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世纪九十年代录像厅
走进去,里边码着几排掉漆长条凳,尽头是一台二十寸小彩电。那会儿最火的港片是《上海滩十三太保》,每天放好多遍,只要去就在放,我看了不下几十遍。

那会儿录像厅有个潜规则,有时老板会放一些没意思的闷片,但就是没人敢开口,都很怂,都忍着,都在期待一个胆大的。
说来也怪,几乎每场都有这么一个大哥,他会突然爆发,扯烂嗓子大叫一声:「老板,换带。」然后全场怂货瞬间起义,应声附和。老板赶紧出来,乖乖换盘《英雄本色》,请出小马哥,以平民愤。

□《英雄本色》
但实际这种情况并不多,因为那时的港片,很少有不好看的,基本都是看了就走不了,直接把你粘凳子上,憋着尿也得看完。大家最爱看的,就是犯罪动作片,我们都叫它枪战片,里边的人,动不动就拿枪指着别人的头。
六岁的我,坐在录像厅最前排,老板为了多摆几排,我离电视真的有点过于近了,小马哥一掏枪,基本就顶在我头上了。
那是港片的光辉岁月。
港片的荣光由来已久。六七十年代,邵氏电影独霸香江,甚至一度形成了一套必胜公式:楚原+古龙+狄龙=票房大卖。邵氏神威,通杀全球。
昆汀·塔伦蒂诺就是邵氏的卖命影迷,八十年代,他在音像店打工时看了大量邵氏电影,邵氏的美学风格他是入心入脑。后来他拍《杀死比尔》时,还专门请了邵氏《少林三十六房》的男主刘家辉来参演。

□《杀死比尔2》
邵氏传奇之下,有一对绝代双骄,狄龙和姜大卫。后来香港犯罪动作片的经典黑白对峙模式,很难说没有从他俩这儿取源。

□《刺马》
香港犯罪动作片人人爱看,但它的起源,知道的人却不多。1974年,香港宝生银行发生持械抢劫挟持人质事件,当时警方在现场的指挥官就是年仅29岁的陈欣健警司。第二年,陈欣健以一个行内人的身份,接受邀请,为一部讲警察抓毒贩的电影《跳灰》写剧本。
电影上映,轰动全港,当年票房排行第四。香港电影自此多了一种新的类型——犯罪动作片。陈欣健也就此入行。后来,在第四届香港金像奖,陈欣健凭借《省港旗兵》拿到最佳编剧提名。

□《省港旗兵》
犯罪动作片影响深远,一下就炸开了香港电影的局面,吴宇森、林岭东、刘伟强、陈木胜……一众干将登上历史舞台。
1996年,《古惑仔》第一部《人在江湖》上映,最终狂揽2100万票房,庆功宴还开了好几次。《古惑仔》系列成了刘伟强和香港电影的金矿,从1996年到2000年,刘伟强一共挖了五部,挖出了一个辉煌的港产犯罪电影时代。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港产犯罪动作片,一路走一路进化,终于在《无间道》时到达顶峰,江湖再现绝代双雄。刘伟强这部警匪题材的登峰造极之作,打动了所有影迷,还打动了好莱坞,买走改编权,拿下奥斯卡。
香港影人脚步不停,一直在不断拓宽犯罪动作片这种电影类型的艺术上限。拍出了《枪火》《暗战》《PTU》的杜琪峰,最终在2005年拍出了自己的心选之作——《黑社会》。以前总有影迷幻想,中国人要是拍《教父》,会是什么样,就《黑社会》这样。杜琪峰的答卷震服众人。

□《黑社会》
而一开始作为杜琪峰助理的陈木胜,凭借着执导《天若有情》崭露头角,而后在《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中,展示出了他对枪战、爆破、飙车场面的超强专业能力,而后在其后续动作电影中,实打实的拳脚功夫、刺激的飙车以及枪火对峙元素都成为了作品的最大特征。陈木胜也因此获得了“爆炸陈”的称号。
香港犯罪动作片让香港电影生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气质,带动了黑帮片、监狱片等众多周边题材,产出了一大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经典,造出了一个熠熠生辉的犯罪片时代。
无数大陆年轻人,当年就是看着这些电影去了解香港,了解电影的,一代又一代的人,热爱着这种最直给、最燃爆的类型电影。
香港犯罪动作片不是简单的用一个爽字就能概况,爽的背后,其实是多重价值观带来的全身心大保健。就是那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影迷们抗过枪林弹雨后,最终真正留到心里的东西,其实是有情有义、邪不压正、善恶有报。最好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的,最好的犯罪片也都在反犯罪。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牵连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最终波及香港。
经济塌方,所有行业都难得幸存,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了香港电影业的投资。港片在本土、台湾,甚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市场份额不断锐减,曾经风光无限的港产犯罪动作片竞争力下降,饱受质疑。好莱坞也在此时开始加快全球化速度,大举进攻,港片节节退败。
2003年,香港电影从业人员不到5000人,而在八十年代,这个数字是两万。
内忧外患,压力重重下,香港影人抬头北望,祖国形势一片大好,陈可辛曾说:「香港电影,要么北上,要么等死。」接下来几年,乘着回归大船,很多影人开始北上求变。一个全新的合拍片时代来了。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与融合,两地在合拍片方面越来越顺,驾轻就熟,出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但很多老影迷,还是会感慨,现在的合拍片,味儿不正,当年那种闭着眼睛只听声音就能感觉到亲切的老港片,没了,像是用啤酒做了可乐鸡翅,味儿就是不对。
今年夏天,终于有一部合拍电影,对上了味儿。这是陈木胜导演的遗作,他带着甄子丹、谢霆锋,联手为影迷献上了久违的地道犯罪动作片《怒火·重案》,一切都没变,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警匪、熟悉的黑白对峙、熟悉的硬拳硬脚。

