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看故事,知良食 此文为良食独家原创系列文章之一,观察食物体系,提升食物素养,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期待更多的优质文章出现。 本文作者: Lynne Liu,食物研究方面自由撰稿人。从早些年fine dinning的追随者到成为现在烧饭种菜都市农夫,一直致力于通过文字让人们真的爱上食物,了解事物背后的行业、文化和历史 。

生产牛奶、米浆、豆浆、燕麦奶和杏仁奶所分别产生的碳排放,土地使用以及水消耗
不过,在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开始有个更高的觉醒意识之后,生产乳制品所带来的碳足迹让人们开始反思日常生活中的选择给自然环境以及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一时,选择植物性饮食成为了减少日常碳足迹的一个主要方式。
在植物奶的浪潮下,燕麦奶成为了制作纯素拿铁的主要替代品。代表着完美早晨的可颂拿铁组合,逐渐被迭代为燕麦拿铁和可颂——便利店里,被放在与顾客视线平行的饮品也从牛奶变成了不同品牌的植物奶。

不同种类的乳制品
确实,畜牧业带来的碳排放是相当可观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0年的报告对奶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评估(FAO, 2010)。该报告称“乳品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4%。
这一数字中包含与奶制品生产、加工和运输相关的排放,以及与源自奶类生产系统的动物肉品生产相关的排放。仅仅考虑全球奶类生产、加工和运输,而不包括肉类生产,该部门就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7%。”

超市里的植物奶
从这个角度,植物奶消费的兴起确实减少了碳足迹。但与此同时,牛奶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唯一消耗的乳制品。回顾西式早餐经典搭配,制作一个可颂所需要消耗的黄油也同样可观。
2011年一项来自于丹麦的研究显示(Flysjo, 2011),顾客在商店里可以购买到的一公斤黄油大约会产生5.5公斤至14.7公斤的二氧化碳,且含脂量越高的乳制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纵观牛奶、酸奶、奶油、乳酪等一系列乳制品,黄油的碳足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相比起黄油,生产植物黄油的碳排放微乎甚微——平均每公斤植物黄油仅产生3.14公斤的二氧化碳。从减少碳排放的角度,选择植物黄油制的素食可颂搭配植物奶拿铁或许才是一个逻辑自洽的选择。
其实,素可颂并不难做,只需要把原本混入面粉的大量黄油换成植物黄油(margarine)就能起到起酥的效果。不过,这样的搭配却很少受到市场的追捧——甚至,在大多的面包店和咖啡店只有优质的黄油可颂才是品质的代言。

黄油和植物黄油

1830年代植物黄油的广告

用不同原材料制作的可颂

英国超市Waitrose销售的植物黄油

在美国销售的植物黄油配料表,明确标识不含反式脂肪酸

食用素可颂: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回到文章开头的“经典西式早餐”搭配。现在看来,酥脆的可颂和香浓的拿铁似乎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其背后有着对食物碳足迹的考量以及人们对食品健康的顾虑。不同国家的市场对于素食可颂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
在英国,食用素可颂的消费群体逐年增长,各大超市和咖啡店纷纷上线不同口味的素可颂和面包来面对这一新兴需求(Chiorando, 2021)。
在法国,纯素的烘焙多少是反传统的。虽然在巴黎这样的国际大城市有了越来越多的纯素面包店和甜品屋,但在餐饮界还是有不少反对的声音,特别是厨师们对于纯素烘培口味欠佳的嘲讽(France 24, 2019)。由于不能使用黄油以及其他乳制品,许多素食烘焙只能靠更多的糖来填补口感的欠缺,但往往会导致更糟糕的味道。
在中国,植物黄油可颂似乎只是“品质不好的可颂”的另一个名字,甚至很少有人会说起这个名字。毕竟,作为一种外来食品,在烘焙中使用植物黄油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黄油本身就不是中国菜系中需要大量消耗的原材料。
根据《2022-2028年中国黄油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2021),中国的黄油需求主要靠进口,在2020年中国黄油的进口数量为8.6万吨,其主要用途为高端西点的制作。在这里,使用黄油代表着更重的成本、更高的品质以及更好的味道——这是值得宣传的、是可以吸引更多流量的。所以,从新奇和品质的角度,黄油可颂和植物奶的搭配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且逻辑自洽了。
选择更好的口味固然有其难以批判的合理性,只是如果这种选择被披着环保和健康的宣传概念所裹挟,那我们至少应该对这些食品有更清晰的认识。正如在这个植物食品市场快速扩张、蔬适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流行的时代,植物奶也成为其中最受瞩目的产品般。消费者对植物奶的选择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潮流和对口味的追求,这背后还包含着对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事实上,在这里素可颂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植物黄油制成的可颂,而是作为一个大品类的代表——通过植物基原料替代以乳制品为基础制作的各种食品。当然,乳制品行业的碳排放问题也不仅限于牛奶生产所导致的,在我们许多其他的饮食习惯中设计各种各样的面包、蛋糕、酸奶甚至重庆牛油火锅,从环保角度看,都会产生不同的碳排放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最后,面对一种或者多种食物,乃至整个食物体系,我们如何多维度的进行考量,如何衡量其是否真的需要改变,以及如何改变,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仅仅需要消费者的觉知和食品行业者的思考,更需要在多方协作下形成一种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新的饮食文化,从而在整体上营造一个好的食物环境,以真正利益所有人,毕竟,食物和我们生活和未来息息相关,了解我们的食物,营造良好的食物环境,可以让我们拥有更自由且更放心的选择。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编审:Melinda weili 李艺泓
编辑:小妍
作者:刘畅
图片:刘畅
版权声明
凡注明“良食作者”或“原创”来源之作品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长期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往期阅读

微博 | @良食基金
快手、百家号 | 搜索“良食基金”
视频号 | 良食青年Act4Food
项目合作 | [email protected]
为了人类的明天行动起来
讨论、 思考、 分享、 行动、改变
Discuss, Think, Share, Action, Change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
良食基金是绿发会旗下关注食物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基金
旨在推动良食促进人类健康、动物健康、星球健康
2019年4月,良食基金在北京发布了《良食倡议》
作为健康、可持续饮食消费的行动纲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