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上周,我和田爸专门去幼儿园,针对小田入园3个多月以来的情况,和园长进行了一次一对一的家访。
两个多小时的深入沟通下来,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其中关于孩子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特别容易被大家忽视或者走入误区的,园长的价值观和我高度一致,那就是多鼓励孩子自由自在的画画。
注意,是让孩子自己画画,而不是教孩子画画。
小龄宝宝的画画,可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提前开始学习绘画的专业技法,让孩子画出像成人那样的绘画。
比起画得好看,画得很像,孩子画画的更重要功能是代替他们还不太会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所以,不像我们大人画画时,会为画什么而思考和纠结再三,孩子们可谓是下笔果断、线条流畅,所画即所想。
就连毕加索这样的大师级画家,都专门花时间仔细研究过孩子们是如何画画的。
记得当时之所以给小田选择这家幼儿园,一个细节深深的打动了我:
幼儿园的墙壁上、各个走廊里,都挂满了孩子们自由创作的画作,天然质朴,充满稚趣,没有大人教过的痕迹。
每幅画作的下方,还有孩子们对自己画作的解释和说明,老师们都如获珍宝,赶紧记录下来。
孩子们能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并且被如此认真的倾听和对待,真是很难得。

田田幼儿园的墙壁上展示的孩子们的画作,下方都有老师们记录的孩子们对自己画作的解释。
园长还推荐我看《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这本书,看完以后,真是很庆幸,自己一直以来对小田的教育方法得到印证,并且思路更加清晰了。

今天,大姐就结合这本书的内容,来和大家聊聊:
欢迎姐妹们文末留言,聊聊自己的孩子画了什么画,大家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鼓励孩子画画哈。

不要过早教孩子画画
还记不记得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通过婴儿的哭声、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判断他们的需求。
比如,孩子哭了,我们就会想是不是该喂奶了?或者换尿不湿了?
你不会因为孩子的哭声很糟糕,不好听,就不给孩子吃奶,或者担心孩子有问题吧。
但是,当孩子画画的时候,我们却常常情不自禁的用好坏的标准去评价孩子。
要知道,孩子的画和婴儿的哭是一样的,仅仅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的一种方式而已。
小龄宝宝们,还无法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会认字写字,他们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孩子们画画的时候,需要运用到五种基本能力:
-
动手能力;
-
眼睛的协调能力;
-
语言能力;
-
情感和热情;
-
社会能力。
通过绘画,这五种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教孩子画画,则会阻止这五种能力的发展。
看看下面这幅画:

图片来自《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这些是不是2-3岁的孩子画画时,我们经常会教给他们的形象?但是这是成人的画,不是孩子的画。
这一时期,如果总是这样教孩子画现成的形象,孩子就画不出属于自己的画了,更严重的后果是,影响孩子上面五种能力的发展。
1
阻碍孩子的动手能力
如果大人把已有的物体形象直接交给孩子,让孩子依葫芦画瓢,那么孩子就无法通过手部的自由运动来感受自己给外面的世界带来的变化了。
比如孩子无法自己去发现通过手部什么样的运动,会画出什么样的线条。
失去了发现的乐趣,孩子也就没有了动手的动力。
2
失去情感表达能力
如果大人总是教孩子画形象,这样做等于把大人自己的感受原封不动的强加给孩子。
孩子长期无法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来画画的话,其结果是孩子就会失去自己对绘画的感觉。
3
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被称作第二信号系统。
比如像杯子、碗这样的具体事物,即使现在不在眼前,我们也能通过语言想象它们的样子。
因此,当听到“妈妈在做饭”的时候,我们即使不在厨房里的妈妈身边,也能在大脑中通过想象勾勒这一情景,并把它画出来。
如果大人教孩子画形象,就等于剥夺了孩子依靠语言来想象和表达的这一过程,直接按照大人给出的形象来画就好了。
而这种通过语言想象,在脑海中重现影像的重要能力,不通过训练是无法养成的。
这一过程长期被剥夺,就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反过来说,尤其对于小龄宝宝而言,绘画是训练和提高语言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那么什么时候教孩子绘画比较合适呢?
日本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画家鸟居昭美先生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
6-7岁,才是教孩子画画的最好时期。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绘画特点
1-2岁:
这一阶段孩子,绘画不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是手的运动轨迹。
满一岁以后,孩子陆续开始可以独自站立和行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更强。
他们偶尔会把拿在手里的东西当作工具在纸上按压或者咚咚敲打,这就是孩子的第一次涂鸦作品。

图片来自《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涂鸦对小宝宝来说乐趣无穷。小田那会儿会边画边发出兴奋的“啊啊”叫声。
1岁半以前,孩子通过手的往返运动涂鸦,画出类似半圆弧形的画,或者点点。
1岁半以后,孩子的手肘和肩膀能同时运动了,这时候能画出更大的圆圈来,但不是单独圆圈,而是层层叠叠的圈圈。
下图是小田去年夏天,也就是一岁半的时候,在妈妈卧室墙壁上的涂鸦:

她已经能画出流畅的线条和大半个光滑的圆弧了。那个比她当时的身高还要高的超大圆弧,说明小家伙肩膀和手肘的运动已经比较灵活,老母亲那是相当激动呀,哈哈。
绘画要点:
2-3岁:
这一阶段的画画,孩子的眼睛已经能很好的追随手部的运动了,并且开始用力所能及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画。
2岁半以前,孩子能够开始画单独的线条,有始有终的一根线条;
有的孩子还可以画出封闭的圆圈。
可不要小看孩子能画出完整封闭的圆圈,这不仅需要手部的功能,还需要结合眼的功能,能判断并掌控线条走向,才能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2岁半以后,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画作加以解释说明。
比如小田现在,在画画之前,就会说明:
我想画一座山;
我想画我的好朋友苏糖;
我要画妈妈。
等等。

但不要以为他们能真正的像大人那样画出上面的形象,他们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一般是用过圈圈,线条和点点。
比如下图是昨天晚上田田的画作,你能看懂吗?哈哈

右上的线条,田田说她画的是好朋友苏糖。中间的竖线是她的身体,然后身体两侧的四条竖线代表她的双手和双脚;
右下方那个奇怪图形,田田说画的是“亲爱的妈妈,漂亮的妈妈,中间两个圈圈是妈妈的手。”
我天,这不作说明哪里看得出来?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不近情理的告诉孩子:
“这哪里是妈妈的样子,妈妈应该是这样的。“
不要纠正孩子,不要摧毁孩子难能可贵的萌芽,错误的去教孩子画具体形象。
更不用拿具体的实物让孩子去照着画,要知道,直到9岁,孩子才会进入视觉写实主义,追求画出眼前见到的真实景象。
在小龄阶段,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绘画要点:
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
1岁的孩子获得1岁的能力,2岁的孩子获得2岁的能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绘画能力,并且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作为妈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充分享受画画的乐趣,并且用心去守护孩子的这种能力。
与其说是看孩子画画,不如说是听孩子画画,从孩子的画里,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大姐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