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娱乐极度濒危的中华凤头燕鸥和它...

极度濒危的中华凤头燕鸥和它背后的传奇故事(1/2)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认定为灭绝了。自从它在2000年被重新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尽一切努力确保这种亚洲最稀有的海鸟在现实中站稳脚跟。

birdWatching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
长乐新闻网

birdWatching

中华凤头燕鸥正在喂食雏鸟
摄影:Morgan Heim

凌晨5点半,铁墩岛已经开始热闹起来。这个浙江省沿海的多岩石小岛笼罩在薄雾中,连续几天覆盖中国东部的大雨终于停了下来。但更多的倾盆大雨依然迫在眉睫,这只为一项已经停滞数天的秘密行动提供了一个短暂的窗口。“我们现在就应该马上行动,”唐·莱昂斯说,“没时间浪费了。

奥杜邦海鸟保护项目的科学主管莱昂斯和他的中国同事们正挤在一间狭小的小屋里的电脑屏幕旁,试图通过搜索实时图像的方式找出他们的目标。他们转动鼠标扫描附近熙熙攘攘的海鸟群,然后放大一只正在孵蛋的鸟。孵在它身下的黑白斑纹的椭圆形鸟蛋看起来和今年春天在铁墩岛上产下的成千上万只燕鸥蛋没什么区别,但它却是一种隐藏在人们眼前的奇异生命。它属于岛上4600多只大凤头燕鸥(Sterna bergiii)中69只极度濒危的中华凤头燕鸥之一。

中华凤头燕鸥在全球只有大约100只,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亚洲观鸟者称之为“传说中的鸟”,这个名字的灵感反映了这种燕鸥从遗忘中归来的传奇色彩。这些优雅的海鸟曾被认为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经灭绝了,但在2000年被偶然发现。尽管从那时起人们重新对这些长着漂亮冠羽的海洋精灵产生了兴趣,但人们对他们的生命周期知之甚少,特别是他们的繁殖地和越冬地点,以及他们在这些地点之间的迁徙路线。

这个研究小组希望通过首次在一只成年的中华凤头燕鸥身上装上卫星定位器来填补其中的一些空白。杭州浙江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态学家范忠勇(音译)说:“卫星跟踪可以提供急需的重要信息,帮助拯救这些物种。”他已经在中国东部保护它们的繁殖地16年了。

范、莱昂斯和另一位浙江省博物馆生态学家陆益伟(音译)藏在一间毗邻筑巢地的小屋里,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着这个群体。中华凤头燕鸥在这里相对较少,它们依靠它们的近亲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近亲的体型和数量都更大。震耳欲聋的吵闹声形成了数量上的安全保障。燕鸥凶猛地守卫着自己的领地,伸长脖子啄食那些靠得太近的邻居。头顶上还有数百只在盘旋,它们长长的尖翅膀有节奏地划过薄雾弥漫的夏日天空。

birdWatching

志愿研究人员正在接近铁墩岛并卸下科研装备

摄影: Morgan Heim

 

三人盯着目标巢穴。“我们走吧,”范轻声地说道。燕鸥随着科学家的接近起飞应战,像微型直升机一样在半空中盘旋,拍动翅膀,发出强烈的wep-wep叫声。白色的液体溅到卢的额头上,顺着额头往下淌。“他们通过排泄粪便来抵御入侵者,”他擦了擦脸说道。研究人员毫不犹豫地径直跑到一个浅坑里寻找一只孤零零的蛋。他们四处寻找标记物——一块巨石、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他们在电脑显示器上看到的其他巢穴。陆确信他们找到了正确的蛋,就在蛋上放了一个陷阱。他打开笼子的门,仔细检查触发机关,然后他们从栖息地跑了出来。

回到观察点后,他们等待一只成年燕鸥返回孵化点;燕鸥的父母分担筑巢的责任,它们的雌雄很难分辩,如果没有DNA测试,就不可能确定性别。范发现了头顶上的一只亲鸟,每个人都紧盯着它,燕鸥在降落前转了几圈。它围着圈套里走来走去,看起来很困惑,眼睛盯着它的蛋。它停在敞开的笼门前,然后又绕着笼子走。当它越过看不见的领地线时,引起邻居们的大声抗议。中华凤头燕鸥太专注于它的蛋而没有注意到。

