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前段时间和大家聊了给女儿小田选园的事(请戳这里),引发了姐妹们的热烈讨论。
哈哈,云姐妹们不妨盲猜一下,女儿奴田爸最后给亲闺女挑了哪个幼儿园。
等这波北京的YQ过去,小田就会获得一个新身份——幼儿园学生。
从娃一出生,我就心心念念的盼娃入园,老母亲解放双手,可当日子真的近了,我却心里越来越紧张:怕娃哭,怕娃病,怕娃想妈妈,怕娃孤独不适应。
毕竟,对于咱们这一批出生在伴随YQ环境难出门孩子来说,想要走出家庭,踏入社会,这一步真的很难很难。
因为不安,我鼓起勇气去拜访了久未联系的同门师妹,她已经是北京某公立示范园的教导主任了。一顿深聊以后,我的心才放下一些。
想着大家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担心和困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取来的“真经”。
对于半年内要上幼儿园的娃来说,这些事需要提上日程准备了。

调整作息安排,做好家校配合
这点是几乎所有幼儿园老师都会提醒准备新入园的小朋友家长的。
因为对小龄宝宝来说,作息时间在生活习惯中占比很大。
他们之所以会产生分离焦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适应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所以事先去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一天活动安排,然后在入园之前,适当调整家里的作息时间安排,这样孩子去了幼儿园,身体和大脑都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了,自然也就不会那么抗拒和手足无措了。
为此,我专门和小田的主班老师约了一次午休时的面谈。老师们一般在中午孩子午休那段时间会有点空,其他时间是没办法接待家长的,太忙了。
这次面谈让我安心不少。
1
了解到小田入园以后的准确作息安排:
早上8点入园,9点前完成早餐;
9点-10点:自由区角活动时间;
10点-10点半:集体活动时间;
10点半-12点:吃完小零食水果后,户外运动时间;
12点:午餐;
12点半-2点半:午睡时间。
这个时间表和小田在家的时间安排最大不同就是午休时间。
小田在家还是每日三餐奶。去了幼儿园,中午肯定是不喝奶的。
而且为了中午这顿奶,我们午饭后要活动活动再喝。这样就严重滞后了午睡时间,一般两点才睡。
所以,五一以后,我就把家里的时间根据幼儿园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
上午各项活动安排和幼儿园保持一致:
每天8点早饭,饭后是小田自由选择玩具的玩耍时间,可以是搭积木、玩拼图、桌游等等都行;
10点我们会吃半块奶酪和两种水果;
然后就下楼到小区或者家附近公园户外2小时。
中午取消喝奶:
12点吃完午饭以后,我们取消了中午那顿奶,活动一会儿就准备哄睡了。
为了保证小田的奶量不减太多,我把小田的早晚喝奶量加到210毫升,保证每天还是400。
经过一周的调整,我们的作息时间,吃饭和活动时间都和幼儿园基本一致了。
2
和主班老师沟通了小田的喜好等生活细节
这点主班老师真的很负责任,详细询问了小田日常的一些习惯、喜好,并且一一记在小本本上了。
比如,小田爱吃的饭菜:木耳、藕丁、虾饼、豆芽、奶酪等等;
小田玩玩具的时候,如果自己尝试了几次都做不好,会着急和生气;
哄睡歌曲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入睡时喜欢用小手揪着大人的耳朵等等。
老师强调,越细致越好。
这样,在小田刚入园的时候,主要负责她的老师,就会特别注意保持她在家里的一些习惯,尽量让她产生亲切感。
建议大家在孩子入园的时候,也给老师准备一个孩子的小档案。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爱好。
3
小田入园一段时间以后,老师会安排家访
还不太熟悉的老师,竟然出现在自己熟悉和最有安全感的家里,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老师也是和家庭成员一样值得信赖的人。

充分了解新环境,
点燃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
1
入园之前,
尽可能多带孩子一起去幼儿园熟悉环境
在入园之前,尽可能多的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体验是很有必要的。
让孩子尽快找到归属感,降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很多幼儿园,都会在周末举行开放日活动。
在选定幼儿园以后,我就开始积极报名参加幼儿园的各种体验分享活动。
几乎每周末,都带小田去一次她要读的幼儿园。
到了以后,我会告诉小田,这就是你的幼儿园哟,我们又来你的幼儿园了呢!
然后我们一起参观小班教室,看看同学们挂照片的地方,仔细看看班里同学的照片,仔细观察教室的每个角落。
因为特别喜欢baby all 英语玩具书里面的小马桶那本,小田每次都要无数次的拨弄这本玩具书里面的冲厕所按钮,然后听书里配的冲水声。

