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洛阳」IP 的可能性,从...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前两天,《登场了!洛阳》开播了,用综艺手法,从美学、美食、城市等不同层面呈现洛阳之美。汪涵将带队,用时三个月,探索洛阳,为洛阳做十期节目。


节目遵循王国维提倡的考古二重证据法,「地下的文物和地上的文献相互印证」。所有人分成两组,一组探文物,一组攻文献。


汪涵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走近珍贵文物。一件件文物凝结着考古学家们的毕生心血。许宏队长自信地说:「古代中国文明在这里正式登场,中国从这里起步。」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另一队人马到了二里头遗址,亲自在田野上用洛阳铲体验考古流程,探寻「最早的中国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这个综艺就是我最爱看的那种,信息量够大,也够轻快好看,不沉重。slogan 说得好,「千年洛阳,青春登场」。


节目背后是「洛阳」这个大 IP。《登场了!洛阳》也是「洛阳」IP 在综艺领域的首次落地。


聊到「洛阳」IP,避不开一个人,马伯庸。马伯庸非常爱洛阳,爱到专门为它写了一部小说,《风起洛阳》。他说想通过《风起洛阳》把盛唐时期洛阳的风土人情、城市的魅力、文化内涵呈现给大家看,让更多的人和他一样,爱上洛阳。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马伯庸1980年出生在内蒙赤峰,从小到大共转学13次,难以结交长久维系的朋友,他只能和自己玩,那个年代没什么可玩的,他只能看书。最苦的是,书的选择也没那么多,「没有那么多讨好你的书,只能去讨好它们,比如一本石油钻探的书,把它当成推理小说看,也可以看出乐趣」。


输入的多了,就会想输出。在新西兰留学的几年里,马伯庸开始大量创作,科幻、历史、悬疑、推理、惊悚,什么都写。毕业后,他进了世界五百强施耐德电气,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他在业余时间里奋笔不停,写出了《风起陇西》、《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还写出了《古董局中局》,在网上砍下赫赫声名,成了一代小说开山怪。


2015年,35岁的马伯庸辞职当起了全职作家。


他后来能硬气辞职,归根结底,源于《风起陇西》。那是他第一部正经发力创作的出道长篇小说,也是他第一次开始深挖 IP,一举奠定了他后来「考据型历史悬疑小说」的创作基调。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风起陇西》背靠三国 IP,以不曲解、不破坏史料为前提,将真实的历史与推理悬疑结合,描绘正史难寻的故事,深入历史上那些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马伯庸写历史小说的内核就一句话:「史实留下许多空隙,可以用无数可能性去填满。」


《风起陇西》讲的三国中后期的事,马伯庸以公元228年蜀军北伐兵败魏国为大背景,探寻史料中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挖出他要的点滴细碎,混上鬼斧神工的想象力,搞出了一个「三国无间道」。前边有沙场上的战马对冲互砍,后方有万千间谍密布的地下情报暗战。


三国被各路人马聊了一千多年,几近聊无可聊。马伯庸键盘一抄,深入挖掘这个千年 IP 并引向西方谍战方向,甚至还深入到设置了「两面间谍」这种操作,那可是2005年,不叫他一声开山怪真对不起他。


可以说,马伯庸真正走上创作生涯的上坡路,就是从系统开发 IP 开始的。开发 IP 是会上瘾的,很快,马伯庸又找到了一个大 IP。


几年前,有人在知乎开了一问: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这个问题荡起了马伯庸的兴致,他抬手敲字,定名:《刺客信条:长安》预告片。开头是这样:


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镜头逐渐拉近,最终落在了长安县西市。


一个披着波斯长袍的客商自热闹的西市大门缓缓进入,迎面是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


寥寥几行,一座长安扑面而来。


马伯庸一路狂奔,越写越嗨,最终敲下3200字才舍得收尾。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这是《长安十二时辰》这个 IP 的源起。马伯庸耗时半年,洋洋洒洒写下四十多万字,《长安十二时辰》收尾天成。马伯庸这次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融入美剧般的快节奏,读来动魄惊心,谁看谁过瘾。


马伯庸用最严谨、精细的手艺,打磨着故事,《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细节,甚至经得起唐史专家的把玩。


《长安》之后,马伯庸开始反思,他会不会变成一个随波逐流、为钱写作的作家,只写能卖出去的、只迎合读者想看的。最后,他想明白了。「《长安》不错,有人说趁热再写个类似的。我觉得市场认可是偶然的,就怕我会把它当成必然。」


马伯庸挑了一个冷门赛道,他翻着繁体竖排的古籍,钻进了地方志里,一条一条的看,开始研究明代基层的政治和社会生态,最后,写出了一本论文一样的《显微镜下的大明》。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马伯庸这次快刀直下,不用以角色掩饰,直击考据现场,徽州丝绢案始末、婺源龙脉保卫战、彭县小吏舞弊案,一个个冰凉冷僻的历史细节为他出来,梳理造文,呈现在大家眼前。


