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在社交媒体上问了问:有没有不准备买房的年轻人?不管买不买得起,但出于种种考虑,决定不买的?
结果没想到,一大群90后留言说:还是想买房,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于是我又一次明白:看来身为中国人的我们,终究还是对房子有执着追求。大部分人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它关乎安全感,也关乎自由、尊严、舒适和体面,还涉及到终极的养老问题。
但变化似乎也在发生。比如,90后的观念确实更多元化,接受不买房的人已然存在,他们更享受自由和创造,也更有安全感。不过这很大程度上和他们的父辈已有房产有关。这一点,或许在00后身上会更加明显。
以下,便是90后们对买房的不同想法。想买的,不想买的,买房后悔的;纯粹从经济上计算买房划不划算的;以及70后和80后的买房经历,和对今后房产市场的预期。
一切或许能够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仍在传统中,但变化与转折也在发生。
——祁十一
“租房不爽,想买房!”
@蓝焰
毕业后租过两年房,都不尽如人意。有的有危险,有的房东会擅自把我堆放在客厅的东西扔掉,非常没有安全感。每次搬家都会处理掉一些很喜欢的书,以至于现在都不怎么买纸质书,因为没有地方放。
一定要努力买个房。因为家庭和从小经历关系,心里一直没有安全感,没有家,没有可以“回去”、容纳自己的地方。做梦都想属于自己的空间,只属于自己。
@做人就要开心啦
租房会有很多问题,找房子、搬家太难了,租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房子太难了。我三年多已经搬了四次家了,现在还能经得起折腾,以后还是想安稳一些。
但是目前对我来说,背负巨债买一套房子带来的束缚远大于有房子的安全感。没有房子花钱很自由,想吃吃想喝喝。我也不是月光族,可以自由花钱也可以存下钱。希望几年后,在不产生巨大压力下买一个小房子,装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在里面想干嘛干嘛。
@一湖海蓝
租房十五年,刚开始誓死不买。被房东赶了几次,对方卖房,油烟机不好用,浴室不好用……到哪里都要带着席梦思。坑坑洼洼的墙壁地板,节节攀升的房租。以及,间歇失业以后我意识到,你不是永远租得起房子的。说坚决不买房的人,先租十年房再说这话吧。
@Idoki
我以前是坚决不买房党,不过现在退居到十八线小城市,外加这些年在外面被搬家折磨得太惨,觉着买一套小房子独居也不错。
因为成都限购,我们这的房价也被拉高了很多,但今年开始跌了。新房不知,二手的话,21年上半年同小区买的就比国庆后我们给爸妈买的要贵且要小。所以我自己买房的话,想再观望一段时间看看。
“为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为了老后有房住,还是得买房啊。”
@绝了
年轻的时候当然租房潇洒,不用背房贷,想去哪住就去哪,找个搬家公司全部搞定。比起买房的钱,租金、搬家费都不是啥事。如果不要孩子的话也好说,要的话首先就是上学问题。还有年龄老了,怕都没人愿意租给你房子,所以还是得有必要买一个。
可以买个小的,稍微有一点点保障。然后租出去,自己租大房子住,压力也还好。
@浪七
在成都,今年年初买了套二手,刚刚装修完。就纯粹想有个自己窝,背了27年债。也有纠结,觉得会被束缚,但是内心确实比没房的时候安定很多,也更有动力去挣钱。现在租房和月供只差1500一个月,所以算下来还好。
@云雾
坐标江西三四线城市,同样是房子过剩的。早年还是宜居城市,现在因为到处建房子,一到冬天就严重雾霾。房价就没降过,市中心新楼盘已到一万七一平。
个人觉得租房太没安全感,有自己的房子更有归属感。
@小浣熊
我原来也是放飞自我,觉得买不起的啦,算了啦~完全不储蓄,也不搞钱,日子很舒适。现在真的又穷又后悔😂……如果家里没有房产可继承,无论丁克与否,都还是得买。至少保障老后的住房问题,老后租房真的租不到好的……
@阿珞
买了,主要是为了以后养老,有自己的房子不会遇到别人不租给老人的情况。
@格子间女工
之前不想买,也对钱没欲望,所以没攒钱。今年30了,开始觉得缺钱,开始疯狂想买房。
“一个人生活,得有自己的房子。”
@Iris
最近上海的状况看,以我的月供去租房不一定能租到从内到外都很满意的房子。我感觉买房主要还是首付太卡,如果只看月供vs租金,买房还是优势明显的。
我还会考虑一个人生活到老,有自己的房子养老会轻松一些。我结过婚,但越来越感觉遇见合适的、有一样生活方式或者理念的人没那么简单。所以要做好一个人养老的准备。
@白昼
