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亲子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前几天,北京野生动物园发布了一则公告,简直承包了我这一周的笑点: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哈哈!这样高级的幽默,这样循循善诱的劝告,怕不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才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文案吧。


仔细看看视频里这两家人打斗的地点,在大猩猩场馆附近,都是灵长类,可不是有效仿的可能嘛!



看完公告还在回味动物园管理人员太皮了,可是看完现场视频以后,真的笑不出来了。


视频中,成年男女,被互推躺地,还在互踹和薅对方头发;


甚至有位女性,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用脚去踹躺在地上的另一位女性,撕扯对方头发;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很快,这位抱着孩子的女性,又被一名男子从身后踹倒,


怀里的孩子也被撂翻在地;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一旁围观的吃瓜群众里,还有几个孩子。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不说没有给动物做好榜样了,我们的孩子呢?


孩子的安全谁来保护?


对孩子的恶劣影响怎么消除?


虽然不知道这两家人因为什么具体原因大打出手,我想多半和孩子有关。


现实生活中,我们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尤其是在动物园、公园或者游乐场这种小孩扎堆的地方,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我们大人应该怎么做呢?



还手?



像上面北京野生动物园这一幕,动手,很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1

给自己和孩子带来身体的伤痛,甚至生命危险;

2

看到父母情绪激动,大打出手,孩子一般都会哇哇大哭,他们感到了恐惧,失去安全感

3

更有害的是让孩子沾染了用动手打人的办法来处理情绪问题的不良模式。



对骂?



即使是道理在自己这边,忍不住和对方开骂的那一刻,也已经输了。输在当着孩子的面骂人,对孩子而言必然是一次失败的教育体验。



逃避?



既然上面两种都不行,为了孩子的身心安全,我躲还不行吗?


这种逃避认怂的方式: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他会觉得妈妈不给他伸张正义;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人,他也无法认清和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长此以往,这种情绪最终传达给孩子,使他今后不敢面对冲突,变得软弱不自信。


那简直了,怎么都不行了吗?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在公共场合发生争执,但一旦这种冲突来了,我们作为家长,也不能怕。


☀ 首先,无论何时何地,保护好孩子都是第一位的;


☀ 第二,正确的面对和处理,反而能变坏事为好事,成为一次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机会。


上面动物园的斗殴事件原因不明,不好复盘,我们来看看2017年在杭州某游乐场发生的这件事:



任何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我们尽可能的还原真相,换位思考,看看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中,有哪些时机能够避免不好的结果发生。


从视频里看到的事实是:


3周岁女孩从1周岁男孩腰部踩过,导致男孩腰部红肿。


女孩的行为激怒了男孩妈妈;


男孩妈妈情绪失控,怒斥女孩,要求女孩道歉。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根据事后的大量报道显示,事情往前推一些,情况是这样的:


在滑滑梯时,女孩已经多次推搡男孩,导致刚学会走路的男孩多次跌倒;


男孩妈妈劝阻无用,女孩妈妈并未及时制止自己孩子的行为;


于是男孩妈妈把孩子抱出滑梯区域,女孩又继续跟了上来;


女孩趁男孩妈妈没注意,直接从爬行的男童腰部踩过,男童顿时嚎啕大哭;


男孩父母怕孩子再次受到伤害,带孩子离开;


10多分钟后,孩子仍然痛哭不止,腰部红肿;


男孩在刚满月的时候做过腹部的相关手术。


男童父母折返游乐场,男孩妈妈彻底爆发,于是发生了大家视频中看到的一幕。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表达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感受 

指责和评判别人 


在上面的例子中,看完整件事情的经过,我们都会觉得,男孩的妈妈愤怒失控情有可原。小男孩屡受欺负,确实让人心疼。


但为什么大家看了视频以后,会一边倒的觉得男孩妈妈太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呢?原因就在于男孩的妈妈一直在发泄愤怒情绪,而不是以理服人,有效沟通。


好在女孩妈妈性格比较柔弱,一直在道歉,事态没有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


如果遇到蛮不讲理的人,如此气势汹汹、得理不饶人地去找对方算账,很容易升级双方的矛盾,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


即使道理在自己这边,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我们在和对方沟通的过程中,也要尽量不带任何指责和评判,只是表达感受和影响,这样大多数父母都会比较愿意配合,照管好自己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田田去一个商场里的游乐场玩。路过一家免费发气球的商家,给田田领了一个,小家伙兴高采烈的拿在手里。


突然一个男孩跑过来,一下子把小田的气球抢走了。


小田又害怕又委屈的站在原地,就要撇嘴了。


我赶紧蹲下身来安抚小田:


“哥哥抢走了你的气球,很伤心吧。妈妈抱抱!“


我抱着小田找到了夺她气球的小哥哥,也是蹲下身来,和孩子平视:


“妹妹正在玩的气球,你没经过她同意就拿走了,这让她很伤心。请你还给她,如果你想玩,要先问问妹妹同不同意哟。”


小男孩愣了一下,把气球还给田田了。


当孩子的玩具被抢时,我们不是直接替他抢回来,这样并不能增加孩子内心的力量,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今后类似的事情都找父母解决。


☀ 事情发生后,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带着孩子一起去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体会到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玩具拥有物权,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 这是我的东西,你不可以随便拿走,要我同意了才行;


而当孩子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时,他也会逐渐意识到需要先征求别人的同意,而不能用暴力手段抢夺。


试想想,如果我们用生气抱怨的语气去找对方:


对孩子说:“你怎么抢妹妹玩具呢?一点儿不懂规矩。”


或者对别人家长说:“这是谁家孩子?也不管一管,怎么教育的?”


类似这样指责的话,即使对方理亏,但被一通指责,也歉意全无。


这样一来,更不利于帮助两个孩子好好解决问题。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认为事情不严重,听之任之 


还是上面那个案例:


女孩的妈妈态度温和,一直在道歉。


那么女孩的妈妈处理就没有问题了吗?


我们看到,男孩的妈妈开始是一让再让,对女孩推搡儿子的行为给出了制止。


但没有效果,她又把儿子抱出了滑梯区;


女孩跟上来要踩弟弟,她也表示了反对,结果一不留神,女孩还是从弟弟身体上踩过去了。


整个过程中,女孩的妈妈有很多次机会去处理这件事,阻止事态的恶化,可她都没有:


女孩刚开始推搡小弟弟的时候,女孩妈妈就应该及时出面制止,而不是放纵自己的孩子,任由事件继续发展;


女孩要去踩弟弟的时候,她也应该严肃制止,然而她并没有;


视频里还有一个细节:


女孩在男孩妈妈很愤怒的要求她道歉的情况下,丝毫没有感到恐惧和害怕,还转身推了一个和自己身高相当的女孩。


可见女孩平日里的这些不当行为,女孩妈妈都没有及时教育,才导致女孩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可能导致的危险。


无论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孩子的事无小事。


☀ 孩子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都要第一时间正确的引导孩子,而不能因为觉得是小事,就置之不顾,等到严重后果发生了,一切都晚了。


带孩子出门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换位思考,多替对方着想并付出行动 

“我都道歉了,你还要怎么地?”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当事双方肯定都心疼自己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各执一词。正在气头上的时候,要去争个是非对错,不仅没结果,而且也没有用。


如果是你的孩子欺负了别家孩子,就更应该冷静下来,真正去倾听对方的感受,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被理解和被尊重了。


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任何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回想一下,我们在路上听到别人吵架时,是不是经常会听到:


“我都给你道歉了,你还要怎么地?”


“就这么点印子,有啥严重的?”


“就你家孩子娇贵,我家孩子不也挨打了吗?”


这样的道歉往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升级矛盾。


像上面例子中,女孩的妈妈,一直在示弱道歉,她也说了:“我一直在给你道歉啊!”


为什么对方就是无法平息怒火呢?


我想,有两点原因:


1

一是她一直没有指出自己孩子的问题,从女孩的表现来看,根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对,这种表现更加激怒了对方;

2

另外,女孩的妈妈只是在语言上道歉,没有真正的去共情对方的感受。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腹部动了手术,还被人踩了腰,腰都红肿了,孩子哭了十几分钟都停不下来,是不是无比心痛和愤怒?


如果女孩妈妈不是在男孩妈妈找过来时才说抱歉,而是在男孩妈妈抱走被踩到而哭泣的小男孩时,就带着女儿马上跟过去,第一时间关心一下人家孩子:


被踩到哪儿了?


腰有没有受伤?


孩子的腰红肿了,严不严重?


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真正感受到别人的心痛,关心对方内心的需求,男孩的妈妈就不至于那么愤怒了吧。


道理冷冰冰,情感和体验却是相通的。


带孩子出门在外,尽量不发生争执;


发生了,如果不严重,也不必计较太多,主动道个歉,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冲突。


但如果事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如何处理和解决,则是一种考验了。


☀ 首先安抚和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 然后不急着争输赢、论对错;


☀ 冷静下来,真正去看到所有人的感受,去尊重和理解别人,事情才能大事化小,孩子才能学到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法。


雷家两姐妹
雷家两姐妹
名校毕业、混迹出版圈多年的互掐亲姐俩,又有了6岁胖萌和2岁憨田小姐俩。加入我们的姐妹趴,把出版圈内人的私藏童书和育儿日常掰开了揉碎了和你分享。我们提供0-12岁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教育新知|童书书单,让当妈的生活不慌不忙、有酒有诗。 公号:雷家两姐妹 微信号:Reading_girls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