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十一
01
我至今记得,二十七八岁的时候,过年回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打量、猜测和压抑的氛围。
似乎那时候,对处在那个年龄的女孩儿来说:结没结婚就是你这个人活着的意义。你的一切其它特征与追求都被抹杀了,只有“结婚生子”才是终极存在价值。只要你还没结婚,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但我不尴尬,至今都不尴尬,并且坚定地遵循着一个原则: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那时候,我还会有愤怒。为什么我要平白无故地承受这些打量、猜测、压抑和歧视?我没有杀人放火,没有犯罪违法,没有做错任何事,光明正大地挣钱养活自己,对这个社会有贡献,为什么因为“没结婚”,就要承受这些莫须有的东西?
那时候,我还没有读过许多女性主义著作,女性主义的风暴也还没有在中国刮起来。我并不懂得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对女性的定义和要求,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厌女文化”。我只是单纯地觉得不公和不可理喻,并且誓死不向这股“坏风气”低头。
不仅如此,我还想要写下这一切,想要发出一些声音。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的心里怀着一种真切的理想主义:如果我的所说所写,哪怕再微小,但能够让一些女生减轻一点压力,让环境和氛围有一丝丝的宽松,女生不用在压力之下为了结婚而结婚、甚至因此而遭遇不幸,就挺好的。
我们身边不都有在整个社会压力下走进婚姻的女生吗?她们几乎是被家人、亲戚、朋友、无形的社会舆论赶进了婚姻,却开启了不幸的阀门。
且不说那些在匆忙中与不了解、不合适的人步入婚姻而尝到苦果的女孩儿,更可怕的是那些因结婚心切而遭遇杀猪盘、骗子的女生,人财两空,甚至丢了性命!
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难受心痛。女性多美好啊,为什么要这样被绞杀?哪怕她们独自绽放,过平淡而不乏孤独的人生,也比这样惨烈的人生好得多啊。
▲女性美好,却时而被绞杀
所以这些年,我写下许多女性故事和观点,想要呈现女性的美和了不起,想要为女性的任何一种状态正名。我的私心,是希望生而为女性的我们,可以坦然活着,不被不公和不平等所绑架。
《30岁,我的女同学们纷纷离婚了》,是写离婚的女性。离婚不可耻,结束一段不合适的婚姻,好过在婚姻里受苦。那是对自己的解放。
《年过30的单身女生,可以恋爱可以约会,多好》,是为30岁仍然单身正名。无论在什么年龄,没结婚都不是一种“原罪”,单身也可以快乐地享受生活,不被评判,自由自在,做喜欢的事情。
《如何愉快地过好单身生活》,是一份单身生活指南。“谁说恋爱结婚生子才是唯一正确的?单身也是一种有力量的生活。”
还有诸如《那些女孩儿想说的事:性不可耻,高潮亦美妙》等等许多关于女性力量、正视女性身体和生活的报道。
▲我们连续书写了一个县城女孩的故事:《28岁,裸辞,未婚,那些年轻人的迷茫与追寻》和《裸辞20个月后,她回到小县城,当了公务员》
女性是值得书写、值得赞美的。当她们获得解放,一定会绽放耀眼光芒。
02
五六年过去了,我们都没有想到,女性主义会风起云涌。至少,90后的城市女孩子们,已经比85后的我们要自由那么一点点。就像一位90后网友所说:“女性最起码已经从舆论中解放出来,不用再面对30岁不结婚的压力和无声的指责。”
还有更多35岁、40岁甚至50岁的女性,都会勇敢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她们可能婚姻和美儿女可爱、但还是会有无力感,或许依然没有结婚,或许离婚了,或许是丁克,或许是单身生育……她们努力生活,并不惮于表达自己的恐惧、脆弱、快乐、自在……
至少从心理上和舆论上,一些女性不用再背负婚姻的指标,“结婚”不再是她们人生唯一的归宿,“离婚”也不是一种失败,不生育是一种选择,未婚生子也不用被有色眼光打量。
这一切太值得鼓掌了不是吗?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与可能,这是所有女性的胜利。
而这一切换来的,是我们更自在的生存状态,是不必被外在眼光和标准绑架的人生。
就像最近的一个周末,我独自呆在家里,坐在飘窗的榻榻米上看书。春天的阳光照进来,四周光影斑驳。绿树在窗外伸展,人们在树下行走、闲坐、做小生意。
那一刻,我再次感到一种惬意,一种生之愉悦。“我现在过的生活,就是我想过的生活。”这样的话语再次浮现心头。它与婚姻无关,与身份无关,与任何他人都无关,与一切外在衡量无关……此时的我,过了35岁,依然没有结婚,但依然热爱生活,享受自己的状态。
偶尔外出参加聚会,哪怕是陌生的场合,也不会被询问恋爱与婚姻。至少在稍大一点的城市里,人们已经有了正常的边界感,不会轻易去打听他人私事,也不会去评判别人的婚育情况。
我,只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只是我自己,而不是别人的附属、别的女性身份。那正是多年来,我眼中女性应有的状态。就像日本女性主义先驱先驱森崎和江女士所说:“我们要退回扣在女性头上的种种称呼,回到无名。因为我们实在有太多的名字,母亲、妻子、主妇、妇人、姑娘、处女……但我们,就是我们自己。”
03
眼下的环境,当然远非理想。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两个月,我们才发现了一场深重的女性悲剧。而它已蔓延多年,不知有多少女性仍处在这样的悲剧之中。(《丰县之后,失去安全感的女生们》)。
这场声势浩大的悲剧,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结局。它没有结束,远没有结束。(《丰县之后,要如何停止抑郁和悲伤》)
▲成都,浮于野书店,一位诗人的诗。
女性虽然有了观念的觉醒、舆论的支持,但在职场上、在生活中,女性的权益仍然没有足够的保障,结构性的不平等依旧存在,女性依然困境重重。
我想,今天依然只是一个开始。往后时光,我们依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可能将女性的生存边界再拓展一点点。哪怕再微小的个体,就像我,就像你,就像我们这个小小的公众号她途,也可以发出一点点声音、做一点点小事,让女性的道路宽阔一点、平整一点、敞亮一点。
而从女性自身来说,外在的束缚之外,自己内在意识的觉醒,也是一条悠远漫长的道路。“厌女”文化渊远流长,它是男性对女性的蔑视,和女性对自身、对同性的厌恶。就连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也说,一个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并终生与之搏斗的人。不分男女。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和女性,都会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因为女性主义,是对弱者的尊重。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是无数人的女性主义启蒙。
就像上野千鹤子《厌女》中所说,它需要我们超越对于“偏离规格的恐惧和痛苦”,诸如减肥、不孕、“败犬”(30岁还没有结婚的人)恐惧等等,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爱那个充满缺陷的自己,也尊重不完美的别人。
这就是女性主义。
3.8妇女节,与君共勉。我们携手前行。
▲一如刘雯在那档综艺节目里被质疑恋爱问题后,和自己达成的和解。
注:封面图片为韩帅电影作品《汉南夏日》海报。
头图是1993年美版《VOGUE》超模琳达·埃万杰利斯游历我国之见闻。
看见女性的力量,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祁十一;Riesling 豆瓣·小红书|祁十一;Riesling 合作微信号|eleven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