二线城市,几个月前刚买了房,首付是爸妈出的。二手房,租出去抵了一部分房贷,剩下的我在还。我们这边父母辈一般会给孩子存个首付,想法就是如果我以后不结婚,至少有个地方住。去别的城市,有一天混得不好还能回来,算是爸妈能给到的保底生活吧。
@爱笑de哆啦
自己工作几年扣扣搜搜攒了点钱,但是也不多。想靠自己的能力买一套二线城市的房子,看来看去只够买一套34平、套内面积二十出头的二手小户型。如果买了手头就没钱了,而且要背上长达三十年的负债。
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得比较早,又不愿意管家里要钱。他们根本不赞成我买房,觉得我买了房子更不可能找对象了 。
@小书
一个人在郑州,去年还是决定买了房。买房之前各种担心,一个人压力太大之类的。但买了以后发现,其实还好,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且,买房以后所拥有的巨大安全感和自由感,以及带来的在世界上折腾、对抗未知的勇气,是无法言说的。老家已然是回不去了,坚持一个人的情况下,找到安放自我的地方远比还贷压力更重要。
房子对我而言,仿佛一个坚硬的外壳,不仅意味着身的安定,也意味着心的坚定。当我解决了自己潜意识中一直恐惧的漂泊感,就会更有勇气走出这个壳子去探索世界。外在的壳子内化成心房,我开始用物质一点点填充房子的空间,同时也开始学会放肆和任性的(以前从不敢),以自我精神需求与兴趣为导向,真正地沉浸在生活中。
以前想买书的时候,会再三考量,因为租的房子没地方放,现在简直是肆无忌惮了。另外我今年31,但还有勇气和热情在工作上走上另一条赛道,且不担心失败。失败也没所谓,体验过就很好,毫不夸张。
“为了小孩,必须买!”
@mk虾米
目前郑州已入一套房子,过的紧巴巴,还不完的债。买房主要是有孩子,为了孩子以后上学做准备。如果丁克,我和老公是不准备买房子的。
@瓦砾
有孩子的话,没房子就没户口,就没办法上学。但是要买房的话也要等一等,房价已经撑不住了。
“不买,没必要。”
@少女塞壬
我在成都,住家里多的房子。家里老人去海南养老,空的郊区房子收拾下就自己住了,自己不打算买房。有没有这个房子其实也没有想买,压力太大了,本身对未来没啥规划,总觉得不会永远在这个城市……
@以欧
我决定终身不买啦!很大原因是无法确定未来几十年会生活在哪里,这么一大笔投入负担太大了。如果父母任何一方换房会资金支持,自己就没必要持有房产了。
我在国内研究生毕业,工作四年后去澳洲WHV(打工旅行)。2020来新西兰念蓝带学西点,2021年转为学软件开发硕士。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应该会考虑去别的国家/地区工作,也不排除回国选项。
我父母目前都在四川,离异各自拥有房产。我是独生女,从小就很渴望世界流浪什么的,没有把买房划进过人生规划中,觉得安全感跟不动产无关。父母在我刚毕业时有支持我买房的打算,大致猜到我会比较久独身。我拒绝后他们就专注自己的生活啦。
@nikki
不买。我是90后独生子女,爸妈有房。自己目前在一个房价1-2万的城市工作。按照我目前收入,房贷在经济状况上可接受,但为了我不需要的东西花钱没必要。
因为不是一二线城市,租房其实很不错,房租低,也比较稳定,被迫流动的风险比较低。我算是个物欲很低的人,房间里最多的是书,与其说是房子带来的安全感不如说是独处空间给我的安全感,而这样的空间并不一定是房子才能带来的。先就这样自由自在地过吧。
@衮衮,藏地支教十年
我和另一半有时候也和朋友聊聊他们买房,自己从来没考虑过。这也算是我们刚在一起就有的共识吧,都对物质没什么追求,喜欢流浪。那么多年过去,更不愿意被房子这样的东西绑住啦。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山里住久了,就很难再回到城市,同理还有习惯了在路上的。不知道这在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现在买房,还不如把钱存银行、去理财。”
@stella
北京。最近看了一个总价800来万的房子,首付400w的话,贷款除了本金光利息25年要300w左右,算算成本真的很高。北京这几年房价起起伏伏,再加上总的人口下降,25年之后绝对涨不了300w,不降就谢天谢地。那只能说这一年12w利息都是你买房的心理补偿成本了。
一线来说,首付300-400w,放银行就算3%的利率也有10w左右啊。
@Chinagirl
很多人中年人买房是基于投资,房价上涨带来直接的财富增长。但现在二手房成交不活跃,很长时间几乎没什么成交的,这就意味着手上的房子有价无市。
以后确实很不好说。我原来是学经济的,在金融行业干了10多年。很多年前我是不太看好投资房子的,后来证明我错了。当年汤臣一品率先过10万一平,一片哗然,觉得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房价。现在回过头去看,是不是很魔幻?
