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12

看故事,知良食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此文为良食独家原创系列文章之一,观察食物体系,提升食物素养,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期待更多的优质文章出现。


本文作者: 蔺桃,前媒体人,作家,现居韩国首尔,著有《三十岁,回乡去》等。2014年在台湾读研期间,开始观察和采访两岸可持续农业、农村和返乡人物,2015年迁居美国后,因缘际会开始在佛罗里达大学多族群生态原地种菜,同时观察和写作美国多个州的可持续食农体系知名机构,参与本地的食农教育和实践,推广“自然食育”家庭教育理念。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2021年夏季,绿草如茵的山楂谷农场


历史悠久的哈德逊河谷几乎贯穿了整个纽约州,位于纽约上州的肯特Ghent小镇常住人口只有五千多人,最近这几年涌进小镇的人越来越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观的大山大河,吸引了许多纽约客在这里购买夏屋,不断有旧房子被翻新。


隔壁哈德逊市Hudson开通了通往纽约市的火车,越来越多纽约人搬到这两个乡下小镇,因为这里有一个以生物动力农场、华德福教育实践闻名全美的乡村社区——山楂谷农场与协会。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诸颖一家2015年在这购买了夏屋后,隔年就举家从纽约市搬到了山楂谷。


没有地铁和高楼,每天走路就能送孩子去上学。回来的路上去山楂谷农场店买本地产的蔬菜、鸡蛋和肉类,每一顿都很新鲜。孩子下课去接他放学,站在门口和学生家长聊天,听他们说着多年以前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接送他们,心里生出人情的温暖。


她喜爱这里的理由和马丁·平一样。


马丁是山楂谷协会的执行总监,搬到山楂谷20多年了,当过华德福学校的高中艺术老师和设施总监,建造了好多个百万美金的建筑工程。每天早上,他都在自己所建的农场房子里做早餐,喂饱孙女再走路送她去华德福学校上学,他自己去协会上班,“就和她妈妈小时候一样。”马丁说,“我吃最好的食物,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了不起的同事们激励我,与人和土地有着深厚的有意义的联系,还有能力去发展个人和专业的技能。给多少钱,我都不愿意交换这样的生活。”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山楂谷生物动力学农场



# 拥抱关系,整合再整合

山楂谷协会的故事和力量 #


山楂谷协会始于1972年在哥伦比亚县哈伦维尔村的华德福学校和一座占地331英亩的奶牛农场。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最早期的六个家庭,到现在拥有160个工作人员,成为了基于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施丹纳(Rudolf Steiner)对可再生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完整愿景而成立的非营利组织。包括有一个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完整建制华德福学校,一个基于农场的教育中心,农业景观生态项目和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等教育团体。


整个协会的核心是一个占地900英亩的生物动力学农场。广义上的农场区域,还包括一个销售有机和自然食品的农场店,生物动力学乳品厂和有机烘焙坊,一个超过300个会员的CSA(社区支持性农业)俱乐部和8个纽约市绿市集农夫市集摊位等。


服务的人群早已超过了肯特镇和哥伦比亚县范围。


核心的生物动力学农场区域又分成了:一个12英亩的蔬菜基地,直接对口到CSA俱乐部和纽约市的农夫市集;农场店对面一个两英亩的街角花园,种植蔬菜、香草和鲜花,直接通过农场店和学生访问日销售,同时负责冬天的温室栽培;有55头乳牛的牧区,牛奶和乳制品通过乳品厂加工售卖;饲养的其他家畜如猪、鸡、羊以及支持它们轮牧的几百英亩草场。目前有大约20英亩地专门用来种植小麦和黑麦,用于喂养牲畜和烘焙坊的面包制品。


只是列举出这些组成部分,就会发现这个农场的每个部分都是彼此关联,形成整体的。


如果把广义上的农场集合和华德福教育的部分也都纳入视野,就会发现山楂谷协会的每个部分既是彼此独立又是紧密相连的。


在鲁道夫·施丹纳的思想中,只有人们拥抱关系relationship,才能准备好在地球自然系统的不断再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马丁·平说,“如果只用一句话总结山楂谷,那就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整合。这是我们独特的贡献,这可以推动完整的意识发展,这是我们的故事和我们的力量。”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山楂谷农场名誉理事、正念农业研究所联合负责人史蒂芬·施耐德Steffen Schneider提供



