首页亲子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你们有没有那种特别喜欢卧谈的闺蜜?


夜深人静,当你的上下眼皮就像是牛郎织女一样要不顾一切的奔向对方时,她喝口水润了润嗓子,还没经过你的同意,一场自顾自的 talk show 就拉开帷幕。


我现阶段的卧谈闺蜜,是萌萌。


上到同学八卦,下至美国大选,她精力有多足,话题就能扯多远。我常常惊讶,这么小的一个娃,怎么能操这么多的闲心。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去年圣诞节,我和操心胖萌的卧谈节选


可事实上,3年以前,这个话痨还是一个超级闷葫芦。


萌萌2岁时,常常话还不能说整句。


爷爷奶奶那时候甚至都有些着急,担心娃会不会有问题。


昨天一个好朋友,也因为觉得孩子“内向”,打算赶紧去报名“表达力”的课程。


其实,专门培训“表达力”,大可不必。


如果孩子不爱表达,那无非是这几个原因:


1.性格内向,不太喜欢说话,没有表达欲;

2.逻辑不清,想说的话很多,但词句总放不对位置,说话颠三倒四;

3.肚里没货知识和词汇积累太少,没话可说;

4.不爱思考,不能加工事实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以上每一点,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而且不爱表达又不是大毛病,更不太需要“速成表达班”这种“特效药”。


与其报班,不如听一听二姐的小建议: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保护表达欲,

誓死捍卫孩子不说话的权利


想要有个喜欢说话的小孩,是从允许他不说开始的。


每个孩子最早说出的话,都是他最喜欢的、也最需要表达的。


比如,第一句话是叫“妈妈”,是“糖”,是“滑滑梯”,是“我要”,“我不要”……


但当孩子能说的话更多以后,说话的功能不再是表达诉求,沟通信息,而是“展示”。


小区里、饭桌上,都变成了孩子才艺展示的舞台。

动不动就要孩子当众背诗、或者按照大人教会的“台词”回答各种样的问题。


这时候,孩子真的没有了表达的快乐。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幼儿园里,胖萌练习和搭档讲英文绘本故事


奇葩说的辩手陈铭曾接受采访:


记者问:“逢年过节很多人会让孩子表演,是否会认为这种表演是表达好的表现?”


答:“这个不叫会表达,叫会表演,说明他记忆力很好,但不是说他表达力很好。表达,关键在于思考和创新。”


孩子对世界说不的勇气,是从小父母给予的。


让孩子拥有表达的自由。


想说的时候就说,不想说时可以沉默。


不必左右逢源,不必讨好迎合,从容自在的展露自己的赤子之心,这样就很好。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用逻辑帮助孩子把片段串成线


表达力很像是饺子皮,里面包裹很多种素养和能力。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逻辑思维力。


在帮助孩子理清逻辑思维线上,美国大卫博士发明的 the thinking map 真的不要太好用。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1.明确时间先后逻辑,用流程图


流程图的形状就像一列小火车。


列车的每一节车厢都代表着故事发展的一个小小阶段。


列车不断前进,故事也不断发展。锻炼孩子故事表达力,其实可以陪他一起回顾故事经过: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小读者把绘本《点点点》的故事用流程图画出来


把一个故事梳理成一列小火车,这看起来很容易。

但其实,实际和娃尝试的时候就会发现,哪些是重要情节,取舍很重要。要不然,娃们常常会钻到故事的细节里。


当娃开始自由发挥的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表述故事的时候要先说出核心人物的变化。比如,地点是不是变了?时间是不是变了?把能改变故事情节的核心内容放进小火车的框里。


这个练习主要让孩子能理解故事发生的前后顺序。


如果孩子年龄段小,比如刚刚2岁,那么可以试着这样练习:


和孩子一起讨论特别好玩儿的或者和生活特别贴近的小话题: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


其实,把大象放进冰箱三步就可以:打开冰箱门——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


当然,还可以要娃自己描述刷牙的步骤有哪几步?


记得一定使用这些小连接词:首先,然后,接下来,再后来,最后


2.讲清楚一个道理,使用复和流程图


复合流程图帮助孩子表达出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比如,萌萌一次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手上有个小伤口。这时,就需要说明伤口是怎么来的。


那么,我们就首先明确我们表述的事实是:萌萌的小手有个小伤口。


我引导提问:

“这个小伤口是怎么产生的呢?”


萌答:

“我看书的时候不小心被纸割破了,那个纸像刀一样锋利”


我继续问:

为什么会被割破呢?


萌答:

因为我想快点看一本书,我翻页的时候就很快,手就破了


我帮忙总结:

原来你手破了是因为:第一,图书的纸很锋利;第二,你看书的时候很着急,所以导致了手破了。那手破了以后会怎么样呢?


