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看故事,知良食 此文为良食独家原创系列文章之一,观察食物体系,提升食物素养,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期待更多的优质文章出现。 本文作者: 郝西,7年环境媒体从业者,2021年赴英国攻读环境政策研究生,关注食物与自然教育。

带有Vegan标识的植物源奶酪
自去年来英国后,几次下馆子“奢侈”消费,总是发现店家的菜单中会不约而同的出现“V”字,甚至路边的咖啡馆、蛋糕屋都不例外。这个加大加粗的“V”字很突出的标志在菜品行,像优雅的毛笔书法,左边稍短,右边略长,起笔和落笔都呈现出漂亮的花体弯弧。刚开始以为“V”是“非常好吃(very good)”之类的推荐菜品,一经询问才知道,这代表“素菜(Vegetable)”。就像红辣椒的个数代表辣度一样,一个简单的“V”字,方便植物系餐饮爱好者们一眼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菜品。原来,素菜这一想来如此小众的饮食需求能在社会面得到重视,正是由于植物系生活族群在英国的壮大。不过,他们的生活诉求,可不只是吃这么简单。

英国公益组织 “纯素社会”开发的手机APP—VeGuide
饮食:不只是不吃肉
每周二放学后是孩子的游泳课,等待下课的时候,一日三餐的营养安排一定是妈妈们的聊天日常,不分国籍族裔。某次我竟意外听到了“牛奶不健康”这样的说法!我忍不住刨根究底,才知道,这位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妈妈是严格的纯植物生活族, 在饮食中不会存在任何的动物源食品。从牛奶、鸡蛋,到它们的衍生品奶酪、蛋糕等等。这位妈妈甚至于把纯植物菜单延伸到了两个女儿的食谱。大家都很好奇家庭医生的态度。毕竟纯植物饮食对于生长期的儿童来说还是太有挑战性了,恐怕医生要站在职业角度略加干涉一下。但是,事情并非如此。家庭医生为孩子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结果一切正常,就没有然后了。那位妈妈骄傲得说,你看她们多健康!
我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特意去家庭医生的统一管理机构——英国国家医疗健康服务系统(NHS)的官方网站查看对于纯植物饮食人士的建议。果不其然,官方的医疗机构也保持着尊重个人选择的态度,同时给出了一日五餐细致到克数和营养成分的植物源饮食参考。简单总结,即:1)多食豆类和坚果,以补充乳制品摄入减少造成的蛋白质不足;2)深色为佳,增加深色蔬菜的摄入,棕面包替代白面包,以保证铁质摄入;3)一餐5蔬,靠样数保障营养均衡摄入;4)补充维D,植物源食物难以匹敌动物源所提供的维D含量,不论冬夏,都需要额外补充。
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身边的朋友中,偏好植物系饮食的还真不少,但他们之间也还有细分。最常见的是素食者(Vegetarian),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吃肉的人,饮食中不会包含猪、牛、羊、鸡、鱼等动物肉制品。住在学校宿舍时,来自瑞士的邻居一家就是因为十几年前一个关于农场动物福利的报道,而选择植物系饮食。女主人告诉我,她为自己的坚持而自豪。有一小撮比较特别的植物系人群,是只吃海鲜类肉食的,被称为鱼素者(Pescatarian)。鱼素者中,有些是出于自身的健康考虑,有些是处于从无肉不欢到草食动物的过渡阶段,但是确实还有些人仍在坚持鱼类感受不到被宰杀的疼痛这种过时的观点。在植物系饮食群体中,最严格最复杂的就是纯植物一族(Vegan)。一个“纯”字,表达着他们严格、认真,甚至于接近完美主义的生活态度。像上文提到的斯洛文尼亚妈妈那样,任何与动物相关的食品和用品都不会出现在他们的选择中。对纯植物人士来说,更核心的诉求是“拒绝残忍和剥削”。全生产周期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动物不友好行为的商品,都不会被购买。比如蜂蜜,因为在采收时不可避免的会有蜜蜂的牺牲,所以不可能出现在他们的购物列表中。这更像是在用日常且零碎的支付行为进行宏观而集体的投票行动,以拒绝为自己不认同的商业行为做哪怕一丁点的贡献。

严肃的哲学式修行

英国某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植物肉货架
如果只是把纯植物人士理解为消费行为上的个人选择,恐怕并不准确。他们严肃且系统的行为准则,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上的哲学修行。半个多世纪前,英国素食运动的先锋莱斯利·J·克罗斯(Leslie ·J ·Cross)在1949年最早将纯植物人士定义为“以将动物从人类剥削中解放出来为原则”。后来,这一定义又被逐渐明晰为:“寻求终止人类将动物用于食物、商品、工作、狩猎、活体解刨等等涉及剥削动物生命的一切行为。”
除了最直接、最通行的饮食选择外,纯植物生活还有很多种实现方式。如购买洗发水、沐浴露等家化用品时,纯植物人士会优先“无动物测试”产品;如购买衣物时,英国历来最受欢迎的羊毛、羊绒、羊皮、蚕丝等制品,已被纯植物一族抛弃,棉、麻以及三醋酸、粘胶等人造纤维面料反而更受欢迎;再比如节假日的家庭休闲活动,纯植物群体告别了马戏团、动物园、水族馆、赛马会等场合,转而进入物种保护区,欣赏原始风光的同时,也是在支持景区继续成为动物的安全家园。当然,也有一些让人意外的坚持。比如有人会尽可能的选择步行,而减少乘坐公交车的次数,以减少小飞虫被误撞而死。