观众愿意为这份地道买单,就在前天,《怒火·重案》票房破了10亿,很多影迷大喊「老港片未死」,但其实更多应该看到这是属于华语犯罪动作片的荣光,照亮了这个暑期档。
《怒火·重案》像是一部陈木胜的职业生涯回顾电影。他最早和甄子丹的合作,是1995年的电视剧《精武门》。1999年,他找谢霆锋演了《特警新人类》,后来又继续一起拍了《新警察故事》和《男儿本色》。

这次,陈木胜把他们都找来了,一起来演这个「陈木胜嘉年华」,你在《怒火·重案》里能看到所有你记忆中的陈木胜。

谢霆锋说:「对我来说,我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和陈木胜导演一起度过的,他对我来说,就是动作电影专属的印记。」

《怒火·重案》是陈木胜近十年来最想拍的电影,其实拍摄后期他就已经患病,但他还是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

开拍前,陈木胜就交待,这次要拍一部实打实、充满怒火的犯罪动作片。尖沙咀枪战那场戏,人流量巨大,要拍的场面非常复杂,有枪战、有飞车,还有爆炸。为了避开人流高峰,剧组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拍摄时间,对拍电影来说,一个半小时基本是转瞬即逝,拍不了多少。

紧促的拍摄条件下,好像更激发出了陈木胜当年那种创作冲劲,在现场,他很兴奋,一时技痒,后来竟自己掌机,扛起机器拍了起来。更好地掌控现场,掌握演员的表演状态。

陈木胜的动作片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他的动作里,有动情。他说,「动作片不是只依赖动作」。他在剧本会上最重视的也是人物的情,他的剧本会从早开到晚,聊到所有人精疲力竭才散。

《怒火·重案》一共有五场大战,整部电影看下来,肾上腺素在持续飙升。片中多处向经典犯罪动作片致敬。

比如甄子丹孤胆英雄,只身闯狼窝,比如在车库里持枪对峙,你在这里,能看到《英雄本色》《省港旗兵》《喋血双雄》,一个个经典场景升级重现,放眼望去,好像看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熠熠生辉的犯罪动作片通杀天下的时代。


最精彩的是甄子丹和谢霆锋最后那场终极对打,伸缩警棍对蝴蝶刀,是在致敬《杀破狼》,这是甄子丹提的议,他是《怒火·重案》的监制和动作导演。他这次也想彻底打痛快,再来一把《杀破狼》。
谢霆锋也攒着劲儿 ,他下了大功夫揣摩、进入角色,每天吃饭时,手里都在练蝴蝶刀。两个人棍棍要命,刀刀逼喉,是演员每拍一场戏,就掉层皮的强度。

拍了一辈子犯罪动作片的陈木胜不好伺候,他是所有合作工种的「噩梦」。美术指导说最大的困难就来自导演,因为不管置什么景,导演以前都拍过,你必须想出一个比更好还要好的选项,陈木胜才会过。

决战场景选的也是最经典的旧式教堂,动作组以前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排练这场戏,甄子丹进行了多次调整,最终才定下来,可以实拍。最终出来的效果,就是那种一场戏看过瘾,晚饭不吃都不饿。
时隔多年,终于又等到了这么一部片子,让人想起了那个犯罪动作片的全盛时代。我们记忆中的几乎所有经典的犯罪动作片,都是由老牌电影公司或有香港背景的商业公司来牵头和出品的,比如邵氏、嘉禾、银都、新艺城……而《怒火·重案》就完全变了。


□《怒火·重案》探班照。左起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程武,影片监制兼动作导演、主演甄子丹,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