萌说:

洗澡的时候会痛,而且玩别的玩具也受影响。还需要贴创口贴。


引导结束,我们的结论是看书需要慢一点,不然手受伤了影响很大。


这个描述看起来很啰嗦,其实是在给萌强调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理解了这种因果逻辑,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很多更复杂更难的事情。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3.用双气泡图,描述细微的差别


当我们想要孩子表达更多的细节时,可以让他把两个比较类似的事物进行对比,这种描述很快就变得清晰了起来。比如,班级里有双胞胎的孩子,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发现,他们哪里不一样,找出了不同点,表述起来就具体很多。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当然啦,在对比之前,最好先说一说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把相同点画在中间),再来一对一的平行对比哪里不一样。


有麻麻会说,OMG,锻炼表达力还要画图?!麻麻们哪里有时间,娃娃们哪里会画?


我带胖萌入坑思维导图是她2岁半,第一次入幼儿园的时候。然后我发现,学一学思维导图很像是学骑自行车。一日会,终生会。


咱们当然不用每次练习表达的时候都画图,但前期麻麻们的几次引导会让孩子大脑里形成逻辑链条,需要的时候娃们就自动调取。


他们甚至自动会按照脑图的方式进行思维和分析,这一点真的很奇妙。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尽量让表达更生动有趣


有趣的表达,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喜欢。


怎么能提高孩子趣味表达能力呢?给小伙伴儿们分享几个锻炼表达力的亲子小游戏


1.单词替换游戏:


这个游戏其实是希望把一个单词的意思,多换几种说法。


比如,请你找出一百种办法,替换“说”这个词。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只要不把“说”字表达出来,就不算犯规。


“老师说:回家以后,别忘了做家庭作业。”这句话有几种说法呢?


老师站在校门口大喊:回家以后,别忘了做家庭作业呀!


老师对着胖萌的耳朵低声细语:回家以后,别忘了做家庭作业呀!


当然,胖萌的答案我最喜欢,他说:


Eli的脚被踩了,于是大声尖叫:回家以后,别忘了做家庭作业呀!


多多练习词语替换游戏,娃娃们说话的生动性就会嗖嗖嗖的提升!


2.你划我猜:


这是拿着单词卡片,让孩子描述一件事,让爸妈来猜猜看的游戏,主要锻炼描述能力。


这个游戏里面,其实需要家长用猜不对的方法来找出孩子的描述小漏洞。


比如,我和胖萌一起猜一猜“胡萝卜”


一篇文章告诉你,千万别入表达力课程的大坑


萌说:

这是一种植物,兔子特别爱吃。


我问:

那一定是白菜,因为兔子爱吃白菜。


萌说:

不对不对,这个东西是红色的!


我说:

那这一定是苹果!


萌说:

不对不对,他是长长的,长在地里的。


我说:

那我知道了,一定是红薯!


……


一轮下来,萌萌大概能描述出来的红萝卜就是:一种细长条的红色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且兔子特别喜欢吃!


玩这个游戏时,一定记得每一次的猜猜补充实际上都是在帮助孩子找到被描述事物最核心的特性。当然!这样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娃觉得你特别傻,她就会一边恨铁不成钢的笑话我,一边高高兴兴继续猜下去!


3.比喻大赛:


选定一个你看到的事物,然后两个人接连比赛这个东西像什么,谁说不出来了就算谁输。


 这个游戏最最适合在车上进行,既能培养孩子想象力,也可以和孩子打发时间。


比如,我和萌玩过:看到天上的一轮满月,你觉得它像什么?


萌说:像煎蛋!


我说:像面碗!


萌说:像菠萝包!


我说:像热气腾腾的蛋饼!


萌说:像开了开关的灯泡!


我说:像一大块黑布突然破了一个圆洞


萌说:像大海里小美人鱼托起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大珍珠


这个游戏越是往后面,其实越难想,但也越到后面就越有意思。而且慢慢的,孩子都会忍不住开始编故事!


4.故事配对:


这个游戏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元素凑到一起。


抽签的材料可以是手写的小纸条也可以是家里的中英文单词卡片。


这个游戏的关键点是帮助孩子一起找到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何用逻辑线串联起来。


比如


时间:中午12点

地点:小花园里

人物:一颗草莓和一条鳄鱼

事件:在洗澡


这个故事怎么能通过孩子的表达创意串联起来呢?


赶紧开动脑筋,把你脑暴的故事放在留言区



今天我们聊到的是表达力,或者说怎么在日常生活里训练孩子的表达力。


妈妈们常常一发觉孩子在哪个方向没有优势就恨不得赶紧报班,补课!但其实,当妈妈5年,我这个不靠谱的麻麻倒觉得每一种能力的训练不必那么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就自然的接纳孩子、缓慢的影响孩子就很好。


孩子们终究会按时长大,我们不如等一等,陪孩子一起,在每一个平淡无奇的事情中找到超然的乐趣。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eading_girls

雷家两姐妹
雷家两姐妹
名校毕业、混迹出版圈多年的互掐亲姐俩,又有了6岁胖萌和2岁憨田小姐俩。加入我们的姐妹趴,把出版圈内人的私藏童书和育儿日常掰开了揉碎了和你分享。我们提供0-12岁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教育新知|童书书单,让当妈的生活不慌不忙、有酒有诗。 公号:雷家两姐妹 微信号:Reading_girls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