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娱乐​佯装跛行 --- 鸟类父...

​佯装跛行 — 鸟类父母冒死引开天敌

鸟类学家克林顿·弗朗西斯在带领全班学生沿加利福尼亚海岸进行实地考察时,学生们发现了一只似乎受伤的双领鸻(Charadrius vociferous)。他们看着这只受人注目的滨鸟主动地高声鸣叫着,并伸出扭曲的翅膀挣扎前行。弗朗西斯解释说,这只双领鸻是在假装受伤,用佯装跛行或者叫断翅表演来引诱捕食者离开巢穴。这时一名学生问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还有哪些物种会这样做?


birdWatching

 双领鸻(Charadrius vociferous)

摄影: 刘建国


birdWatching

 双领鸻(Charadrius vociferous)

摄影: 刘建国


弗朗西斯知道其他一些滨鸟和一些鸠鸽会有这样的表演,但他不确定这种行为分布范围有多广。因此,他鼓励热情的学生们去寻找答案。这些项目应该很有趣,弗朗西斯说。学生们对他们在野外看到的东西非常好奇,并且很愿意刨根问底。
 
2016年,这个简单的问题从一个高级项目转变为一项同行评议研究,发表在3月份的《皇家学会学报B辑》上。弗朗西斯与学生和同事一起,在世界各地发现了近300种有佯装跛行行为的物种,颠覆了长期以来认为这主要是滨鸟行为的观点。这让我非常惊讶,弗朗西斯说。
 
佯装跛行只是动物为了避免成为食物而进化出的许多创造性行为之一。例如,东部猪鼻蛇(一种响尾蛇)在受到威胁时会装死,背朝下翻滚并渗出血滴,表演十分夸张。当攻击者靠近得太近时,一些动物还可能会僵住,比如苍鹭和白鹭。但在繁殖季节,躲避捕食者的行为更为复杂,鸟类必须在自身生存和防止下一代成为他人美味零食之间取得平衡。
 
一些父母亲鸟会主动地围攻潜在的攻击者以拯救它们的雏鸟:例如,普通燕鸥就因猛烈攻击海鸟研究人员而名声在外。夜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利用伪装融入周围环境,隐藏自己和巢穴。佯装的分心表演是另一套工具,父母冒死保护孩子,并在最后一刻逃跑。
 
随着繁殖季节的到来,这些吸引眼球的行为强度逐渐增加。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保罗·史密斯说: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持续存在的。他对北极滨鸟的繁殖进行了近25年的研究。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某些鸟分散注意力的表演可能只是用叫声来吸引攻击者的注意力。而其他一些鸟类则更进一步,它们蜷缩着尾巴从鸟巢中跑开,称为啮齿类逃窜,这是在模仿一些捕食者的主要猎物—-鼠类,希望饥饿的捕食者会受骗跟随。在这些行为中,最复杂的是断翅表演,这种展示因个体和物种而异,从双领鸻的戏剧性表演到 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张开翅膀一动不动地装死。

birdWatching

  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

摄影: 刘建国

为了识别所有使用这种策略的鸟类,而不仅仅是广为人知的滨鸟,研究团队,包括合著者和当时的本科生雷恩·汤普森,深入研究了文献资料。汤普森现在是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学研究生,他说:首先,我们要搜索断翅表演,看看这是否真的是一个既定的术语。。研究人员煞费苦心地扫描了科学研究数据库和《世界鸟类手册》,并调查了近100名鸟类学家和观鸟者,以追踪他们亲眼目睹表演的其他物种,一些物种的此类行为可能没有过正式记录。
 
他们历时一年半的努力,从全世界52个科中获得了285个物种。其中只有五分之一是滨鸟,鸭子、鸣禽,甚至猫头鹰都会佯装跛行,或者说有断翅表演行为。我感到十分震惊,汤普森说。
 
弗朗西斯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他说:有很多物种很可能很擅长这种表演,但我们可能把它们漏掉了,只是因为没有人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者记录下来但我们没有检索到。
 
在发现这种行为如此普遍之后,研究人员接下来想要知道为什么一些鸟类会表现出这种行为,而其他一些却没有。他们研究了16个特征,比如体型、繁殖纬度,以及每个物种隐藏巢穴的程度。研究中他们发现,在高纬度地区繁殖的鸟类比热带鸟类更有可能进行这种表演。他们还发现,不隐藏巢穴的物种比那些巢穴隐藏得很好的物种更容易使用佯装断翅技巧。综合结果表明,是一个更大的力量在起作用:被捕食风险。
 
弗朗西斯说:一般来说,经历过更多捕食的动物可能进化出了这种佯装跛行现象,这可能是从我们的论文中得出的最普遍的结论。更具体地说,这种行为在鸟类的主要捕食者白天从地面捕猎的地方最有用,比如北极狐在冻土带上跟踪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在筑巢季节,这些高纬度地区的白天也更长,为鸟类的戏剧性表演提供了充足的日光。

birdWatching

   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

摄影: 张小玲

相反,在咬鹃目鸟类和啄木鸟家族中,研究人员没有发现这种欺骗行为的例子。咬鹃和啄木鸟在树洞中筑巢,并将蛇和其他夜间活动的猎手视为捕食者。这种例外——一种明显的例外,真的十分有趣,汤普森说。
 
马克斯·普朗克鸟类研究所的鸟类学家莱娜··弗雷蒙德认为,这种行为在鸟类家谱中广泛出现,一些物种表现出断翅表演行为,而其他近亲物种则没有。这表明它已经独立进化了多次,出现在物种需要保护幼鸟的地方。它们本能地这么做,并非后天学习而来。
 
当然,佯装跛行也有坏处。虽然鸟类在进行这种行为时会消耗一些热量,但最大的潜在危险是如此接近致命的袭击者。史密斯说:有时候鸟类在做这些分散注意力的表演时确实会被捕食者吃掉。如果这些鸟没有巢穴需要保护,逃走才是一个更容易、更安全的选择。
 
史密斯说,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捕食者没有识破鸟类的伎俩?当他在北极调查正在繁殖的滨鸟时,如果看到一只在做断翅表演的鸟,是对附近有一个鸟巢的彻底出卖。你会认为捕食者应该可以再聪明些,他说。
 
像史密斯这样的研究人员足够聪明,能够识别出其中的诡计,并且在接近他们研究的鸟类时非常小心,以防止伤害幼鸟或给成鸟造成过度压力。在繁殖季节,观鸟者和其他喜欢户外活动的人也应该保持同样的谨慎。一只貌似折断了翅膀,跌跌撞撞地大声叫唤的鸟,是附近有鸟巢的一个好迹象,但也是你可能离得太近的一个警告。
 
如果你遇到一只佯装跛行,正在做断翅表演的鸟,请小心后退,留心看着地面,以避免踩到鸟巢。或者,跟随正在表演的成鸟,假装上当,让它引导你远离它的幼鸟。一旦它转向,迅速小心地离开该区域。然后,你可以从远处欣赏这只引人注目的鸟类超凡的机敏和它的育儿技巧。
 

选自Audubon网站<News>专栏

原作者: Jenny McKee






欢迎关注公众号“观鸟者”


刘建国 观鸟者
刘建国 观鸟者
刘建国,专注于旅游摄影与鸟类知识分享。 公众号:观鸟者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