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胖萌视频,她总是到处跑,我实在又想她又气她,于是河东狮吼:
视频5分钟,你满屋子转悠,你就不能给我专心一点嘛!
结果,胖萌没好气的回我:我正在做实验呢!是你在打扰我,你这是对待科学家的态度吗?!
但仔细一琢磨,她说的话有点儿道理。
是我打断了她,凭什么要求她自己的事半途而废,又要专注的和我视频?
我突然意识到,我总是念叨她专注力弱,但其实,这个问题会不会是我的锅?
于是,我开始反思这五年来,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到底做对、做错了什么。

胖萌小时候爱分神,姥姥把这种情况归咎于剖腹产的“感统失调”,也认为专注力强不强是天生的。
胖萌2岁出头的时候,我特别希望她能掌握一种能力——独立玩耍。
那时候,家里乱七八糟,我手机里常常恨不得有80条待回的工作信息……
于是,我有时候会拿一堆玩具给胖萌,如果她没过几分钟又来找我,我赶紧再换一个给她。但即使我一开始再三和她确认好是不是选定某一个,她还是玩两下就甩到一边。我很火大,“你就不能专心玩好一个玩具吗?”
但现在回想,一个2岁的小孩,总是被不同玩具漂亮的色彩吸引,她有什么错?
我给她拿出画笔和画板,可她连笔还握不稳,她能画什么?
给她乐高和磁力贴积木,但她还不会独立搭建,她又能在玩中获得什么乐趣?
其实,专注力不是天生的,走神儿才是。
被新鲜事物吸引,转移注意力是人类的天性。
现在,我们自己的专注都被短视频、各种购物网站切成碎片,怎么能要求家里的小屁孩儿们专注、独立又自律?
专注力的本质,是使命感和新鲜感的拉锯战。
而孩子的专注力,也是”管”出来的。
如果希望孩子专注于看一本书,那么,在环境选择上就不要制造诱惑。不把其他书摆在TA随手可得的地方;
如果希望孩子专注于听人说话,或者一个课程,那么,就要要求孩子和说话者,必须要有眼神交流,眼睛必须看着对方;
如果希望孩子专注于研究一个玩具或游戏,那么,就必须把玩这个玩具如何玩教给娃;
总而言之,就是用单一的环境避免专注的过程受诱惑,用陪伴的方式增强专注于做一些事的能力。

你们会因为孩子专注于做不同的事情,将专注力分出高低贵贱、轻重缓急吗?
当然不会。
但这个简单的道理,我经常忘记。
胖萌专注的做完算术小练习,我们全家人都呱唧呱唧给她鼓励。但只要她开始上线上课,我们全家的声音模式都调整至静音。
但如果是拼图、玩儿乐高,那么,一会儿喂水、一会儿插嘴跟他商量事儿、一会儿要求她和长辈视频,倒完全不怕打扰她了。
再如果是研究泡泡、在洗手间观察颜料在水里的稀释和色彩变化,不出5分钟就会直接被我们一整只拎着出洗手间。

时间很贵,读书高贵。
我们总是急于打断孩子做想做的事,让他专注于有用的事:
专注力,并不应该只出现在被功利需要的场合。她应该是一种时刻被肯定的状态和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在对自己特喜欢的事情上,都没办法专注,那我们还能要求枯燥的学习、辛苦的运动中他能专注和坚持?
让孩子对原本喜欢的东西失去热忱,又要求她在毫无兴趣的事情上坚持努力。
这样的专注,咱做父母的,自己能做到吗?
教育要参与而不是干预,留些自由给孩子,就是在保护他们的专注力。

你的孩子因为不专注,承担过什么代价吗?
胖萌1岁时生过一次病,那种害怕失去的恐惧为我对胖萌的宠爱推波助澜。
虽只是一周多的住院,但当妈的心里那种惊涛骇浪,大概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所以,3岁前,胖萌在家几乎是可以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的:前一秒,把饼干盒里的饼干散落一地还没收,下一秒又把抽纸全抽出来。我顶多只是语气强硬的说一句“下次不可以了”就作罢。

胖萌是喂绘本长大的孩子,我们一起读了那么多故事,爱与宽容读的太多,我们也理所当然的以为:爱可以治愈一切。
但培养孩子专注力这件事上,父母的爱与宽容,其实帮不上忙。
有一次,胖萌感冒很久,断续高烧。孩子生病绝对是当妈的死穴,什么原则规矩统统丢到一边。
于是,我第一次彻底纵容她看动画片,只要哼哼唧唧不舒服,动画片她想看就看。
但后来发现,因为看动画片只用被动接受,她干什么都没动力了,即使是自己很喜欢的拼图,也是一半都没拼到就想停。
后来即使她感冒还没好,我也赶紧严厉叫停,不仅这样,我把她喜欢的几个节目也操作成了锁定模式。
谁知道她出生以来,我对她最凶的时候,会是在她生病的时候。
她哑着嗓子哭的很凶,我心里真的是很疼。
但是,矫枉须过正。
成年人的世界,成长往往意味着对应的代价。代价越大,这种成长的记忆越深刻。
但其实,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
无论如何父母都必然爱你,这是我们爱孩子的真相,也是我们需要克制在心里的秘密。
孩子要做的更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成为父母的骄傲,是孩子成长过程需要坚定的信念。
专注力不是天生,他需要意志力控制,需要对坚持的事物有信念感和热忱,这些对小屁孩们来说哪里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后他们还会面对12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活,那一定会枯燥和孤独,还需要孩子的专注。
但如果不论孩子如何做,父母都宠爱加身,无论做什么,父母都无条件原谅,孩子进步的动力又在哪里?
在过程上有条件的爱,在结果上无条件的接纳,也许才是正解。
二姐的碎碎念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