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噩耗:美国最著名的阅读研究和推广专家、《朗读手册》一书的作者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刚刚去世了。
这个一生都在致力于为孩子朗读,并且号召所有大人都为孩子朗读的人,走了。

他的那本《朗读手册》绝对是大姐翻阅次数最多的工具书,而且每次重新翻开,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纪念大师的最好方式,就是重读他的作品,并且把他那些让人受益匪浅的成果告诉给更多的爸爸妈妈们。
所以大姐又一次重读了他的《朗读手册》,整理出他书中的精华,分享给大家。


朗读改变了这个男孩的命运
《朗读手册》的诞生
和很多普通家庭的男孩一样,吉姆·崔利斯小时候曾经非常淘气,到处闯祸。
一些邻居忍无可忍起草了请愿书要求他们搬家。
他的父亲在一家普通的工厂从事销售工作。下班回到家,头痛无比的母亲就会赶紧把吉姆丢给爸爸看管。
老崔利斯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对孩子的阅读却十分重视。
吉姆.崔利斯后来回忆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找到了能让我安静下来并集中注意力的办法——为我朗读。他会朗读家中的绘本给我听,或者读一些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渐渐的,着成了每晚的惯例。我四岁的时候,每天晚上我们都一起阅读报纸上的漫画。这最终成为我和弟弟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阅读是这个拮据家庭的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直到十几岁,崔利斯家都一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直到父亲晚年,他的每一辆车都是二手的。
但是,这个家从来不缺印刷读物:百科全书、报纸、杂志。
连邮递员都跟他父亲抱怨:
订阅的报刊书籍太多,以至于压弯了他的脊柱。
长年累月的阅读给人的改变是惊人的。
上九年级的时候,吉姆·崔利斯在一家公共图书馆的成人书架上无意间看到一本书《我的六个犯人:一个心理学在利文沃斯堡的三年》。
他被书名和封面打动,读完以后被内容深深吸引。
于是提笔向英文老师施密特提交了一份阅读报告。
不久,施密特在放学后交给崔利斯一封密封的信件,让他转交给父母。
回到家,吉姆·崔利斯惴惴不安地把老师的信交给妈妈。
信很短,只有一页,妈妈读罢之后淡淡地说:
“等你爸爸回来,我们再一起讨论。”
吉姆·崔利斯猜测情况一定很糟糕。
晚饭后,妈妈把信交给爸爸。
吉姆·崔利斯紧张地注视着爸爸的反应。
只见爸爸读完信,双手颤抖,热泪盈眶。
吉姆·崔利斯面部肌肉抽搐着,颤颤巍巍地接过爸爸递过来的信:
写这封信是想告诉你们,第一学期的英语课,吉姆的作业和态度都是最棒的。
能够教到吉姆这样的学生我很开心,我相信他一定会比自己设定的标准走得更快。
在写作和演讲上,吉姆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是全班同学的榜样。
对此,我要向你们表示祝贺。
——你最真诚的,阿尔文·施密特
很多年以后,吉姆·崔利斯和年迈的妈妈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他问:
“妈妈,你还记得我在新泽西州读书时,那位给你们写信的老师吗?”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说: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有感于阅读对自己成长的助益,1979年,吉姆·崔利斯自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用来宣传朗读的重要性,书中还推荐了朗读书单。这就是《朗读手册》的雏形。
4年以后,美国企鹅出版公司请吉姆·崔利斯对小册子进行扩充,正式出版了《朗读手册》。此后每隔几年对手册进行修订再版。
1983年起,崔利斯全面致力于教育研究活动,就儿童、文学及电视传媒等主题,面向家长、老师及专业团体演讲。
1989年,吉姆·崔利斯被国际阅读组织评为20世纪80年代对阅读推广有贡献的8人之一。
2008年1月31日,崔利斯结束了他最后一场公众演讲,决定退休陪伴家人。
他在书中写到:
“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朗读手册》说了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这本著名的《朗读手册》里,吉姆.崔利斯告诉了我们什么?
下文内容摘抄自《朗读手册》一书
1
为什么要大声朗读
研究表明,人类最早是通过听觉来学习语言的。
先让我打个比方,孩子的大脑中,又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叫做听力词汇。
第一道堤坝是口语词汇。家长为孩子的听力词汇库装入足够多的单词,多到会溢出来,这样就填满了口语词汇库。
孩子是通过听来学习说的,没有这个词你没有听过,那你一定不会说。
第二道堤坝是阅读词汇。如果你从没讲过一个词,那么在印刷物上看到这个词,你就几乎不可能懂它的意思。
第三道堤坝是写作词汇。如果你没有说过或者读过这个词,你又如何知道怎么书写它呢?
所有的语言艺术都来源于听力词汇——因此需要有人来填满孩子的听力词汇库,就这么简单。
读书给孩子听,就像跟孩子谈话,同样是为了:安慰孩子,带来欢笑,拉近彼此距离,向孩子说明或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
在朗读中,我们还可以:
-
建立词汇基础;
-
在孩子的脑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
创造背景知识;
-
树立一个阅读典范;
-
植入阅读的渴求。
2
如何爱上阅读
喜欢阅读的两个定律:
第一,人类追求的是快乐的。
只有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才愿意反复去做。
所以,我们给孩子朗读,也是为了发送一个愉快的信息到孩子脑中。只有快乐、正向的、有成就感的反馈,才会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二,阅读是一个积累渐进的技能。
阅读就像骑自行车,为了做好它,必须去实践。读的越多,读的越好。
爱上阅读的三大动机:
第一,喜欢读书的体验,从小形成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读书的美好感受。
