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在国内出版圈,编辑内卷的尽头,大概就是获得韬奋出版奖了吧,就像美国电影演员渴望奥斯卡的小金人一样。

今天,大姐给大家邀请到了这个出版最高奖项的掌门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来和大家聊聊儿童早期阅读的规律和选书原则。
除了是资深的出版专家和全民阅读发起人,聂震宁先生还特别关注儿童早期阅读,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并出版了两本专著:
《阅读力决定学习力:提高阅读力的十一堂课》,讲的是1-12年级的分级阅读;
《爱上阅读:学龄前儿童分级阅读》,讲的是0-6岁儿童的分级阅读。
两本专著凑成了少年儿童提升阅读力的12堂课。
大姐是在昨天下午受邀参加的一场儿童阅读和童书出版高层论坛上见到了聂震宁先生,赶紧要来他的演讲稿。
今天的分享干货满满,如果大家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各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规律,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引导,可以去看看聂震宁先生的这两本专著。
关于孩子阅读的困惑也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的留言区分享,大姐会从走心留言中选出两位读者送出聂震宁先生的这两本书哈。
下面是聂震宁先生对于0-6岁孩子分级阅读的详细分享。
0~3岁婴幼儿的阅读规律与选书原则
0-6月龄:阅读从聆听开始。
阅读特点:
0—6个月的婴幼儿视觉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视力基本为0.1。相较视觉能力,他们的听觉能力则发展得早很多。
阅读方法:
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应该大声、亲切地为孩子朗读,目的仅仅是希望孩子通过对父母声音的熟悉和阅读时的肢体接触来获取感官刺激和身体发育。当孩子已经熟悉了“聆听”,“书”就成了他们获取愉悦的工具。
买书建议:
对于0—6个月的婴幼儿,家长可以不急着提前囤积太多书本,一本柔软的布书让宝宝用小手反复接触,一套色彩鲜明的卡片可以刺激孩子的视觉,而几本朗朗上口的童谣书可以为宝宝的阅读启蒙。
6-12月龄:阅读从玩儿开始。
阅读特点:
6个月的婴儿对一切事物都会充满好奇。他们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探索一切。图书,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好奇的物品,相对于“用眼睛看”,他们更愿意用手去抠一抠、撕一撕,用嘴巴咬一咬、尝一尝。
阅读方法:
针对孩子这个阶段的“探索”兴趣,家长可以把“阅读”设计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和他们一起通过“玩”的形式来接触阅读,比如,给孩子选购材质比较特殊的图书(防水的洗澡书,不易撕坏的布书,设计有趣的洞洞书、拉拉书,等等),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理解到“阅读原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1-2岁:阅读从兴趣开始。
阅读特点:
1—2岁的儿童已经从“探索欲望”向“求知欲望”转变。在前期阅读启蒙引导较好的家庭,孩子甚至会主动邀请家长帮助他来读书。从咿呀学语到有意识地表达,从单字到短句,1—2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阅读方法:
家长应当有意识地选择内容有趣、色彩鲜艳的图画书。
图画书的内容最好贴近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可爱有趣的卡通人物、小动物等。
图画书最好有着简单的情节故事,便于家长的讲述。家长的讲述要注意给孩子输入丰富的词汇和语句,还要对一些有趣的词汇和语句重复讲述,采取简单重复、易于记忆的方式让孩子感受语言的趣味。 2-3岁:阅读在交流中进行。
阅读特点:
2—3岁的孩子语言发展特别迅速,他们可以掌握与生活有关的词汇(大概1000多个)以及基本的口语。
这个阶段的孩子交流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比如,当看到感兴趣的画面、听到有趣的语句时,他们会主动打断家长的阅读,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看法。
选书建议: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文字比较简单、插画细节比较丰富的绘本。绘本的主题范畴可以比较广泛,比如情感类、行为习惯类、基础科普类等都是这个时期阶段孩子乐于接受的内容。
最好的儿童阅读要在交流中进行,最好的阅读效果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家长要注意引导这个阶段的孩子加强自我意识,帮助他们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储备,鼓励他们进行语言表达。
阅读方法:
对于2—3岁的孩子,家长的参与特别重要。在亲子阅读中,家长不仅要主动引导孩子去探索和思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且要增加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无论是书中出现的颜色、数字、图画还是故事情节,家长都可以设计问题提问,与孩子进行交流,同时还要为孩子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做好接招准备。 3~6岁幼儿的阅读规律与选书原则
我们人类是习得性动物。
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洞察判断力、逻辑推理力、语言表达力、社交沟通力、学习记忆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发展,无不需要后天的培养。
与0—3岁的幼儿不同,3—6岁的幼儿主观性逐渐增强,渐渐有了主见,这时候,相对于反复的说教,亲子阅读显然更适合作为家庭教育主要路径,可以一方面间接地使幼儿接受教育认知,一方面又能继续培养亲子感情,让孩子受到亲情教育。
一是性格培养。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中国俗语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大意:给我一个孩子,直到他7岁,我把那个男人给你。 ——英国谚语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在3—6岁阶段的发展情况对他日后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经过对幼儿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后,把幼儿3—6岁这一时期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指的是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性格像潮湿的水泥,具有可塑性。等过了这一阶段,水泥干涸了,孩子的性格稳定了,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家长对于幼儿的引导,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养成倾向。
如果家长一直能够积极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给幼儿树立阅读的榜样,那么他们便能很容易地把阅读视作和吃饭、喝水无异的一种生存本能。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些就是我们的生存本能,当现有的知识无法满足需求,阅读就是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这也是生存本能。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格培养和良好的习惯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语言能力培养。
3—6岁年龄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开始试着根据自己的基础认知进行理解,将思考得到的发现给予积极地表达。他们的解码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都伴随着其基础认知的逐渐增长而增长,这与他们的阅读数量是密不可分的。
三是社会性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时,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比如借助情绪类绘本,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情绪以及正确宣泄情绪,通过榜样的作用帮助幼儿走出“自我”,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从理念上认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供帮助。
四是自主阅读发展。
阅读是儿童教育的第一步。当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他就能发现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性,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判断。幼儿的阅读理解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他对字、词的解码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这将对幼儿的阅读发展,尤其是实现自主阅读的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远不止这些。
譬如,3—4岁的幼儿不仅是语言发展敏感期,同时还是幼儿数学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数数、画画、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游戏、手工、艺术类绘本,让孩子动起手来,俗话说“心灵手巧”,孩子如果手工能力得到提高,他的情绪也会活跃起来,思维能力也一定得到提高。
4—5岁是幼儿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幼儿视觉辨形能力迅速发展期。他们可以在两幅相似的画面中找到不同之处。4—5岁的幼儿对数字序列会有一定的了解。家长们应当根据幼儿个体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以及尊重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喜好,从更多角度为幼儿选择合适的读物。
大姐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