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立春以后,虽然气温还没有彻底回暖,但是春天的脚步近了。我带着小田去植物园寻找春天的信号。


我们一起比赛,看谁先发现了春天的变化:


地上的小草已经开始换上“绿衣服”了;


冰冻的湖面已经开始了解冻的步伐;


原本干枯的桃树枝已经长出了嫩嫩的小芽;


……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走着走着,小田突然说:大熊要来了。


田爸不明所以,问,哪里有大熊?


田田说:大熊要说故事了。


原来田田说的是我们一起读过的绘本《大熊有个故事要说》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书里面,冬去春来,大熊结束冬眠,又开始给小伙伴们讲故事了。


因为记住了书名,田田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了。


每次给小田读绘本时,在开始读故事的正式内容之前,我都会很认真的把书名、作者、插画者大声读出来。


为什么开始朗读之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以及插画作者呢?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书名


小一点的宝宝,熟悉书名,能帮助他们更快的找出和表达自己想读的绘本;


大一点的孩子,看到书的封面,已经能凭借记忆一字不差的读出书名来了。


书名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此,我们来看看不同的书名,对于绘本故事有着怎样的功能和意义?



书名揭示了故事梗概: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


《大熊有个故事要说》


《母鸡萝丝去散步》


《和甘伯伯去游河》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读完这些书名,就能迅速掌握故事的大致内容。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书名是故事的主人公:


比如《小蓝和小黄》,书名就是故事的两个小主人公。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图书封面上,也是这两个小主角,仿佛和读者正面对视,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关注点。


类似的书名还有很多:


《我爸爸》


《我妈妈》


《好饿的小蛇》


等等;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书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


《图书馆的秘密》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小金鱼逃走了》


图书馆有什么秘密呢?


这只猫怎么活了100万次?


小金鱼逃到哪里去了?


这些书名,在给孩子读的时候,直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互动点,让孩子更想尽快开展故事,找到答案。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书名是作者的一个期望:


《永远永远爱你》


寄托了天下所有母亲对孩子的大爱!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园丁》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这本书的书名,有两个版本的翻译:


刚引进国内的时候是启发童书馆做的,翻译为《小恩的秘密花园》;


已经卖了上万册,很有知名度了;


后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收回版权以后重新出版,书名改为《园丁》。


如果延续以前的名字,就能延续从前的知名度和口碑,接着卖;


换了书名,对于读者来说,就又变成不知名的新书了。


这意味着要重新开始所有的营销工作和成本,为什么还是要换?


因为这本书的英文版原著名字就是《the gardener》


而这本书里的故事,讲述的是小姑娘莉迪亚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带着种子、微笑和爱照亮人们生活的故事。


所以作者把书名叫做园丁,是希望鼓舞读者们,像这位小园丁一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要用心打理自己的生命花园,永远不放弃希望。


“园丁”比“小恩的秘密花园”寄托了作者更多的寓意和期望在里面。


还有很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书名,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自己最喜欢的绘本书名哈。


所以,在读绘本故事之前,和孩子一起读书名,是非常重要的!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文字作者和插画作者名


读完书名,还要读文字作者名和插画作者名。


有的绘本文字作者和插画作者是同一个人,也有很多绘本是文字作者和插画作者共同配合创作出来的。


我一直觉得,每本书,每个作品,其实是读者和作者展开的一次内心深处的对话。


知道了这部作品的作者,就知道了是谁把这束光芒照进了你的内心世界。


对于孩子而言,了解绘本的作者,包括文字作者和插画作者,至少有下面几点作用:


1

更容易发现和建立孩子的阅读喜好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越是大师级的作者,个人风格越突出。


当你发现孩子喜欢哪个绘本时,不妨留意一下同一个作者的其他作品。


当孩子再次看到他喜欢的某个作者的其他作品时,就会产生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比如之前给大家分享的,小田特别喜欢的一套图画书《儿童之友经典图画书012》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这套书,是把不同作者创作的绘本组合在了一个套系里,让孩子能接触到不同风格的创作。


其中小田尤其喜欢《在哪里,在这里》这本。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这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动物画家,有“动物绘画奇才”之称的薮内正幸亲自操刀的。


他画的动物不仅表情刻画得生动传神,连动物的毛发和肌肉运动都清晰可见,严谨得近乎苛刻。


记住了这个作者名,后来我又惊喜的发现爱心树童书出版了薮内正幸的个人专辑: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小田不出意外的,也是第一眼爱上了。


2

帮助孩子提高分类意识和审美能力


潜移默化的在头脑中,根据不同风格的作者来建立绘本分类。


随着给孩子读的绘本越来越多,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同一作者的作品,创作风格和价值观肯定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在一开始就注意每次给孩子读出作者的名字,孩子体会多了,就自然而然能够鉴赏和区分不同作者的风格了。


比如看了宫西达也的粗线条恐龙和那些感人至深的伤感故事,后来即使他又创作了不是恐龙主题的其他作品,孩子也能一眼看出来,这是宫西达也的风格啊。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再比如熟悉了安东尼.布朗,孩子会在心里建立一些预期,再读他的作品,自然而然会充满乐趣的去寻找他埋在插画里的那些有趣小细节和这些细节背后的多层次叙事,走进他的形状游戏里的丰富空间。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想了解更多关于安东尼.布朗的朋友,可以看看大姐之前的文章:


小田不到1岁,却要每日N刷的书长什么样?


这样读绘本,相当于把美育大师+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请回家


3

了解作者,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作品


每一步作品,都是作者价值观、人生观和人生经历的体现。


比如李欧.里奥尼,他的作品是那么瑰丽和充满哲思。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只有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你才能理解那看似弱小的《一寸虫》,其实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体故事,饱含着他一生无法舍弃的自我追求;


你才能知道,为什么他说最像自己的一个角色是他的作品《小黑鱼》。


我打赌,80%的大人给孩子读绘本时都忽视了这一点


想了解更多关于李欧.里奥尼,可以看看大姐的下面这篇文章:


既然注定会遇到困难和挑战,那就把这位爷爷藏在绘本中的智慧讲给孩子听


之后,大姐还会更多的和大姐分享这些绘本大师的作品解读、创作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故事哈。


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也随时欢迎留言布置作业哈!


雷家两姐妹
雷家两姐妹
名校毕业、混迹出版圈多年的互掐亲姐俩,又有了6岁胖萌和2岁憨田小姐俩。加入我们的姐妹趴,把出版圈内人的私藏童书和育儿日常掰开了揉碎了和你分享。我们提供0-12岁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教育新知|童书书单,让当妈的生活不慌不忙、有酒有诗。 公号:雷家两姐妹 微信号:Reading_girls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