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女儿小田简直变身捣蛋小能手:
每天热衷于把跳棋里的所有玻璃珠全部洒在地上,等你刚刚把跳棋装好了,她立刻再次全部倒在地上;
吃饭变成了化妆舞会,一定要拿着奶奶的丝巾披头上,打扮成“印度女孩”的样子才肯吃,否则坚决不吃;

读绘本,禁止大人开口,必须听她讲;你要是想稍微补充一点点,她就会强烈抗议,大发脾气。
……

但是仔细观察她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就气不起来了:
每次把所有珠子倒在地上,小田都会蹲下身来,仔细观察每颗珠子在阳光下跳跃的样子;
然后特别喜欢在家里每个角落去寻找那些珠子掉到哪里去了?
床底下,书架底下,发现了她就会特别开心,自己去拿小扫帚,努力想把珠子找出来;
爱上披奶奶的围巾,原来是因为那本她喜欢的绘本《别烦我》里面,那个有趣的老奶奶戴着头巾,小田想模仿她的样子。
原来,孩子每一次的特立独行背后,都隐藏着她想要自己探索世界的渴望。
再细想一下,这些令人头痛的捣蛋行为和小脾气背后,可能藏着孩子的个性密码:
虽然家里此起彼伏的传来洒落玻璃珠的声音,但其实她在思考:
为什么圆形形状的物体就能这么快速的滚动呢?
虽然吃饭的时候各种搞怪不专心令人崩溃,但是她想要角色扮演,做绘本故事里的人物一整天,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所以家有调皮捣蛋的孩子,千万别急着镇压,别急着把孩子驯化成循规蹈矩的大人,乔帮主说:那些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都是疯子。

改变世界的牛人都是个性十足的“怪咖”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父母希不希望孩子“懂事”进行了一项调查,有7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喜欢懂事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懂事”,并以此作为好孩子的标准。
其实,所谓的“乖“”懂事“就是要把孩子的想法、行为框在大人的想法和认知里。
在不少父母的观念里,只有把孩子培养的既听话又乖巧,才能使他越来越优秀,也有利于他未来的人生发展。
所以,对于孩子个性十足的想法和行为,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去压制、“纠正”。
长此以往,孩子的个性逐渐模糊,虽然可能很优秀,但却是平庸的优秀。
因为这种优秀只是依附在别人设定的赛道上,而非基于个体的独特性,无法迁移到新的赛道上。
一旦原有赛道消失,这种优秀也就失去了价值。
所以,平庸的优秀很难抵御人生的风浪。
比如,诺基亚是功能机这个赛道上最强大的企业,诺基亚的手机工程师也都是这个赛道上最优秀的人才。
但随着苹果横空出世,功能机被智能手机干掉后,很多优秀的诺基亚工程师只能陷入无业可就的尴尬境地。

而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牛人,他们的出身、学历、性格、爱好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大多都是个性十足的怪咖。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怪咖都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特立独行了!

为了实现儿时遨游太空的梦想,已经身价上亿的他竟然跑去俄罗斯想要买洲际导弹改造成运载火箭。
结果当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正当大家以为这次购买火箭的失败经历会让马斯克放弃他的火星计划时,他居然决定自己造火箭。
为了降低火箭的制造成本,他又萌生了通过长得像筷子一样的机械臂回收空中飞回来的火箭的想法。
按照老马的话说,以后可以达到同一个火箭推进器,一天可以反复发射3次以上。。。
OMG,这不就变成太空巴士了吗?!
他要用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2030年以前,将人类运往火星。
造火箭可是一个巨烧钱的活,造一个可回收的火箭,更是吞金无底洞。
马斯克虽然当时已经是个亿万富翁,但这个研发计划分分钟就能掏干他的口袋。
要是换做别人,最起码也要三思而后行,但马斯克在攒够了能发射三次火箭的钱后,就成立了SpaceX公司。