# 牛是生物动力学农场的核心 #


山楂谷农场是北美最早的一批生物动力学农场之一。


1972年,农场学校在哈伦维尔成立前,来自纽约曼哈顿的鲁道夫施丹纳学校老师和家长,已经在周边的的乡村地区考察了七年,到访了数十个小农场。他们最终选择在哥伦比亚县的哈伦维尔购买农场,正因为在这里找到了与他们理念一致的生物动力学农夫。


生物动力学农法的基础来自于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晚期的一系列演讲《农业课程》。他认为农场是一个自给自足、相互联系的有机体,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农场外部的投入。在此之后,生物动力学发展出的一系列深奥的理论知识,有如顺势疗法和使用阴历来制定种植计划等也被更多人所知。


在当前的农业环境中,生物动力学农法经常被称作“有机+”,意为比有机更有机。在山楂谷农场的学徒手册中,提出了几个生物动力学农法的原则:



创造一个活的农业有机体,建立一个稳定的包含土地、植物、动物数量和种类以及人类劳动和意识的生态平衡。


培育健康的土壤是培育健康农场的重中之重。


用动物粪便堆肥和绿肥作为农场肥料的主要成分,尽量减少农场之外的肥料投入。


特殊的喷雾或顺势疗法可以给农场有机体带来活力。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牛是生物动力学农场的核心


如果说山楂谷农场是整个协会的核心,那养在农场上的牛羊猪鸡就是农场的核心。


我们走进山楂谷,曾经掌管农场管理20多年的史蒂芬·施耐德Steffen Schneider,就先带我们穿过草场去了牛棚。牛棚一侧地面上有发酵了一整个冬天尚未被铲走的牛粪,史蒂芬说,这是农场最宝贵的黑金。


山楂谷农场与美国的其他工业型农场都不同。这些农场要么单一种植着土豆或者玉米,要么就是牲畜牧场,养牛养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宰杀吃肉。山楂谷养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土壤


牛被视为转化物质的重要使者,没有他们整个农场没法进入健康的生态循环。牛吃牧草,产出的黑金经过发酵后,铺在土壤上,不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能让被工业农业破坏了的土壤恢复健康。牛群和鸡群在不同的牧场片区轮牧,他们的蹄子、爪子和嘴巴,就是最好的翻耕工具,所以山楂谷的农场绝大部分都不需要翻耕。


“养牛的生态重要性远远大于它的经济重要性。”史蒂芬说。联合国一位资深官员表示,如果照目前的土壤退化速度来计算,未来60年内人类将耗尽地球的表层土壤,而土壤退化的三个最重大原因中,就包括重化工农业。表土不仅提供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关键营养素,而且还是一种强大的固碳工具。


山楂谷农场的堆肥发酵,主要使用的自然生物制剂,比如海绵藻、蒲公英花制剂。每天搅拌两三次,控制好热量和碳氮比。夏天只消三四个月,冬天通常需要八个月,才能制成成熟的堆肥。史蒂芬说,作物收获前施加堆肥,可以让植物与阳光的关系变得更好,提高作物质量。堆肥大部分拿去用在菜地里,然后用在大麦和黑麦等粮食作物上,剩下的拿去牧草区,最后又都回到了牛身上。


除了提供黑金,山楂谷的牛还能提供高质量的牛奶,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可以制成酸奶、硬度不一的芝士。山楂谷被列入全世界奶酪爱好者必去的九个好地方。究其原因,还在于这里的牛都是健康自在长大的、快乐的牛。


山楂谷遵循有道德的动物养殖,获得了美国农业部USDA和一个更绿色的世界(A Greener World)两个机构的动物福利认证。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山楂谷农场的牛栏


2019年,山楂谷养了77头奶牛和17头小牛,都生活在一个大牛棚内。每天他们大部分都在广阔的草场上自在吃草。一天早晚两次挤奶,时间到了,听到不同的呼叫声他们就会回到棚内,把头卡在写有自己名字的卡槽里,顺从地接受挤奶。史蒂芬开玩笑说,这里的牛都是聪明的华德福牛,都认识自己的名字。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牛挤在一起抢食草料。长出牛角的乳牛就可以保留自己的角。史蒂芬说,牛角实际上是牛的消化系统,保留牛角让牛的反刍、消化功能会变得更好。他相信牛的这种功能能够保留很多灵性的物质。


现代工业化养殖的牛为什么都被切断了牛角?最主要原因是为了让牛群更紧凑,减少养殖空间。这种高压、不人道的环境下养殖的奶牛很少有能活过四年的,而山楂谷的奶牛大部分都能活到8-12岁,有一头名为Korabe的母牛甚至活到了20岁。它一年半前已经退休,山楂谷的农夫准备送她终老。


