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十一
很久以前,我就明白一个道理: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人生。不要被人们在朋友圈里展现出来的表象所迷惑,在华丽幸福的背后,多的是他人不知道的一地鸡毛、无奈悲伤。
但他们一直是我眼中很好的人,拥有很好的爱情与人生。我说的他们,是写下几本书的傅真,以及她的先生毛铭基。
他们前半生的好,有一种被老天眷顾的幸运。两个各自都很好的人,出生家庭很好,学历很好,各有才华,一表人才,然后以浪漫的方式相遇相恋,成全了一段多少人羡慕也羡慕不来的姻缘佳话。
之后,他们在伦敦过着不愁吃穿的中产生活,工作不想干了就辞职去全球旅行,还写下三本文笔优美的随笔和游记记录所见所闻……这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人生。
但那好像是一条无人打破的规律:当你以为什么都很好的时候,老天就会和你开个玩笑。
所以当我读到老傅为小说《斑马》写下的公号文章时,我一方面很震惊,震惊于老傅在生育上吃了那么多苦,最后以试管的方式生下女儿小毛衣。

另一方面,无法不摇头叹息于老天的荒诞了:当一对男女什么都很好,各自的身体也查不出任何问题,但他们的精子和卵子结合之后,却接连三次胎停。
老天真是喜欢开玩笑啊。他似乎喜欢在阳光灿烂之处投下阴影,让维纳斯断臂,让画出绝世之作的画家走向疯狂……总之,他最擅长让人类伤心,让童话破灭,让美残缺破损。
所以我一直觉得,所谓圆满、完美,是不值得追求的。它不是真相,而是圈套。有缺漏地活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必须,是人无法逃脱的宿命。
▲曼谷,湄南河对面的郑王庙落日。《斑马》的故事,便发生在泰国,一个多元的宗教国家。
01
所有的阴影、残缺和破损,都意味着抑郁和痛苦。在老傅身上,三次胎停、四次清宫,就是生育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原本对生育并不积极的女性,突然因为“不孕不育”而产生的生育执念,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那不是傅真一个人的痛苦,而是整体女性的痛苦。我有时会想,这一切发生在老傅身上,发生在一个会写作的女人身上,或许就是要借她之口,把一切都讲述出来吧。唯有讲述,才会被看见。
于是有了《斑马》,以2014年夏天老傅在泰国做试管婴儿为契机写下的长篇小说。
阅读《斑马》时,有太多字句段落让人触动,也有太多的感慨如梗在喉。我感叹老傅的勇气,在小说里撕开“模范夫妻”、幸运人士的表皮,把内里的挣扎、痛苦、分裂、不甘都展现给人看。也把自己在生育道路上所经历的至深黑暗与疼痛,都呈现了出来。
小说里,主人公苏昂和平川在经历三次胎停后,原本深厚的感情出现裂痕,彼此的生活走向崩溃,人生摇摇欲坠。
医生让她再次做了清宫手术,两年内她第三次躺在那张熟悉的手术台上,眼泪静静地淌进耳朵里……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即将崩溃。
那段时间,当他深夜归来,常会发现家里一盏灯都没开,而苏昂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形成一片令人窒息的阴影。
“你要这样到什么时候?”有一天,他终于受够了她那种自我毁灭般的任性情绪。
“不知道啊。”她心中那股怨气腾涌而起,巴不得跟他吵上一架,“我又不像你那么冷血。”
“我冷血?你觉得我不难过?我不就是没有像你一样把自己关在家里天天哭嘛!”
“你当然不哭了,怀孕的又不是你!做了三次人流的也不是你!”