研究人员紧张地看着。事关重大。为了标记这只鸟,他们需要把它安全地捕捉到。照顾它的蛋的原始动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燕鸥几乎会冒任何风险。这次它会吗?

birdWatching

中华凤头燕鸥和准备捕捉它们用于安装卫星信标的特制笼子

摄影: Morgan Heim


1861年,德国博物学家亨利希·伯恩斯坦在印度尼西亚的哈尔马赫拉岛上发现了现在被称为中华凤头燕鸥的物种。十九世纪末,观鸟者报告说在中国东部岛屿上有繁殖地,因此给这种鸟起了名字,并发现它们在东南亚,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地越冬。1937年,一位中国动物学家在中国北部海岸采集了21个标本,这是几十年来人们最后一次看到这种物种。科学家推测,中华凤头燕鸥已经消失了。

然而在2000年,台湾野生动物摄影师梁建德(Chieh Te Liang)在中国马祖群岛拍摄到四对中华凤头燕鸥在大凤头燕鸥群中筑巢的照片,震惊了自然科学界。

两年后,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鸟类学家阎钟伟(音译)参观了浙江省博物馆,并向其副馆长陈水华提及这一发现。尽管这条新闻登上了国际新闻的头条,但城市鸟类专家陈水华却错过了。当他听到阎钟伟讲述燕鸥是否可能在浙江沿海数千个岛屿中的任何一个岛屿上繁殖时,他变得很好奇。以至于在2003年,陈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探险,寻找这种难以捉摸的燕鸥。

陈和他的同事在舟山群岛的1301个小岛上进行了搜索。他们找到了褐翅燕鸥(Onychoprion anaethetus)粉红燕鸥Sterna dougallii、黑枕燕鸥(Sterna sumatrana但一个接一个的小岛上却没有发现一只中华凤头燕鸥。

2004年夏天,他们向南迁移了60英里,来到了九山群岛。这70多个小岛被指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普通的中国乌贼、大黄鱼、江豚和黑尾海鸥。陈的团队负责进行动植物的调查,但他们一直在关注这种传说中的鸟。

birdWatching

绘图: Lucy Reading-Ikkanda


8月1日,小组本应调查最后一个岛屿。“当时雾很大。我们看不到几十米外的任何东西,”陈说,他说服了不情愿的船长出去。“如果我们不能完成调查,那就太遗憾了,”陈回忆道。“如果真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呢?”

没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发生,直到船接近江军茂,也叫“将军帽”,因为其陡峭的侧面和植被覆盖的平顶像一个军帽。响亮的叫声在空中回荡。黑色的小点穿过浓雾。“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成千上万的大凤头燕鸥,”陈说。这是他们遇到的最大的海鸟群。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中华凤头燕鸥倾向于和它们的近亲混群。他们用双筒望远镜仔细搜寻,在4000只大凤头燕鸥中发现了大约24只这种稀有鸟类。

然而,视觉识别并不是确凿的证据。陈水华迫不及待地想拿着长焦镜头回到江军茂那里以获得证据。但两周后,台风云娜来袭,紧接着台风米吉开始形成。陈说:“我知道即使这个栖息地能够在台风云娜后存活下来,台风米吉也会给它致命的一击。我想在米吉之前赶到那里。”

船长嘲笑陈水华,没有人想在即将来临的台风中航行。一位村民称这个计划是“自杀性的”。但陈没有放弃。“我下定决心要去那里,”他说。“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渔夫终于同意了。这艘小木船在几米高的海浪中起伏,船员们舀出无数桶海水来保持漂浮。“看来我们永远也做不到了,”陈说。


最终他们做到了。当陈爬上江军茂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籍。破碎的蛋壳四处散落。几只雏鸟在混乱中徘徊,显然是被遗弃了。但有一些成鸟,包括几只中华凤头燕鸥,留下来孵蛋,陈设法拍了一些这种传奇鸟类的特写镜头。几天后,米吉平静下来后,他又回到了这里,然而栖息地完全荒废了。

直到三年后,也就是2007年,中华凤头燕鸥才回归,当时在2000只左右的大凤头燕鸥中繁殖了8只。自然保护区派出工作人员24小时守护着这个栖息地。当食物和水的储备用完后,他们离开一个晚上去补充。在他们不在的情况下,渔民登陆并偷走了所有的鸟蛋。他们摧毁了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的两个已知繁殖地之一。

birdWatching

以保护中国凤头燕鸥而闻名的陈水华

Photo: Morgan Heim


“这是完全毁灭性的。厄运和阴郁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陈说,他的声音颤抖,眼睛里充满了泪水。鸟儿们离开了。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中华凤头燕鸥故事的最黑暗时刻。“我记得我问自己:中国怎么了?中国人怎么了?”他说。