第二,喜欢图书的主题。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的相关图书来读。
比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孩子们很难抗拒一个好听的故事。
第三,他们喜欢模仿那些大量阅读的人。孩子们需要一个在他的阅读生活当中引领他往前走的人,这个人可能是是爸爸、是妈妈,也可能是老师,也有可能是他的同伴。
3
何时开始和结束朗读
各项研究表明,孩子在胎儿时期就能熟悉某种特定的声音,并且将这些熟悉的声音与舒适感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
所以婴儿从出生前就开始学习了。
何时开始?
有一个实验就是在出生前6周,每天三次为孩子朗读同一个故事,这个孩子出生之后,他会记住这个声音,并且作出反应:
如果在怀孕的时候,妈妈经常给他读故事,那么孩子就会对妈妈的声音作出反应;
是爸爸给他读故事,孩子就会对爸爸的声音马上作出反应。
具体表现为,吸奶嘴的频率变高,情绪很兴奋,大脑就更加活跃。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一位名叫艾琳的女孩。
艾琳的妈妈非常爱书,从艾琳出生第一天就开始给她读书。
21个月的时候,艾琳就能够说出比较完整的句子,24个月就已经知道了上千个词汇。
4岁的时候,艾琳除了绘本之外,已经能听一百页的长篇故事了。
从艾琳4岁开始,父母第一次为她读章节故事书,一直坚持到上大学之前,朗读完最后一本《汤姆索耶历险记》。这期间,父母一共为她朗读694本书。
艾琳获得“全美优秀学生奖学金”,在SAT开始中获得词汇部分满分800分。
之后又以GPA第一的成绩大学毕业。
何时结束?
太早停止给孩子朗读和一点都不给孩子读故事听一样,都是大错特错的。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把朗读描述为“孩子中学毕业之前都应该保持的一种习惯。”
一年级的小学生观众,几乎不能自己阅读剧本。
然而,当局本由演员说出来时,他们就能理解。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也就是我们的初二)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听力比阅读能力强。
因此孩子们能听懂并理解自己无法看懂的复杂、有趣的故事。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即便是孩子开始自主阅读以后,我们仍需要坚持为孩子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时,除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之外,你同时也将程度较高的词汇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最终他们会记住这些词,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4
如何正确朗读
① 朗读的要领
尽早地给孩子朗读。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时间。
从一页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然后到章节故事书。
如果你朗读的是绘本,要确保孩子可以看到图画。读完一个故事以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
注意变换读物的类型、长度与主题。
为了鼓励孩子参与,在时机适当时,请孩子帮忙翻页。
在开始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不论你读过多少遍。
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什么?”
朗读时,间或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保证孩子参与其中。
朗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就要读完它。
除非孩子的想象力与注意力足够成熟,否则应避免朗读太长的描述性段落。根据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缩减或者删除没什么不对。
如果章节很长,或者你每天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整一章,那么请在悬念处打住。让孩子意犹未尽,眼巴巴盼着下一次朗读。
事先读一遍,这样能标出你希望缩减、删除或者详细描述的内容。
有可能的话,根据书的内容加进一些立体活动。比如在朗读《小塞尔采蓝莓》时,准备一碗蓝莓和孩子分享。
车上或者随身携带的包里,应该准备“应急书”。在开车遇到交通组赛时,或者医院等候就诊时,都可以把握时间,读上几章。
对于好动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个蜡笔或者铅笔,允许他一边听,一边写一写、画一画。
② 朗读的禁忌
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如果发现自己选错了书,立刻打住。承认错误,重新选一本。
不要让孩子负担太重,永远别读超过孩子情感接受的书。
不要选择孩子在电视上看过或者听过的书,一旦知道了故事情节,孩子的兴趣就消失了。
在选择朗读小说时,避免对话太过冗长的书。
朗读过程中,请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不要把量与质搞混。每天专注而热情的读十分钟,在孩子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胜过孩子肚子看电视两小时。
不要把书当成威胁。——“如果不收拾房间,今晚没故事听。”一旦孩子看见你把书当成武器时,对书的态度会由积极转向消极。

《朗读手册》中还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朗读实操方法,比如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不同阶段的孩子阅读反应会有哪些不同等等。
大家抽出时间读一读这本书的话,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最后,还是以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引用的史斯兰克·吉利兰那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来总结一下朗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