这样的片段,真实再现了深渊如何横亘在一对原本感情甚笃的夫妻之间。而此后,更多的淡漠与隔阂还会发生在他们做试管的路上……
▲曼谷,一群黑皮鞋、白袜子、蓝裙子的女中学生,集体参观大皇宫。寺庙是泰国无处不在的建筑,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斑马》中,一位主持师父说,宗教,是我们泰国人的生活方式,轻松一点比较好。
02
老傅以小说的形式把一切写出来,很不容易。最深的痛苦,往往是无法示人,无法诉说的。它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恢复、整理、痊愈、平静。更可怕的是,这一切可能不会发生,生命便消亡了。
所以要珍惜那些趟过黑暗之河的“报信人”。《斑马》,或许也可看作一部“报信”之作,是老傅以不孕不育、试管婴儿为线索,对女性生存状态、人生价值的全面审视和重估,是在生育困境之下对自我、亲密关系、生育意义的探索,也是对女性之痛的思考和疗愈。
书中还有许多女性,和她们背后不同的人生。年轻的26岁女孩儿前来冻卵,像是一次现代女性宣言。但主人公苏昂在医院遇见的绝大多数中国女人们,都带着沉重的过往和使命——不孕不育的“悲剧”之下,借助科技力量怀孕生子,尤其是生一个儿子。
而一位来自伦敦、在曼谷工作的39岁自由记者艾伦,则代表着思想完全解放的现代独立女性:不要男人,单身生育。
种种观念的碰撞、命运的不同走向,就这样发生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和创伤,绝望和希望,痛苦与悲哀,以及,疗愈和救赎。
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一位来做试管婴儿的40多岁妇女死去后,苏昂去寺院里为她祈福,也和主持师父进行了一场聊天。
对话中,苏昂逐渐化解了自己的心结:三个未成形胎儿被她看作生命,他们的死亡带给她巨大痛苦。但丈夫平川却把他们看作不存在的人,无法感同身受,甚至认为她放任自己沉溺痛苦……
在寺庙里,那位面容慈悲平静的师父告诉她:
发生糟糕的事情时不要责备自己,没有用,而且只会给家庭成员之间带来完全不必要的隔阂和压力——“而这本来正该是你们团结起来、互相支持的时候啊!因为每个人都在为失去这个胎儿而悲伤。”
“更重要的是从这些经历中学习。珍重这些体验——即便是痛苦的体验——把它们当作我们这一世的修行。对死亡的修行。记住死亡和分离随时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发生,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准备。”
“而当你准备好了,就会明白它只是一个过渡而已,好像出生一样。就会带着乐观和希望继续生活,还有你从过去经历中学到的所有东西。”
“(面对那些死去的胎儿),或许,下一世你会成为他们的孩子,再下一世作为朋友相遇……有时是父母,有时是敌人——当然,两者有时是一回事。”他又一次被自己逗笑了,五指并拢,在空中画圈,“看到吗?你和他们一起穿越轮回。”
苏昂的泪水终于潺潺而下。她明白他已看出她内心被掩埋的秘密之地,她最深刻的障碍与沉迷。……她已开始明白老和尚试图告诉她的道理:痛苦虽然不可避免,但除了煎熬,你还可以选择从中收获更多的东西,甚至让它变成你自身的一部分。
03
故事发生在泰国,一个佛教国家。主要在曼谷,一座混杂的、奇幻的城市。这对旅行爱好者来说很诱人的地方,也让老傅这样一个热爱旅行、擅长写游记的作家有了发挥的场所。
她笔下的曼谷真是迷人啊。永不终止的夏天,性感妖娆的红灯区,“活”的湄南河,承载着世人希望的四面佛,来自世界各地的骗子、匪徒、迷失者、farang(外国人)……
“它那传奇般的宽容同时接纳着和尚与花花公子、富豪和穷光蛋。霓虹灯与摩天大楼的阴影下隐藏着铁皮贫民窟,五星级酒店的后街塞满了背包客聚集的破旧旅店,高档餐厅与街头大排档各行其是且同样美味,感官享乐与佛教清修格格不入却互不干扰……”
▲金灿灿的寺庙和蓝透的天,构成了泰国的一大特点。
在这样一个多元人生并行的地方,主人公苏昂就像是从中国社会的单一和焦虑中逃离,开始寻找更真实的自己。她也和多年前的心动对象Alex重逢,在一场暖昧之中,看到自己被压抑掉的另一重人格和人生可能。
Alex代表着苏昂所缺失并隐隐向往的另一种人生:主流之外,有种边缘的自由和危险。Alex将大部分人所走的路形容为“跑步机人生”:
“只要你踏上了那条被视作’主流”的轨道,你就注定要在跑步机上不停奔跑,努力赚钱,买房子,买保险,付孩子的学费,付前妻的赡养费……无论是什么,你总归要在跑步机上度过余生。若想跳出这套游戏规则,你要么具有甘愿为之忍受一切的理想,要么索性’自暴自弃’成为世俗眼光中的loser。”
Alex显然是跳出跑步机的人。而在曼谷,他发现到处都是像他这样、正试图寻找另一种活法的人。“曼谷就像地球上最后的庇护所,宽容风气与低廉物价令他们得以在这里自由地生活。……想想看,佛教大国同时也是色情业大国,微笑之国的国民运动却是泰拳——和正常的拳击相比,泰拳可能更接近于谋杀吧?”
苏昂便在这样的泰国经历了疗愈、寻找和探索。她感受到了Alex的诱惑,和平川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受到考验。
最后会怎样?
不管会怎样,这样的旅程都太有意思了。我想,自己之所以是老傅的读者,一个原因便是我们都是在路上的人。终点有时并不重要,始终在路上、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和探索、有所发现或者什么也发现不了,就够了。
这段旅程也是一个女性的自我探索之路。在性别身份之前,我们首先都把自己看成一个人。但过去多年,我们不可避免地在这个几千年传统形成的父权社会里遭遇了女性困境,又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女性主义洗礼,开始了女性觉醒。
这条路也是路途漫长、荆棘丛生的。但只要开始了,号角已经响起,种子已经埋下,一切就不一样了。
我想,还有更多女性也行进在这不易却通往更广阔远方的道路。众人前行,路始终会越来越宽的。
注:头图为傅真一家在丰岛,取自傅真公众号“最好金龟换酒”。
看见女性的力量,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豆瓣·小红书|祁十一;Riesling 合作微信号|eleven2100; Riesli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