山楂谷的母牛在孕期和产褥期的头两个月都是不挤奶的,小牛也都和母牛生活在一起,由妈妈亲自照顾。小母牛会继续留在牧场,小公牛两岁后会交给有动物福利认证的屠宰机构。几乎所有与山楂谷打交道的供货商、餐厅都是经过动物福利认证的。山楂谷出产的肉类和加工品受到了许多追求高品质和人道养殖的主厨追捧。在2019年,为山楂谷带来了10万美金的收入。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山楂谷农场牛栏壁画


另外一个不可估量的功能是,猪牛羊等牲畜增加了山楂谷员工、来访学生与宾客与农场的联系,与自然的联系,也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对象。


史蒂芬带着我们在农场绕了一大圈,不断强调就是农场的不同区域更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就像人一样,用这些看似浅显的办法照顾好了农场,整体健康了,个体才会健康。


然而,生物动力学却不是一本可以完全照搬的食谱。最重要的是在土地上耕耘的农夫,要成为一个敏感的,有觉知力的人,与农场上的所有生物都能保持联系。想要拥有健康的农场,首先要加强农场与自己的联系。个人能力的提升了,农夫能够凭直觉感知到面对挑战时该怎么解决她/他的农场面对的问题。


史蒂芬从1983年就在实践生物动力学农法,负责山楂谷农场的耕种将近三十年。他说农业是技术和艺术的一个平衡,养多少动物才能生产足够的肥料,种植多少牧草才足够样活他们,这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当农夫懂得了这种平衡,他/她的农场才能独立的发展起来。


从2009年开始,山楂谷农场推出了农场学徒制度,超过100个学徒在这里学习了蔬菜种植、街角花园种植管理、放牧奶牛和其他牲畜管理。每到生产季节,学徒和农场员工都会在周二早上开一个短会,讨论工作流程、种植计划表和其他显著的天文事件,也可以分享观察和提出意见。


除了学习农耕,他们还要在CSA俱乐部和纽约市绿市集卖蔬菜,有的还可以去乳品厂、农场店等不同分支工作,不只要学习如何如何务农,还要学习经营,同时学习怎么做一个教育者。


从2019年开始,核心农场和这些销售、加工渠道成立了一个联合管理团队,由原来各自不同部门的执行总监组成。这意味着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部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更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山楂谷农场自产的牧草



# 从农场店到在地加工厂

把利润最大限度留在当地 #


虽然山楂谷农场最首要解决的土壤再生的问题,但农场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让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目前山楂谷协会的经济支撑来自三部分:CSA和农夫市集的直接销售和快速发展的农场店;乳品厂、烘焙坊等副产品加工;酸菜地窖为代表的品牌公司化。


这种经济模式,使得农场可以保持一个理性且符合人性的规模运用,免于像美国的其他大型工业农场一样,只能靠单一种植、大规模生产才能存活下去。


建立之初,山楂谷农场的创始成员就想到通过直接销售和农副产品在地加工,作为稳定农场的重心。从1976年开始,山楂谷就在纽约市联合广场市集摆摊售卖农产品,是当时的创始农场之一,目前在纽约市的绿市集有8个摊位。市集每周开放四天,每个周六都有大约10万游客光顾他们的摊位。300多个CSA会员大部分来自纽约市。这两个渠道直接消化了山楂谷农场70%的蔬菜、40%的面包制品、50%的乳制品、2/3的肉类。剩余的部分都通过山楂谷的农场店售卖出去。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山楂谷农场店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山楂谷农场店即食区


山楂谷农场店建于1988年,不只售卖自家农场的肉禽蛋奶、水果蔬菜,奶制品、面包等,还搜罗了哈德逊河谷地带理念相似的中小农场产品。2016年,著名饮食作家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的作品《杂食者的两难》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有机运动。来农场店购买食物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山楂谷是一个华德福社区,本地的消费主要是由华德福家长家庭带动,所以每年暑假是农产店等加工品的淡季。而从2016年开始,山楂谷参加游学的家长们、远从周边专门开车来买“有机/生物动力学”产品的食客成了消费主潮,每年夏天反而成为销售旺季。


当旧的农场店销售超过300万美金后,2004年,他们在华德福学校对面了开了一家新店,除了新鲜农产品,还配合新开张的面包房、咖啡、热食等形成一站式购物。既有手工做的肥皂、枫糖浆,也有烟熏鱼类和其他肉禽蛋奶制品,新的农场店给周边200多位农夫、副产品生产者提供了零售渠道。2019年,每个月都有超过两万消费者进店。


