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知道的,二姐是个不折不扣的体育渣渣。
健身跑步练了这么多年,训练效果不错,现在走路终于不会同手同脚了。
和朋友打场羽毛球,最后发现最累的是腰(可不是么,捡球次数快赶上发球次数了)
篮球打起来像铅球,游起泳来像潜水艇,总之就是运动天赋绝缘体。

可能是缺什么就想要什么,在胖萌的运动培养上我实在是不遗余力:
1岁报名早教运动启蒙
2岁报名游泳课
3岁报名感统训练课
4岁报名体能课
5岁报名轮滑课
当然,再加上试听课和小班课没坚持下来的击剑、马术、棒球、橄榄球(好巧诶,没坚持下来的都是课单价高的),胖萌也是体育培训界的试课达人本人了。

所以,要说体育培训,我们还真是拿着银子和时间买了些经验教训回来的。
“训练娃的体育,和培育体育生是两回事”
盆友们一听花钱上课,就想着语数外,花钱去培养孩子上蹿下跳的多动症本领?这是父母找虐?
再或者,一说体育训练,就想着要为国争光,争夺奖牌。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稻葵说:
大多数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
为什么运动员出身的人在社会中往往脱颖而出?
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他们懂得如何去竞争,懂得团队合作。
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
+ + + +
说实话,我是不太愿意胖萌去竞选美国总统的,感觉工作太辛苦。
但有体育优势和特长的人,散发出来的这种魅力,我是一直仰视的:

这该死的笑,逃不过啊逃不过~~

篮球打得好,是不是自带小太阳?

女神王祖贤打篮球也是散发迷人气息啊~~
所以盆友们,学习上的一技之长是能让娃受老板青睐,但体育上的一技之长能让异性青睐啊!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啊!
不好意思楼歪了,说回正题:
为什么我们要在0-6岁扎扎实实搞体育?
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专注团结,总之,就是让娃因为爱上体育,变成一个魅力四射的迷人娃!
Linkedin领英网上看到一位叫Dave Fulk的企业家发的帖:
“我根本不是把钱花在孩子的体育上了,我甚至对孩子参加什么体育项目都不关心。那么,如果我没为体育花钱,我的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了呢?”

“先练体能,后练专项”
几乎所有的运动专项要求里,都有一个对娃要求的公约数——体能。
在体能培育和专项训练中,二姐这几年花了真金白银的建议如下:
● 四岁前,如果没有体能打底,基本报什么都白搭。
● 体能训练,高体能娃自鸡、低体能娃培训鸡是。
● 专项训练,首选团体竞技(足球、篮球),其次个人竞技(如游泳、花滑)。
先说体能:
体能其实不单指体力,也包括协调和肌肉力量。
说白了,是从时间、准确度上精准的把控身体。
它实在是小娃们搞运动的信心之源。
体能提上来了,玩任何运动项目都更顺手;体能不好,报啥兴趣班都白搭。而且从省钱的角度来说,如果体能不好,基本报啥班前几节课都得拉体能,技巧也学的慢,白瞎报课钱。
再聊聊体能在家如何训练:
车类运动,是每娃必备的家庭体能训练标准件四件套,既能帮助娃提升耐力,对身体的各项协调和平衡能力提升也大有裨益。
胖萌的小车车进化史如下:
平衡车——滑板车——自行车(带辅助轮)——自行车(拆辅助轮)
每种车其实都能汲取“前车之鉴”,所以,一步一步来的娃,会发现骑自行车简直就是顺其自然,轻松掌握。
最后说,体能需要专门去机构培训吗?
我的建议是依据娃的情况而定。
体育项目真的是天赋差异很大的一件事。
有些小孩就是四肢被上帝吻过,实在是运动能力太发达了。
目前来看,我们暂时只发现了上帝一定是吻过胖萌的消化系统——吃嘛嘛香。

认认真真的干饭人,小萌
胖萌有个邻居好友叫山山,他就常年跟着妈妈一块儿南征北战,小区里永远有他疯跑的身影,体力和肢体的协调力都杠杠的。跑起来就像一阵风。
胖萌学校还有一位小公主叫西西。在大家还在学着怎么能蹬平衡车提提速的时候,西西就已经可以单脚站在平衡车座位上表演杂技了……
上述这些情况,实在就不必花钱出去学,就好比拿到手的手机就是全套配置,配件就不必单买了。
“体育单项,是为了培养兴趣,还是为了培养特长?目标不同,选择不同。”
不管我们用是什么方式让娃把体能拉起来了,体育单项最少训练一项。
体能是基础,单项是输出。大部分的体育精神,运动习惯都是在单项运动中养成的。
那么,各种科目应该怎么选呢?结合娃的年龄和兴趣,再关注一下适合该运动的场地(考虑到搬家,可能有些运动训练会中断)最好是一项团体运动+一项个人运动结合报。
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和足球依然还是我们贫下中农的运动特长首选。
这些运动里有一个共性:竞争和合作并重。特别是篮球和足球,作为团体竞技其实对孩子社交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是尤其明显的。
游泳对场地要求比较高。但对肢体的协调以及锻炼娃的肺活量相当好。五星推荐。

马术、冰球、橄榄球和棒球这些绝对属于钻石级的化钱炉。
从运动装备到课时费,都花销不菲。前期大家伙可能是因为某个听起来吸引人的低价小课包入坑,但后来你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如果我们寄希望于用这些特长协助“爬藤”(申请藤校),那是需要刷出一定社会成绩的。成绩怎么来?家长陪着全国甚至出国比赛,且不说能不能比出名堂,这人力、物力消耗可真真儿不是我们打工人能顶住的。
所以,这种贵族类的运动培训,二姐是劝退的,带娃试试课了解体验还行, 报三五年的大课包嘛,性价比有限。我的壕朋友直接忽略掉这一条就好。
当然,这里还有一项运动实在被二姐偏爱——击剑。
击剑真的是我见过的将反应力、体育精神和体能多项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一项运动。
击剑训练都会有明确的输赢,我们尊重对手,也希望能赢。我常觉得,这种求胜和平常心的接受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二姐的碎碎念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