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还没当妈时,身边一位同事总是频繁换眼镜,我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她告诉我:“当妈以后,眼镜这玩意儿就会变成易耗品。


当妈一年以后,眼镜易耗的痛苦,我开始懂了。


果然,田田从11个月开始,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爬到我身上摘眼镜!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一会儿把眼镜架使劲儿两边往外掰,一会儿是狠狠往地下扔!


我越着急,她越得意!


这可是我单手都舍不得拿,担心会变形的眼镜啊!


对田田,道理我没少讲。


我每次都深情款款,不厌其烦地跟她说:


“田田宝宝最棒了!你看,眼镜不是玩具。


不要摘妈妈的眼镜,你把眼镜摘走了,妈妈就看不见了!”


我期待着用无条件的温柔让孩子逐渐明白,眼镜不能随便碰。


但反反复复说了很多次了,她都不以为意。


之前我一直以为田田还小,不太能理解,看到同样戴眼镜的爸爸又去抱小田,我好心提醒:小心眼镜!


结果田田爸跟我说,你放心吧,她绝对不会玩儿我的眼镜。


果不其然,爸爸满眼小星星的抱起自己的小棉袄,田田在爸爸的怀里也格外乖巧,完全不摘爸爸的眼镜。


嘿?!这是父女俩团结起来,统一战线了?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仔细回想了一下,刚开始田田也摘她爸爸的眼镜,只要是眼镜,她就感兴趣。田田爸每次都是立刻制止田田伸向半空中的小手,严肃地跟她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老实说,我刚开始听到她爸这样跟不满一岁的小婴儿拽弟子规,很是不以为然,这能听懂吗?

有用吗?

还别说,慢慢的,田田真的不随便摘她爸的眼镜了。


田田爸对我说:“你告诉田田不要摘你的眼镜时,你是和颜悦色,面带笑意的,这才是没有用的关键。”的确如此!


仔细对比一下我和田田爸分别告诉田田别摘眼镜时的区别:


1、态度:我和颜悦色,田爸表情严厉、态度坚定严肃;


2、声调:我表达让田田别摘眼镜时,声音依然温柔,和之前说话听不出区别;田田爸制止这件事时,语速加快,语气果断严厉!


3、提前预警:我每次都是田田把我的眼镜摘下来了以后,我才跟她讲道理;田田爸是在她伸手要摘还没摘下来的时候,就立刻制止;


4、前后是否一致:每次遇到这件事,田爸的反应都保持一致。而我的表现则常常反复:时而反对,时而纵容。导致小田对我有恃无恐。


这么一回想,我的思路理清了。在摘眼镜这件事情上,我的说明无效。而田田爸有效的给她建立了不可以随便摘爸爸眼镜的规则。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二姐被萌宝毁坏的眼镜残兵营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老实说,我和田田爸在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情上,分歧很大,甚至一度大吵一架。在田田才两个月的时候,她爸只要抱着她,就开始念弟子规。刚开始是一边抱着田田,一边看手机上的弟子规文字念。我表示强烈抗议,两个月的小婴儿,我呵护疼爱还来不及,念点什么不好,这么小念弟子规,有必要这么早立规矩吗?!


结果,人家生生把弟子规全篇背下来了。


每天抱着田田诵念,就是不会作诗也会吟啊,就问你服不服气!


中年人的任何学习动力果然都来自于教养孩子的需求!


田爸的观点是,让田田慢慢熟悉,形成印象,以后立规矩时,给她讲弟子规,她就不排斥了,类似我们常说的英文磨耳朵。


后来,他真的是处处践行。


田田刚开始可以和我们大人坐在一起吃饭时,我们要是自己聊天,没有关注她,她就会大叫表示抗议。


每每这时候,还没等我开口安抚,田田爸立刻变脸,严肃地告诉田田:“人不闲,勿事搅。我们大人在讨论问题呢,你要耐心等待,等我们说完,你再说。”


然后要求全家都不许在这个时候安抚田田,等她自己冷静下来,不无理取闹了,再给她一块小饼干表示安抚和奖励。


这样几次下来,田田已经慢慢适应了和我们一起吃饭,不会要求大家把注意力全放在她身上,她会认真的吃一块小饼干,或者看看周围,或者听听我们说话,自得其乐了。



1岁孩子的教育问题:


1岁开始,就应该给孩子立规矩了吗?


从养育田田的实践来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觉得孩子太小,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与呵护,这个观点完全不对。


1岁还完全没有立规矩的意识,真的晚了。


现在只是掰坏眼镜,也许你觉得还问题不大,再大一些把家拆了呢?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图片来源:大力家长会


刚刚收拾好的玩具架,立刻推倒重来,只能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图片来源:他只是个孩子啊


把墙也拆了,你还能淡定吗?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图片来源:他只是个孩子啊


如果上面还不是最可怕的,那么孩子如果爱上抽拔插头插座怎么办?类似这样的危及人身安全的坏习惯是防不胜防啊。


如果不早早立好规矩,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这些坏习惯形成了,孩子越大越难纠正!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一岁宝宝既不能完全听懂我们的意思,又说不出来自己的想法。


无法正常沟通,规矩怎么立起来?


01

首先要让孩子感知规则的具体内容:


一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通过大人的表情变化、肢体动作等综合信息,感知大人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了,他们也会非常愿意去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所以,反复示范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用规律形成习惯。


例如,田田每次去她的爬爬垫或者是滑滑梯、秋千游乐区时,我们都会给她脱掉鞋子。大人进入她的区域,也会脱鞋。


田田看在眼里。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即使我什么也没说,田田也知道了这个规则。她每次想去自己的游乐场时,就会主动伸出小手去脱鞋子。


02

态度前后一致,坚持到底。

不要以为一次就能让孩子建立规则感。规则的建立都是通过很多次重复,甚至中间还会出现反复。但关键是,一旦立下规矩,我们大人要把握好原则,前后态度一致的坚持执行。这样,宝宝才能在一遍遍的重复中慢慢接受和理解。


03

做个好榜样。


小龄宝宝都是模仿高手,尤其是你不经意说的和做的。


田田在学会说爸爸妈妈以后,首先开口说出的词是“不要!”


这是跟她最喜欢的绘本《鸡蛋哥哥》学的。


田田现在说“不要!”特别溜,语气和我朗读时一模一样。


可见,榜样的力量。


这个榜样,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书中的某个人物,都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许你会问,对只有一岁多的小宝宝,有必要立规矩吗?太过严格会不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那么我想问,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要在立规矩的时候来对孩子表达爱意?


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但不是在立规矩的时候表现。


孩子逐步长大的漫长岁月里,和我们大人battle的情形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开始没有立好规矩,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在父母所谓无条件的爱里失去了敬畏之心,之后别说好好去爱了,想心平气和的相处都成了难题。


规则界限越清晰,孩子和父母双方才会越自由!


如何给听不懂、不会说的一岁宝宝“立规矩”?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雷家两姐妹
雷家两姐妹
名校毕业、混迹出版圈多年的互掐亲姐俩,又有了6岁胖萌和2岁憨田小姐俩。加入我们的姐妹趴,把出版圈内人的私藏童书和育儿日常掰开了揉碎了和你分享。我们提供0-12岁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教育新知|童书书单,让当妈的生活不慌不忙、有酒有诗。 公号:雷家两姐妹 微信号:Reading_girls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