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浪漫主义的爆发,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一个时期,是我们上初中那会儿,有幸成为刘治平老师的学生。
他是把传统文化刻在骨子里真正做学问的人。
上初一的时候,我们每周有一个猜字谜环节,他会把每个同学的名字吟成一首藏头诗写在黑板上。
虽是写粉笔字,却也笔力苍劲,字好看极了。
第二个时期,是大学时期学唐诗宋词课。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至少写上2-3首诗,班里每个学生都写,然后全班同学出一个诗集。
鄙人不才,也写了首小诗:
《晓月》
晓雷惊冷月,青风落朱窗。
相携至白首,何惧发如霜。
原谅我酸倒牙的诗,那时候20岁出头儿小年轻,诗里小彩蛋是我把当时蓝盆友和我自己的名字藏进了诗里。
才艺展示完毕,回到今天的主题,娃们读诗这件事,怎么搞?
三国志里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那是不是让娃像复读机一样玩命读就行了?
NO NO NO!
古时候条件差,可不是只能凿壁偷光、读书百遍嘛?
现在鸡饲料这么丰富,麻麻们这么足智多谋,何必让娃自讨苦吃呢?
所以,我的建议肯定是先理解,后记忆。接下来就说说我的诗词王炸理解记忆法。

思维导图读诗法
既然讲到思维导图的读诗法则,我就不得不自爆我在江湖上的另一个身份——思维导图讲师,因为二姐已经给百万线上小读者讲过思维导图帮助学习,江湖人称雷百万。

脚底下垫好了砖头,接着就说我的思维导图画图法。
思维导图有一共有九种,大家如果对各种思维导图做学科启蒙感兴趣,以后我单起一篇聊。
今天说最为适合用来理解诗词的是the mind map(发散图)。
怎么用思维导图来记古诗呐?二姐的四步绝招就是:
整体理解——分句分步——字词图像转化——绘画思维导图
为了简单易懂,咱们举个胖萌最近幼儿园里学的诗作为栗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首先,带着娃一起理解,这是一首“状物诗”。
整首诗就是对柳树进行彩虹屁,柳树具体有多么美,多么好。
And then,一句一句的掰开来看看每句话的意思。
这四句诗,分别是怎么说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说的是整体上“树”,就是远看呀,怎么有一棵树这么高的一大块儿碧玉啊?
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句说的垂下的绿丝绦,说的是柳树的“枝”
这里歪楼一下,如果家有长发的妈妈,强烈建议你们低头,把头发散下来。
这个“万条垂下黑丝绦”的形象,据我实验,试验一次,一生难忘。
不知细叶谁裁出,
——这是一个以“叶”为主题的提问句,“不知道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呀?妈妈的头发是理发师剪的,那柳树的叶子是谁剪的呢?”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老贺人家太浪漫了,全诗落点落到了“春”上。说是春风一吹,就像是tony老师一样,给把碧玉一样的柳树剪出了柳叶的飘逸造型。
第三步,把弄明白了的字词意思转化成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图像:

图像的记忆对孩子来说是再擅长不过了,小朋友们记标记起来那简直就是超人!
所以呐,我们可以把诗里的实词尽量用色彩鲜明的图像转化出来。颜色差别越大,越容易记忆。
比如,一树高就可以画一棵树,娃的年纪越小,一一对应性就越强(一个词一张图);
而大概到了5-6岁,基本一句话画2个小图就可以了。
当然,这里会有个别技术问题:
比如,诗歌当中的虚词、形容词应该怎么转化图像呢?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里的“但”怎么表达?

妙用谐音梗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里的“岭”和“峰”怎么画出来?


同样的,也都是尽量转化为衣领和蜜蜂的谐音!
这里啰嗦一句,肯定会有麻麻觉得,使用谐音梗记忆,会不会导致娃对诗的意义理解有偏差,以后背诵和默写的时候写错字?
我的感受是不会哈~~其实这种天马行空的联想记忆只是用更快更形象的方式让娃形成长线记忆,也就是记一次,久久忘不掉的那种。
具体每个单句的意义,其实还是用故事和句子进行解释才可以。
我想起来胖萌2岁多的时候,我们开始教她认识各种汽车品牌,其中“别克”这个品牌她总是忘记,因为名字和Logo完全没关联。然后,这妞自创了一个联想记忆法:
看到这个标记以后,就说:
这个品牌,叫“别客气!”
孩子的认知和记忆能力其实都会随着年龄增长,但这些神奇的联想记忆会帮助他们先轻松牢记,然后逐步理解!
拉回来诗词的图片表达:
“远近高低”又怎么表达合适?
画一个近大远小的对比表示远近,再画一个高矮对比表示高低啊~~
灵魂画手二姐给你们来示意一下:

请盆友们主要看示意,哈哈哈~~
最后一步,把单独的词连缀成思维导图画出来。

在纸的中间画主题,《咏柳》的话,就可以画一棵柳树。
然后从右至左,从上至下,一句一个思维导图分支进行表达。
每个分支,先写出归纳好的主题,然后每个词进行一一对应。
整个诗词的思维导图完成的过程中,尽量多多使用不同的颜色,这样相当于增加了记忆点哟!
其实,对很多聪明娃来说,背诗也就是的读个7、8遍的事儿,何必大费周章来画图?
但其实,记忆这个事情就像跑步,速度快不持久,慢跑才会有效果。
记得越快,忘得就越快。
但和娃一起画图,一起记忆,这种记忆效果是长久的。
emm,至少撑到娃小学考试是没问题滴!

故事读诗法
古诗是啥?
它是诗人生活的只言片语流传至今,相当于诗人写的mini小作文。
所以,读诗之前,可以把书里的纸片人都讲成活生生的段子:
比如,大名鼎鼎的李白,可是个要面子的“自大狂” :热情豪放,又恃才傲物,所以,一旦在职场受了气,就会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但人家诗仙也是挺浪漫的,写个瀑布都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气势,那个想象力,就……挺有画面感的。
其实,我们给娃读诗,不一定是从诗里认识诗人;
先了解诗人的个性和个人经历,再从诗歌里面进行带入,这样就好像在读一个认识的好朋友的作品,自然就轻松多啦!

画图读诗法
如果你觉得画思维导图太麻烦,又觉得讲诗人的故事需要查资料,还有一个最最最简单版的办法:
把一首诗画成一张图,或者直接找一个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图片。
比如《清明》这首诗,直接找一张图,意境和故事就都有啦!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姐的碎碎念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