经历了三次失败以后,SpaceX终于在第四次火箭发射试验中取得成功,并收到了NASA投来的一份价值16亿美元的商业补给服务合同,从此SpaceX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路开挂,彻底改变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方式。
从一方面看,上帝确实青睐马斯克,但另一方面,如果不是马斯克独特的个性支撑着这个看似“疯狂”的商业计划,其他人根本就坚持不到上帝青睐的那一刻。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个要组团带人类去火星的家伙仅仅因为有个性就实现了梦想。
但一个“敢”字,让他从人群里跳脱出来。
很难想象,长大以后都如此“胆大妄为”的马斯克,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得是一匹多么脱缰的小野马。但他一直如此敢想敢做,一定是母亲很好的保护了他的个性。
正如他在采访里说的:
“母亲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来自母亲的培养和她特立独行的品性。”

个性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的某种天赋
天赋是一个孩子对某些事物所显示的天生的特殊敏感性和专注性,这种敏感性和专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的行为习惯。
三岁之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尽量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尝试和探索的空间,去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敏感性,而不是去束缚孩子。
是捣蛋鬼还是天才,也许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间!
就像被中国歌迷戏称为“黄老板”的艾德•希兰(Ed Sheeran),小时候患有口吃,害怕和小伙伴们讲话,与同龄人比起来,他显得更加封闭内向。

比起去焦虑孩子的口吃和封闭内向,急于去让孩子改变口吃的现状,黄老板的父母选择保护孩子的音乐爱好。
因为他们发现,孩子只有在唱歌的时候,口吃会减轻或消失。
于是他们把让孩子享受音乐的快乐看的比孩子上学都更重要!
经常带着黄老板去看大师们的演唱会,家里的门上也贴满了父亲带他去现场音乐会的门票票根。
这些努力彻底激发了他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
现在,黄老板已经是拥有4座格莱美奖,5座全英音乐奖的全球音乐巨星,还被英国官方榜单评为英国十年来最伟大的艺术家。
黄老板逆袭的经历告诉我们,保护孩子的个性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孩子挖掘他的天赋。
一个人在未来发展的高度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尽早地定位自己的天赋所在,并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

如何保护孩子的个性?
教育专家杨东平曾说:“让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展现,是家长的终极使命!”
因为,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将越来越不是争“第一”,而是“找唯一”——找到不同于别人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优势。
孩子的天赋是一种潜能,而保护孩子的个性就是发现孩子天赋和潜能的前提条件。
1
尊重孩子的小脾气
孩子的小脾气,其实就是个性的存在。
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不要一味指责和镇压,耐心的蹲下身来,搞清楚孩子发脾气的真正原因,然后温柔的加以引导会不会好一些?
2
不以大人的思维去理解孩子
很多我们眼中认为的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其实都有孩子自己的合理理由。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掉自己的固化思维,真正的去看见孩子,了解行为背后孩子的真实需求,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这点我真的很佩服田爸。
无论田田提出了怎样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发了多大脾气,田爸都不急躁、不生气,永远会耐心的问田田:“你为什么想这么做呢?只要你给爸爸一个说得通的理由,就可以去做。”
如果我们一味按照成人的行为规范去功利性的评判孩子的行为,就会错失很多发现孩子在自我尝试中显示出潜能的机会。
3
多发现孩子的优点,成为孩子的粉丝
想起日本绘本大师五味太郎最近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粉丝吧,有支持者的孩子一般都很有活力!”

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我们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一定会越做越好。
4
给孩子一些留白
留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留一点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支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是静静地发呆也行啊!
西班牙最负盛名的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就是小时候长期对着家乡的石头发呆成就的。
他小时候患有风湿病,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蹦蹦跳跳。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静静坐下来,观察家乡的石头和一天中光影的变化。他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家乡那些石头的运用和对建筑物内光影的把握。
给孩子多一些留白,保护好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尝试,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