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荐读:
《女人的事》, [美] 梅根·斯塔克著,新经典文化出品,2023年出版,豆瓣评分8.7分
主编导读

这几日,lisa的疯马秀(Crazy Horse)连同中国女星杨颖和张嘉倪看秀的新闻,引爆阵阵舆论:疯马秀是在赤裸裸地物化女性,还是女性追求性感自由的舞台?
其实,对于类似话题的争议一直都存在:如同家务、养育孩子,是人类在社会进化中默认形成的性别分工,还是女性主体意识的选择结果?
《女人的事》就用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困惑、怀疑及探寻。这本初版于2019年的畅销书,原书名叫《女人的工作:对工作和家庭的反思》(Women ‘s Work: A Reckoning With Work and Home),作者梅根·斯塔克是美国作家、记者。曾在北京、德里担任驻地记者,现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有了孩子后,我为了继续维持生活秩序和写作生涯,先后雇佣了北京保姆小李、德里保姆玛丽和普贾,这本书写的就是发生在和她们以及自己丈夫汤姆(一个更为成功的外国记者)之间的故事。这段大概5年和这些女性朝夕相处的经历,让我曾经对理所应当的雇用家政人员产生了疑问:我的自由,是不是用另外一些女性的牺牲、忍耐与付出换来的?
我和她们,她们和孩子之间,更多是情感,还是雇佣关系?我们的另一半,身在其中是怎样的角色?对这些众多女性的无声付出,我们的社会有着怎样的认知和态度?
配图选自印度影片《他和她的故事》。
文|路路

生育,首先改变的是我自己。
得知自己怀孕后的几个月,我就主动辞职了。虽然后来和朋友提起来这件事时,她直截了当地认为我的做法太愚蠢:本来我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带薪产假。
但这个建议不符合我的做事原则,而且我本来计划用这段这段时间写一本书,但我很快发现,养育孩子完全打破了我对家庭生活的认知。

我曾生活在世界的各大城市,报道战争、自然灾害和改变历史的事件,这些都关乎人类的宏大命题。我也报道这些事件中的女性,但我仅仅是叙事,从未对她们产生过情感的关联。
我也从未对家庭生活有过兴趣,也未曾预料它会如此打破我的幻想。
“我曾想象在一尘不染的房间里度过漫长而寂静的下午,孩子在阳光下幸福地睡着午觉,而我在一边敲打出一行行干净的散文。”
但现实的育儿生活是混乱和恐惧的,我没有时间洗碗做家务,家里混乱不堪;我没有睡过完整的觉,连白天黑夜都不清楚。
朋友说:你应该找个帮手!
这个帮手,就是小李,她的到来,让我好转了。

生育影响的,还有我和丈夫的关系。
我和汤姆曾经是奔走在各地的战地记者,巴格达、贝鲁特、莫斯科,威尼斯……我们为能记录这个世界发生的不同故事而自豪;我们喜欢自己的生活,出差、忙碌、写作;我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接触战争和灾难;我们喜欢多彩的生活,北京的红豆饼,后海的音乐——我确信我从未如此快乐。

但,孩子的出生,让我进入了一个闹哄哄的生活,而这个生活里没有我曾经并肩工作的丈夫。
我在照顾孩子的日夜颠倒精神涣散,他在抱怨今天小李做的饭菜不可口;
我为孩子每晚声嘶力竭的哭泣手足无措,他帮忙几天后就不来了,因为他不能因为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采访。
我和汤姆开始经常吵架,所有能吵的事情——家务、时间、睡眠和责任。

朋友听了我倾诉后,告诉我:
“会有一段时间,大概是一年吧,你丈夫会成为这个家里的外人,就好像他都不住在那里一样。”

我和保姆小李反倒成了同一阵营,我需要小李,她带来了干净的家庭、安静的孩子,宝贵的个人时间。我依赖小李,是她把我带出了那段只有黑暗和哺乳的混乱时光。我爱小李,她给我带来了安慰和希望。
但这种感激和依赖的情感,在小李家庭发生了变故,她要辞去这份工作时就分崩瓦解了。
当小李提出孩子生病要回去照顾时,我表示了关心,但马上浮起的念头就是她什么时候能来上班。

我关心小李女儿的身体,但我更关心她会不会因此提出离职,打乱我现有的生活秩序。我和她之间的关系,是有情感的联结,还是经济的雇佣?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这对她们来说,只是一份工作。
你应该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她们,但你应该看看她们离开后会发生什么。突然之间,她们关心的就只剩下推荐信和钱了。”
但对这一问题,小李和普贾却是另一番感受。
“离开你们家后,说实话,我哭了好多天。现在我不会再和他们(孩子)建立那种感情联系,我得保护自己不要再伤害。”
“不是每个人都能应付得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想,这是我自己的宝宝。我要假装这是我的宝贝,才能消化所有这些情绪。”

和她们在一起的故事触动了我,我准备写这样一本书,写生育如何改变了我的生活,这个故事里不仅有我的挣扎,还有保姆们的努力和她们的奋斗。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我身边的朋友们,却无一例外受到了排斥和指责——因为,他们,都有保姆,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生活和中国、印度贫困保姆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

“难道我们给她们的不是一份工作的机会?”
“难道她们对这样的工作不满足?”
“你这样认为的话,那我们都是坏人咯。”
我快要窒息的说不出话来,这些人曾是我生育前醉心于工作时最喜欢的聪明人:记者、出版商、知识分子。他们博览群书,他们关心世界,关心战争中的弱势群体——妇女和儿童。
“但我能看到的只有小李、普贾和玛丽的脸。乡村的脸,努力工作的脸,妈妈的脸。厨房,寒冷的早晨,疼痛的腰背。
如果这些家务的中心地位一直被否认,那么女性就会继续包揽所有的工作。我不希望我的家里留下一串被遗忘的女人的痕迹,她们照顾过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应该知道,有些牺牲我们无法做出合适的补偿。”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女性的,也折射出身边一些男性的态度。他们不仅逃避家务劳动本身,还逃避与之相伴的内疚感和相互指责。
“说到底,答案是男人,他们必须承担家务。他们必须承担这该死的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刷马桶、洗盘子,回复老师的留言,辅导孩子的功课,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另外妈妈的聊天,买一些日用品。

这些琐碎的家务事蚕食着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困在其中。这些事情,男性是否可以加入?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身边的男性时,他的回答是:男性和女性从生理结构上就是不平等的,在养育孩子上,女性有天然的耐心、韧性和细心。
这份天赋和擅长,完美地使他们逃避了像无声的怪兽一样不停吞噬着时间的家务事。
但这种性别歧视,在女性身上也同样存在。作者也会认为,当男人没有表现出所谓的“绅士风度”时,她也会生气;当男人没有帮忙开门时,她也会感到愤怒。作者甚至谴责自己:这种虚伪鲜明地表露出女性一方面享受特权,一方面又受到惩罚。

但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社会现实,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个女性。但当我们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工作的女人、一个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保持尊严和道德的女人时——我们面对的性别困惑是完全一样的。
是的,我们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也如此渴望,社会,家庭,都有可以改变的可能与未来,从身边可以分担的家务事开始。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迎来新局面的可能和机会。
今日主编:路路,热爱阅读,关注女性成长、女性故事。
谢谢阅读。欢迎留言交流你喜欢的女性作家或女性故事,感谢转发分享~
Read More
她书单|《无面之神》:六神磊磊推荐的这本爱情小说,到底讲了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