如今,农场店每年的销售额超过了650万美金,是山楂谷农场和协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2018-2019财年,山楂谷协会的所有产品售卖超过830万美金,占总收入的53%。


山楂谷的农夫们早就意识到,只是售卖蔬菜水果并不足以养活农场,农产品的在地加工能把更多利润留在当地。酸奶和芝士的价格远远超过了牛奶,培根和香肠的定价也高过猪牛肉的定价,直接卖小麦肯定不如磨了粉卖面包赚钱。所以山楂谷的奶牛们挤完奶以后,新鲜的牛奶会直接通过机器送到旁边的乳品厂。在这个保持低温的工作室,牛奶被制成黄油、酸奶和各色芝士。


德国酸菜kraut/ Sauerkraut是山楂谷非常受市场欢迎的一款加工产品,原本是在协会办公楼的地下室制作。农夫市集消费者对这款泡菜的追捧,让山楂谷管理团队意识到,这是一款高利润且潜力巨大的产品,未来有可能成为山楂谷更有影响力和经济贡献的生意。


因此,他们决定与本地价值观一致的投资者和信贷机构合作,新建了另一个名为山楂Whitethorne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独立品牌名,公司生产五种不同口味的有机酸菜,韩式泡菜、中南美洲的轻发酵白菜和自有辣酱,还建立了一条新生产线生产一款源自德国酸菜的益生菌饮料。除了供应给自家店铺、本地超市,他们的发酵食品还卖到了美国另外七个州。2018-2019财年,山楂发酵公司收益高达70万美金,占到山楂谷协会财年收入的5%。


应对生存和生态的挑战,是山楂谷农场和协会自创建以来,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但这并不是全部目的。如何整合农业、教育和艺术,疗愈土地、社会和人心,才是山楂谷创建健康经济小宇宙最重要的目标。


下篇,我将详细介绍山楂谷如何联合本地社区和区域内的各个群体,重新恢复和创建现实的、社会的和内心的土壤。


本文由SMART美国可持续食农体系考察团支持采访.「SMART可持续跨界考察」是「食物森林Forested」平台的旗舰教育项目。它以生态食物为载体,真实世界为学校,由资深「SMART生命导师」带领一支从全球招募的跨界跨文化团队,考察世界各地域的可持续食农体系和可持续生活方式及文化。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参考资料

1、Creating Space and a Place for Mindful Relationship,THE FIELD GUIDE TO A REGENERATIVE ECONOMY,http://fieldguide.capitalinstitute.org/hawthorne-valley-association.html 

2、FARM LEARNING PROGRAM HANDBOOK& APPLICATION 2016/2017, Hawthorne Valley Farm 

3、Only 60 Years of Farming Left If Soil Degradation Continues,REUTERS,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only-60-years-of-farming-left-if-soil-degradation-continues/ 

4、奶酪爱好者必去的九个好地方,新浪网,http://style.sina.com.cn/tas/food/2011-11-18/075287268.shtml 

5、山楂谷2019年度影响力报告,Hawthorne Valley 2019 Annual Impact Report,https://issuu.com/hawthornevalley/docs/annual_report-issuu 

6、文中信息大多来自2019年8月22日Smart美国可持续自然体系考察团到访山楂谷农场与协会时,正念农业研究所联合创始人史蒂芬·施耐德的介绍。




作者:蔺桃

图片:蔺桃

编辑:小妍


版权声明

凡注明“良食作者”或“原创”来源之作品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长期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往期阅读


从云南练马拉松到哈佛种菜,一个美国女孩的食物认知转变之路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全球最大商业屋顶农场,纽约客的十年疯狂实践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从作家到纽约农夫,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微博 | @良食基金

快手、百家号 | 搜索“良食基金”

  视频号 | 良食青年Act4Food

项目合作 | [email protected]


为了人类的明天行动起来

讨论、 思考、 分享、 行动、改变

Discuss, Think, Share, Action, Change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

良食基金是绿发会旗下关注食物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基金

旨在推动良食促进人类健康、动物健康、星球健康

2019年4月,良食基金在北京发布了《良食倡议》

作为健康、可持续饮食消费的行动纲领

良食专栏 | 用20年做生物动力农业,创造一个有钱都不换的好生活
何以为食
何以为食
在这里,我们共同探寻和分享食物的真相,在选择非暴力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创建健康、和平、觉省的人生。 公众号:何以为食 微信号:WFDinner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