中国人不是唯一一个捕猎鸟蛋、肉和羽毛的人。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这样做了好几百年了。例如,羽毛装饰帽造成了19世纪末白鹭和其他北美涉禽数量的急剧下降。公众的强烈抗议促进了奥杜邦组织的形成,这些组织促成了《候鸟条约法》等保护性法律的通过。

在中国,鸟类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海鸟。林业局负责监督鸟类,但没有将其职责扩展到海洋的经验,而海洋局只负责海洋生物。因此燕鸥陷入监管漏洞。1989年禁止捕鸟和偷猎鸟蛋的法律也执行不力。

象山海洋管理局官员张安康说:“缺乏意识是罪魁祸首。”。鸟蛋在当地餐馆很受欢迎,渔民们把鸟蛋收集起来吃或买卖。近几十年来,过度捕捞导致渔获量急剧下降,鸟蛋提供了额外收入。在舟山群岛和浙江沿海的其他地区,村民们就在陈的面前捡获鸟蛋。“对他们来说,接受来自上天的礼物是很自然的,”他说。

birdWatching

摄影师用遥控装置拍摄的中华凤头燕鸥雏鸟

摄影:Morgan Heim


对于燕鸥来说,卵的丢失破坏了它们的自然循环。它们因此不会在台风旺季之前开始夏末向南迁徙,而是会留下来,准备第二次育雏。2004年,当陈在江军茂发现燕鸥时,据报道,江军茂地区的一次偷蛋事件可能促使这些燕鸥在7月份在江军茂岛上重新繁殖,结果遭到了台风云娜和米吉的袭击。“这真是双重打击,”陈说。

2010年是一个转折点。针对2007年事件,象山市政府和浙江省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召开了国际海鸟保护会议。两个监管局的代表首次会晤,同意共同制定保护海鸟的政策,并为更好的监测和管理投入资源。地方当局在主要交通路口利用广告牌宣传现行法律,警告偷猎和偷捕等犯罪行为。他们向餐馆和渔村散发传单。动员警察在当地市场和餐馆进行抽查。“在几个渔民因违法被捕后,村民们意识到政府对此很重视,”当时的九山保护区经理说,“情况逐渐好转。”

与此同时,张和其他人想知道他们是否能把燕鸥引诱回江军茂。这种渴望是由对物种的关心所驱使的,但这也是一个荣誉问题。中华凤头燕鸥在那里的出现会大大提高九山保护区的国家地位。陈说:“但是在2007年事件之后,这些鸟再也没有回过九山。这有点尴尬。”

birdWatching

一只中华凤头燕鸥落在仿真燕鸥上

摄影:Morgan Heim


日本和美国的鸟类学家建议他们尝试用诱饵和声音回放来吸引鸟类筑巢。这些技术由奥杜邦海鸟修复计划的创始主管史蒂夫·克雷斯首创,已经成功促成了数十种海鸟在全球近100个地点定居。“燕鸥的反应特别灵敏,”克雷斯说。

与此同时,陈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研究2008年在五指山群岛发现的一个小群体,对这种鸟的行为有了更多的了解。五指山群岛是陈于2003年在江军茂以北60英里处探索的一个地区。研究人员知道了燕鸥的到达和离开时间、孵化期和羽化期,以及成功筑巢地的特征。

有了这些经验,陈说服了象山政府尝试建立人工繁殖地。他们选择了九山保护区的一个小岛铁墩,这个小岛比江军茂要低得多,因此研究人员更容易接近它。不过,铁墩岛需要改造。范说:“为了使铁墩更适合鸟类繁殖,有必要进行一些生态工程。”。

birdWatching

奥杜邦海鸟保护项目的科学主管唐·莱昂斯
摄影:Morgan Heim


(未完待续)


编译自奥杜邦网站

原文作者: Jane Qiu









刘建国 观鸟者
刘建国 观鸟者
刘建国,专注于旅游摄影与鸟类知识分享。 公众号:观鸟者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