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群体,还是单独行动?像纠结的哈姆雷特一样,鸟儿们也总是面临艰难选择。但总的来说,它们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做出决定;相反,个体大多遵循自己的直觉。对于每一个物种来说,无论是加入集体社交还是独处,这种特殊的本能已经进化了几千代。对于每一种鸟类来说,它们的社会行为反映了它们的祖先过去为物种的生存所做出的努力。
加入一个群体有很多好处,但其中一个似乎最为广泛接受的原因却很简单:免受捕食者的袭击。如果你是一只鸟,在你盯着种子或在树叶下寻找昆虫的同时,观察天空中是否有一只正在逼近的老鹰,或在灌木丛中搜寻潜伏的黄鼠狼,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不可能同时朝各个方向看。但是,群体中的成员可以环顾四周,眼睛越多,它们就越有可能发现来袭的捕食者并发出警报。
在迁徙季节和冬季,许多种类的鸟成群结队行动。但即使在类似的物种群体中,这也不是一种统一的行为。例如鸻鹬,在密集的鸻鹬群中常能看到各种鸻鹬,比如西方滨鹬(Calidris mauri),经常有数百只集结在一起,但孤鹬(Tringa solitaria),正如它名副其实的名称,通常是单独出现的。白冠带鹀(Zonotrichia leucophrys)成群过冬,但贝氏沙鹀(Ammodramus bairdii)常常孤零零地在草原上活动。黄腰林莺(Dendroica coronata) 整个冬天都成群结队地四处游荡,但在热带森林的越冬地,黑枕威尔逊森莺(Wilsonia citrine)和肯塔基莺(Oporornis formosus)保持着各自的领地,并驱赶其他同类。
集群也并不总是物以类聚。许多物种以混合群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每到冬季,北美的林地常因为游荡的混合鸟群而热闹非凡。一群山雀中常混有其他一些鸟类,包括凤头山雀、鳾、绒啄木鸟、旋木雀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山雀在树枝上活跃地飞来飞去,完全可以向四面八方扫视。像旋木雀或啄木鸟这样的动物,脸贴在树干上,就不太可能注意到危险的来临。因此,这些鸟靠伴随山雀而受益。而且由于鸟群中的每一个物种觅食的方式略有不同,它们最终不会直接竞争食物。对群体中的所有成员来说,这种集合利大于弊。
那么,又是什么优势导致一些鸟类选择独居呢?避免食物竞争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白腹鱼狗(Ceryle alcyon)从不成群聚集。在冬季,每个个体都沿着溪流或海岸线保护自己的觅食区域。这些区域似乎足够大,足以可靠地养活一只鱼狗。俄亥俄州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小鱼更丰富或摄食条件更好的地方,领地更小,这表明鱼狗不必费心去保护一个比需要更大的区域。
当我们思考这个话题时,将繁殖季节与一年中的其他时间分开是很重要的,因为繁殖季时鸟类的社会性程度会发生变化。例如,红翅黑鹂一年中可能会成群结队地迁徙八个月,但在繁殖季节开始时,每只雄性黑鹂都会建立自己的领地,赶走其他雄性黑鹂。同样的模式也适用于许多其他物种,从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到角百灵(Eremophilaalpestris),它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成群的,但在筑巢季节会分成孤立的一对。当然,有些鸟类即使在繁殖和筑巢时也能继续群居。甚至有些物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居的,但在繁殖季节却聚集在一起形成密集的群体。为什么呢?好吧,下一次讨论这个话题。

成群的鸻鹬 摄影/ 刘建国

编译自Audubon网站 Ask Kenn! 专栏
相关文章请参阅:
鸟儿们为什么多在清晨鸣唱 ?
——Kenn Kaufman鸟类问答(4)
䴓为什么能头朝下走?
—— Kenn Kaufman鸟类问答(5)
为什么许多白色的鸟类翅尖却是黑色的?
—— Kenn Kaufman鸟类问答(6)
有没有哪种鸟类由雄性负责大部分育雏工作?
——Kenn Kaufman鸟类问答(7)
为什么有些鸟类晚上会大规模的聚集在一起过夜?
——Kenn Kaufman鸟类问答(8)
为什么鸟有时会无缘无故地弃巢?
——Kenn Kaufman鸟类问答(9)
如何成为更好的观鸟者?
——Kenn Kaufman鸟类问答(10)

科学观鸟 尊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