之前的史书,大多数讲的都是帝王将相治国理政,勾心斗角,老百姓就一两句话带过去。马伯庸想做的,就是把古代普通百姓的日常,挖出来。「明代小县城里的案子,前因后果,公文,都有,我把它们重新构成一篇大家能看懂的纪实,像小说,但每一句都是有出处的。」


马伯庸喜欢干这件事,他每年都要在知网花不少钱。「我希望在历史的细节中挖掘出普遍的规律,从一些很低的视角来解读整个历史。」


这本不是大众能接近的书,最终再次实现了销量口碑双赢。同时 IP 也被开发,由爱奇艺出品,改编成了剧集,张若昀、戚薇主演,马伯庸首次当编剧,自己操刀写剧本。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显微镜下的大明》都能改编成剧,马伯庸在 IP 领域已经杀疯了。当然,他也为自己最爱的 IP「洛阳」,准备了大礼。也就是「洛阳」IP 的超级大招,剧版《风起洛阳》,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原著小说。黄轩、王一博、宋茜、宋轶主演,目前已经杀青了,正在做后期。开山怪马伯庸的下一部封神之作,就是这个。


《风起洛阳》的故事背景在唐朝。马伯庸说洛阳是他很早以前就特别喜欢的文化古城,他长期关注并研究着洛阳。他觉得武周时代的洛阳城无愧神都之名,「它的一系列工程带有一种难得的浪漫气质,这在秉持实用主义的中国古代大都市建设中,并不多见」。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在马伯庸眼里,「洛阳」是一个 IP 宝藏,取之不尽,挖之不竭。要开发一个 IP,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深入它,并最终融入它。马伯庸希望展现一个鲜活的唐代洛阳城。


他要的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真正有人味的空间,而不是一个华丽空洞的布景。「这种人味儿的体现,即是在于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越是琐碎,越能还原当时的氛围,让读者信服。」他希望探讨的是洛阳城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写出这种关系,才能写出活的洛阳城。


这是马伯庸处理 IP 最独到的地方,钻到 IP 里。为了钻进去,写好这部小说,马伯庸查了海量资料,其中一本叫《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的专业书籍,他影响最大。


这本书是隋唐洛阳城40余年田野考古的发掘成果总结,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城墙、城门、街道、里坊、宫殿、园林、水系等等,都有详细介绍」。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为了写好这部小说,马伯庸多次到洛阳采风、探访。他说:「站到古人曾经站过的地方,看到古人看过的风景,才能去思考古人的思考。」


马伯庸说每一个朝代就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每个朝代都有让他着迷的点。「汉的刚强坚韧,唐的华丽大气,宋的优雅深沉,明清的市井文化,这是中国历史最迷人的地方,它有足够的复杂性和纵深,让你一投进去就拔不出来。」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迷倒了马伯庸的「洛阳」IP 就具备这样的复杂和纵深,有足够宽广的开发度和延展性。

每个 IP 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马伯庸说他写历史小说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求这个历史小说的故事情节,如果换到不同时代,就是不成立的。「换句话说,我要写出每个时代的特点。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洛阳」IP 的开发原则,和马伯庸的理念不谋而合,它以任何一种形式呈现时,都会选择最恰如其分的方式。


马伯庸很喜欢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苏轼喜欢《汉书》。他是怎么把这本书读透的呢?第一遍读政治,第二遍读人物,第三遍读官制。每次读一遍,就一心一意关心一个层面的东西。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基本上就能把《汉书》吃透了。」


「洛阳」IP 深度开发的方式,其实和「八面受敌读书法」如出一辙,吃透 IP,才能挖深挖细,开枝散叶。作为爱奇艺「洛阳」IP 衍生的重要一环,《登场了!洛阳》走进洛阳,进一步助推「洛阳」 IP 释放了内容价值,也为 IP 进一步衍生探索了更丰富的落地和商业模式。


《登场了!洛阳》符合年轻人的观看审美,不呆板,不说教,有趣味,有看头。一眼过去就是精心打磨过的 IP 产品。除了综艺属性外,节目还原了考古工作者的辛劳,还原了历史,也还原了遥远的中国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综艺,不止综艺。


爱奇艺的「洛阳」IP 联动计划,将围绕「洛阳」IP进行包括电影、剧集、游戏、衍生品、舞台剧、动画、综艺、文学、纪录片、舞台剧、漫画、商业、VR全感在内的十二个领域进行深入细分开发。


马伯庸的作品之所以能遍地开花,影响力翻过一山又一山,就是源于一个个强大 IP 的价值。发掘、推动、维护好一个 IP,会产生无穷尽的力量和价值,好 IP 就是一颗树,伸出一弯枝芽,就是一枝一世界。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爱奇艺已经逐渐构建起了以「洛阳」IP 为核心的「一鱼多吃」模式,通过全产业链开发拓展IP价值增量,满足用户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差异化需求。


「洛阳」IP 的强大根脉,正在日渐壮大。「洛阳」IP,未来可期。


「洛阳」IP 的可能性,从马伯庸说起
马东 桥下有人
马东 桥下有人
文艺史和故事会。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