一款带有Vegan和无动物测试标识的洗手液
不过,纯植物一族可不只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同样讲求实用主义。虽然在英国,几乎所有的药品都会经过动物测试,但拒绝吃药并不符合纯植物人士的价值观。在成立于1944年的英国公益组织“纯素社会”(The Vegan Society)的官方网站上,就特别提示“一个死掉的纯植物人士对谁都没有好处了”!他们更推荐大家去咨询家庭医生,可能的话,去选择不含“明胶”或“乳糖”等动物类原料的药物。另外,当决定加入纯植物一族时,也不必急着把衣柜里的羊毛围巾和皮包等通通捐赠或是放入回收垃圾箱,大可以留着它们继续使用。刺激新的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不是纯植物生活的本意。
植物系族群的平等生活

中式烤鸭卷和肉夹馍在英国备受欢迎,为了满足更多元的消费需求,商家推出了植物系同款食品
借助于Instagram、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流行,纯植物人群最近十年在英国呈爆发式增长。根据英国卫报的消息,相较于2006年,2016年的英国素食群体增长了350%。而纯素社会的最新调查显示,从2014年至2019年,英国的纯植物人数翻了两番。在2019年,约有60万人选择成为纯植物生活族,占总人口的1.21%。而在2014年,纯植物人数约是15万,仅占总人口的0.25%。
群体的壮大带来了更强大的支付投票权,让纯植物群体的需求被更广泛的重视起来,同时也让纯植物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易得。在一些生活类网站上,分享纯植物菜单的博主越来越多。有的人因为太想念鸡蛋的味道了,竟然用南瓜瓤做蛋黄和豆腐当蛋白,烹调出了以假乱真的太阳煎蛋。为了迎合纯植物人群的穿衣选择,英国最受欢迎的羊毛衫、丝绸裙、牛皮鞋等品类下,众多的高街品牌商店都上架了用替代动物制品材料生产的商品。在我所居住的布里斯托市,也有专门的纯植物美发沙龙,承诺不使用任何动物源染烫制剂。还有专门的纯植物酒店,从床品洗漱到餐食陈设,全部都是地球友好的V式服务。在各大商超均有一席之地的人造肉已是屡见不鲜,但人造狗粮却着实是出人意料。甚至有研究佐证,纯植物的新式狗粮相比于生肉和传统的肉蔬混合狗粮是最健康、危害最小的选择。而如果一个热血的小白对这套复杂的体系一无所知,却急于全面改造自己的小社会,还可以请专门的生活顾问来帮忙打造全新而彻底的植物系生活。

用南瓜瓤做蛋黄和豆腐当蛋白制作的植物版太阳煎蛋
近年来,随着植物领先人数在英国的壮大,政府、企业以及公共服务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对这一群体权利的保护,或者说是平等对待。事实上,在英国当前的法律语境下,纯植物群体持有与宗教人士同等的信仰自由。
2017年,位于伦敦的NHS信托基金曾在一则饮食失调治疗师的招聘广告中涉及“素食人士不能申请“,在国际素食者权利联盟(IVRA)的强烈反抗之下,信托基金公开道歉并迅速移除此限制条件。2020年,曾有纯植物人士在质疑自己的养老金被投资于动物测试相关产业后遭到解雇。法庭最终裁定纯植物系生活方式符合哲学信仰,受平等法案保护。也曾有监狱服刑的犯人起诉狱方让其在使用非植物油墨的打印室工作,最终赢得胜利。同时,纯植物生活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也在推动消防局或救援队等机构,为纯植物人士提供非动物制品的衣物和工作用品。还有人在呼吁医院系统为病人提供纯植物餐食。孩子们在学校午餐菜单中,和清真肉类一样,每一天都会有素食选项。不过,偶尔出现的奶酪等食材,说明要照顾到纯粹的植物系饮食群体还需要一些额外的努力。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英国的成年人中,有720万人选择成为植物系生活族,约占总人口的14%,其中在18-42岁的人群中占比最大。这些初代的植物系群体多是经历过成熟教育体系之后的自主选择。而如前文所提及的斯洛文尼亚女孩们那样,生来就被父母影响的2.0一代正在长大,他们未来又会怎样选择?会继续执着于用植物基原料将人造世界细致入微的发展下去呢,还是“动物世界”的回潮 ?仍未可知。
-END-
微博 | @良食基金
视频号 | 何以为食
快手、百家号 | 搜索“良食基金”
项目合作 | [email protected]
长期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发现 “分享” “赞” “在看” 了吗,喜欢就戳戳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