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不对劲。今年6月,当加拿大摄影师道格·吉尔斯(Doug Giles)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保罗湖省级公园拍摄到一对普通潜鸟(Gavia immer)在照料它们的毛茸茸的雏鸟时,他意识到其中一只骑在父母身上的雏鸟和其他的不一样。它的颜色是棕色而不是黑色,脸颊发白并且较小,嘴又短又圆,很显然不是一只潜鸟。但那是什么?
感到困惑的吉尔斯把照片传给了沃尔特·派珀(Walter Piper),他是威斯康星州北部潜鸟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创始人。在翻阅其他繁殖水鸟的记录后,派珀辨认出了这只雏鸟。他认为潜鸟夫妇接纳了一只鹊鸭(Bucephala clangula),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因为这么小的鹊鸭很难分辨,所以这只小鸭也有可能是巴氏鹊鸭(Bucephala islandica)。自从这一发现以来,吉尔斯和其他人拍摄到的这一有可能是史无前例的跨种族关系照片一直在互联网上流传。
在自然界中,跨物种领养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但这里的情况更令人难以置信:潜鸟和其他水禽很难和平相处。派珀说,事实上,他们可能会彼此非常讨厌对方。在共享同一块片领地时,鸟类通常会相互竞争,而且由于与鹊鸭相比,潜鸟的体型占据优势,它们往往是侵略者或胜利者。有人甚至看到潜鸟追击绿头鸭幼鸟,把它们按在水下淹死。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而不是邪恶。派珀说:绿头鸭沿着海岸线筑巢,这会吸引来猛禽,因而危及到潜鸟的幼仔。
但是这只小鹊鸭很幸运,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
派珀对潜鸟如何养育雏鸟很熟悉。在过去,他和他查普曼大学的同事曾经将潜鸟孤儿介绍给野生的潜鸟成鸟,发现它们非常容易接受并培育非亲生的鸟类。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它们接纳另一个物种的成员。虽然这很不寻常,但他并不感到十分惊讶。派珀说:“交配后,潜鸟体内的荷尔蒙分泌旺盛。它们会扩大领地范围,会照顾看起来像自己的孩子。”
至于这种不太可能发生的异常关系是如何发生的,有可能这只是双方的一个错误。与每年只下一到两个蛋的潜鸟不同,鹊鸭一个夏天养12到15只小鸭。有很多毛绒球要跟踪照看,所以这只可能只是和它的母亲走散了。再加上潜鸟无法识别雏鸟,保罗湖上这一场景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不管是怎么发生的,这对鹊鸭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根据这只雏鸭的褐色绒毛来看,当它被潜鸟夫妇收养时可能只有几周大,如果它落单太久的话,很可能已经死了。虽然小鹊鸭可以潜水,从出生开始就靠自己进食,但它们需要指导和保护,才能躲避猛禽、浣熊甚至人类的捕杀。尽管这只小鸭在进餐时自力更生,但它非常乐意接受养父养母的喂养;吉尔斯拍到它被喂食淡水鱼,这是它典型的昆虫和甲壳类食物的一个重大转变。
现在还不清楚这只小鸭是否在整个夏天都和它的新父母在一起,但是如果它一直坚持到了繁殖年龄(大约两年),它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文化冲击。它可能会体验到所谓的性印记,忘记了它的真实身份和它特有的交配本能,这对鹊鸭未来的约会前景来说并不太好。派珀说,如果这只鸟真的试图和其他的潜鸟交配,它很可能会面临可怕的打击。因此,为了它自己的幸福,我们希望另一种选择能够出现:它和收养家庭一起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并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种群,在那里选择配偶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了。
普通潜鸟(Gavia immer)
摄影: Charles D.Johnson
普通潜鸟(Gavia immer) 和它的亲生孩子
摄影:ZacharyWebster
鹊鸭(Bucephala clangula)
摄影: 刘建国
巴氏鹊鸭(Bucephala islandica)
摄影: Steven Mlodi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