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老朋友们都知道,我有一个女儿胖萌,10月份就满八岁了。
三年前,我凭三寸不烂之舌,集全家七姑八姨之力,在海淀奔了一套学区房。
从此,娃成了海淀娃,我也半推半就当上了海淀妈。
为了记录当时的心路历程,我还专门更了一篇文:

说来也是有意思,全国这么多个省市区,偏偏只有海淀这一个区,妈妈们进了这个区就好比在班里当了学习委员一个样。只听名字,就好像这个群体对孩子的学习规划很擅长。
现在,勇闯海淀一年,我想来聊聊我看到的海淀妈妈们,也算是从个体的角度给这个有点特别的人物群像画一个侧影。
1
用努力换自由,是他们唯一熟悉的人生路径
来海淀,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这么卷,没必要。”
而在躺平文化盛行的这几年里,人们谈及鸡娃、海淀妈妈这些标签化的词语时,也多带着七分同情,三分嘲讽。
那些站在河流对岸反对拼命读书“鸡娃”的家长们,大都会骄傲又淡然的说:
我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抖音上有一个账号叫“毛巾少爷”。
他是洁丽雅家里的公子。
有烦心事的时候看看他的视频内容,各种插科打诨……
视频里他说,父母对他的要求是只要不瞎创业,做什么都好。
嗯,毛巾少爷大概是能比较好的践行健康快乐幸福人生的。
毕竟生在罗马的他实在不太能共情“钱难挣屎难吃”、且能力越局限,生存越难。
育儿不是许愿,教育也不是玄学。
倘若父母一无所有,儿女一无所长,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自保和积极的价值判断自律,健康快乐的人生从何而来?
我认识的海淀父母不是少爷小姐,并没有获得来自父母家族的红利。
“用教育,改变命运。”不是他们的人生格言,而是对海淀新父母们的前半生的定义。
我认识的一位海淀妈妈,她说大学毕业留京以后就很少回老家了。
因为在她们村,女娃既不能上桌吃饭,过年祭祖也不能进祠堂。
那种因为性别而被家庭和族人背弃的羞耻感,让她拼尽一切也要走出大山。
而另外一位海淀爸爸,老家在东北农村,虽然家里有点地,产着五常大米,但这些收入对于要在北京立足杯水车薪。
“我承认,我是靠清华计算机毕业的招牌进入大厂的。娶妻置业生子的成本都来自我的工作,我高考的成功不是甚至改变了我孩子的命运。“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作者说: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富翁会传承财富,工匠会传承手艺,艺人会贡献资源……
任何父母都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拥有的擅长的留给孩子吧。
学霸父母,留给孩子们大概就是那一股为未来杀出一条血路的拼劲儿和方法吧。
2
用信息打败阶层壁垒,用方法提升效率
众所周知,海淀妈妈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圈,而组成圈层外围壁垒的是“信息差”。
在任何游戏中,充分了解游戏规则,是能制胜的前提。在教育考试的赛道中,充分获取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学校的规则是海淀妈妈们帮助孩子用最适合孩子特点,用最高效的方式成为竞争中的胜者,算是海淀妈妈的一大特色。
而海淀妈妈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信息代号:
比如,ZP 、ZZP、DZ、YCB、RDF……
而作为圈内人士,这些代号都只是入门门槛,如果这些词听不懂,那么只能说明妈妈们的信息收集还未入门。
当然,如果像我这样的新晋妈妈完全摸不着头脑,别担心海淀妈妈们的格局实在是我很佩服的:
很多并不易搜集来的信息妈妈们却总是愿意共享。
大到学区政策、学校政策,小到奥数老师、钢琴老师、英语一对一老师推荐攒班,海淀妈妈们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育儿搭子。
3
过程中的奔跑猎豹,结果上的佛系猫咪
可能你不太相信,我周围的很多海淀妈妈反倒是结果佛系的一派。
可能是在太多人生经历中体会过求而不得,也可能自己并没有得到命运的偏爱或时代的垂青。
因为了解政策,因为早早就陪着孩子们付诸行动,海淀妈妈身上那种不慌不忙的安稳感,反而成为孩子的精神力量。
这就好比不识路的人去到了陌生的城市有一位导游带着我们前行。海淀妈妈们为孩子们做好的教育攻略,会让孩子们的努力明确而有方向,不浪费时间去摸索,不犹豫自己的努力会不会白白浪费。
而作为默默陪着孩子一起长跑的人,即使很多父母付出很多,却并不收割孩子的愧疚。
他们常常会让孩子用更多元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用更旁观者的角度把人生真正的方向盘交还给孩子自己。

选自电影《能成为陌生人吗》
回到标题,我想说,海淀作为很多父母朝圣的教育高地,并不适合所有父母和孩子。
毕竟,只有全然天真的去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人,只有对未来充满期望又愿意付诸行动的人,才会成为“海淀妈妈”。
但细想想,大概每一位母亲身体里又有一部分就是“海淀妈妈”:甘愿为孩子披巾斩棘,深谋远虑,相信孩子们能成长出自己的生命力量。
胖萌到海淀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她参加了学校的话剧社团,当选了班级的数学和科学课课代表,在同伴们的带领下开启了四大名著的阅读,又因为有一个钢琴达人的闺蜜慢慢喜欢上了练琴……我最欣喜的。不是她在别人眼里变得优秀,而是她越来越喜欢更厉害的自己。
孟母三迁,并非没有道理。
成为海淀妈妈,值得!
最后,我想继续引用的话来结束: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这篇文章想要感谢每一位为了孩子而默默努力的父母,想要和孩子一起变得更好并不丢人。
任何时代,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向努力致敬。

原创不易,请点“赞 ”和“在看”,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