我们这代人(70年代左右)遇上经济腾飞时代,享受了一些红利,不少人都有一些资本积累。但遇上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你算算我们的孩子之后手上会有几套房?他们基本上都是90、00后,正是现在买房的时候。所以,我是真搞不懂未来这个房市会是什么情况了。
再看目前的养老金水平,搞不好我们这一代很多人会靠卖房养老。但,卖给谁呢?
@森林苔藓
我就是爸妈要买,我认为没必要,但最终屈服了。自己还贷,挺后悔的。
当时不是自己有需求,所以了解得不多,该怎么选房都不懂。单身,又要工作,一切都很仓促。爸妈只是催,没有实际去看。所以没选好。然后存款有限,粗略装修了一下。还贷四年,基本上就没有存款了。
我朋友里面有长租的(5年以上),我觉得也一样呢。而且他家地理位置更好(那边我买不起)。有这样的“成功案例”,所以觉得不买房也可行。
但我的大多数朋友都买了房子,没买的也觉得需要买,房子还是要住自己的。这几年我才慢慢接纳了买房这事。但真的很怕房子跌,或者我需要钱却无法流通的情况……
以上,便是90后对买房的多元看法与选择。她途作者蕾司令(Riesling)发现网友们留言也很有意思,以下是她总结的90后买房特点。以及我作为作者的最后总结。
蕾司令Riesling说:
现在90后买房所看重的价值大致有两方面:
物质价值:1)过去房子涨价快,不买更贵。2)房子可以督促自己省钱、存钱,增加赚钱动力。3)房子本身也是一种固定资产,可以变现。
精神价值:1)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来源,房子是拥有一个“家”的象征。 2)对独身者来说是养老的保障,独身的底气。3)买房提升生活体验,带来自由支配生活空间的快乐。
买房意愿也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增强:年轻的时候觉得不用买房,到了30多岁突然很渴望房子,房子可能是安全感的来源,也是有家的象征。
此外,十一和她途的读者仍以女性为主,所以这里呈现的更多是女性对买房的态度,没有男性为了结婚所以买房的因素。而在女性群体中,婚姻和买房的捆绑关系是不存在的,它甚至会成为传统地区女性买房的障碍:很多父母觉得女人有房子更难找对象,因此不愿意借钱或者支持首付。
但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单身人士,特别是女性,出于养老等考虑,更需要有自己的房子。女性不再通过婚姻来拥有房产和家。
丁克族也不太需要买房子,买房更多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生活考虑。
整体上,感觉被采访的90后,更多是从自我角度(年龄、安全感、养老、居住体验、资产价值),出发决策是否买房,外在因素(结婚、父母、同龄人买房的压力)的影响变少了
然后他们有父母托底,资金实力变强了的感觉,没有蜗居年代那种特别苦哈哈的感觉,早年天涯社区写买房话题感觉都是满纸苦字。
十一说:
对于生活在一线大城市的人来说,资金实力允许的话,买房是有必要的。但目前的房价,对绝大部分90后来说都很难,所以也不必硬买,考虑新一线城市,也是机会和选择。
二线城市及以下,为了自住可以买,多一套都没啥必要。目前想买也可以观望,尤其是越小的城市越不用急。
总的来说,在中国环境下,有一套购买的自住房,体验感、稳定性和保障性会更好,带给人的心理安定作用不可小觑。“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真正内心强大、不需要恒产支撑也可以有恒心的人毕竟是少数。)
不过人口流出的城市,房产价值确实堪忧。我在大理等一些二三四线小城市看到的是,租金低廉、落户容易、孩子上学也没问题的情况下,租房确实划算。稳定,房东与房客之间平等,房东也会非常客气——因为你不租,他的房子就得一直空着,毕竟四周大量房子空了几年也没人租。而这或许是当下和未来中国大量二三四五线城市的状况了。
未来的房产市场,不再是买房一定稳赚的时代了。为了自住买房的话,购买前一定要做好扎实的功课。在小城市,资金有限时,租房也是选择,也能获得不错的稳定性和体验感。具体还是要因城因人而异,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外部市场,是做决策前的必要程序。
更深层来说,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更重要的。由此,才要考虑买房还是租房,当房奴还是随心所欲。没有人说的话是真理,也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唯一正确,没有哪一种选择是必须的。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心。

看见女性的力量,看见多元世界
小红书·豆瓣|祁十一;Riesling
合作微信号|eleven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