所以在教室里,小田对幼儿园的小马桶最感兴趣.每次都要去上厕所,然后自己冲马桶。
然后我们还会去幼儿园的阅览室、户外运动场地玩,直到当天活动结束。
小田每次都玩得很开心。
我们还邀请了小区里,和小田同龄的小伙伴去参加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
小田已经变得很有主人翁意识,会以小主人的身份牵着小伙伴在自己的幼儿园玩。

2
点燃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
入园前,我们要让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生活,并且激发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
这方面,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讲绘本故事了。
关于入园主题的绘本很多,之前大姐给大家整理过书单,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公号主页私房书单栏目查看。
但要说只选一套,这套书让小田从春天读到了夏天,每天都要翻一翻的,那就是道奇了。
我们最先看的是小小优趣里的《嗨,道奇》动画片。

道奇适合看的年龄段比小猪佩奇更低龄,2岁就可以看了。
相比小猪佩奇针对家庭教育,道奇的故事设置则围绕着阿奇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展开。
道奇是这所幼儿园的老师兼保育员,每天带领幼儿园五个性格不同的动物小朋友集体活动。

他鼓励大家学会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孩子们自我探索和勇于承担后果。
所以,这部动画片的作用不仅仅是入园准备,可以说是小朋友们的集体生活和社交启蒙。
关键,这位小朋友们超级喜欢的道奇老师是一只不会说话的狗狗,他全程只能通过汪汪来回应小朋友。
所以道奇是无法和小朋友们讲道理的,只能通过亲身行动去引导小朋友们自己尝试和开展团队合作去完成任务,道奇只是在小朋友们需要的时候提供简单帮助而已。
这个角色设置简直绝了!
太符合6岁以前小龄宝宝的成长和认知特点了。
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宝宝,你给他讲道理,他是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只能在游戏和玩耍中,自己去体验了,才能真正领会。
难怪BBC号称,这部两次获得电视界奥斯卡——国际艾美奖的王牌动画片,制作的时候,对于教育的投资成本远远高于动画制作成本。
这部片子处处是教育,但又完全看不到教育的痕迹,简直蕴藏着教育的大智慧!
每集开头,都是一个小朋友正在家里玩,然后突然响起“道奇时间”的音乐,小朋友们就会立刻起身兴奋的赶往阿奇幼儿园。

小田已经完全熟悉这个开头了,道奇时间一响起,她就会说:“我也要去幼儿园!”
看了几集动画片以后,我马上给小田入手了全套的道奇绘本。

每本书是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一个生活故事。
有了动画片的基础,小田很容易就进入到书中的情景里去了。
最吸引小田的是,每本书有一个任务徽章。
完成了这本书里的任务,就会获得这个徽章奖励。
小田小心翼翼的把她完成任务获得的奖励徽章放在这个玻璃瓶里,每天还要拿出来一一看一遍,如数家珍。

然后再去挑战新的故事和任务,获取新的徽章。
这种期盼和体验,是看书才会有的,看动画就没有这么真切的感受了!

所以我真的很庆幸,在小田做入园准备的时候,能早早阅读这套道奇的书。
看完这套书里的很多故事,我能明显感受到,性格内向谨慎的小田,开朗一些了。
在小区里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很愿意把自己的小零食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也愿意把自己最心爱的挖土小铲子让给小伙伴玩,大家一起挖土。每次下楼的时候,都叮嘱我给她带两个小铲子。

孩子准备好了,你准备好了吗?
这是我那位师妹着重跟我强调的。
她告诉我,家长们,尤其是妈妈们,只关注孩子的分离焦虑,却忽视了自己的分离焦虑甚至比孩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入园很长时间都无法适应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有严重分离焦虑的妈妈。
所以大人自己做好心理准备,从容应对,对于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也至关重要。
仔细想想,还真是!
记得带小田做入园体检时,有一项抽静脉血。
之前我们只做过扎手指,这是第一次抽血。
我一路上跟小田打预防针,告诉她今天抽血会比以前疼,到时候疼就哭出来,妈妈陪着你啊!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自己比小田紧张多了,生怕孩子受苦。
到了抽血的时候,我需要协助医生按住小田的胳膊。
我紧张的不行,小田急的大哭,不肯伸胳膊。
医生说:“瞧你自己都这么紧张,孩子能不怕吗?!”
现在回想,入园焦虑也是一样,妈妈的情绪是会感染孩子的。
如果家长自己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吃不好,睡不好,会不会被人欺负等等问题一大堆,每次送孩子去幼儿园都是忧心忡忡,那么孩子就更难适应了。
这里大姐的建议是:
1
慎重选择入园时间
关于入园时间,有很多种说法。
有的人会担心孩子送早了没有安全感,有的人觉得晚一点送,孩子更有自信等等。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自己去评估。
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没有做好身心准备:生理上比如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吃饭、如厕等等,心理上比如孩子有没有表现出想和小伙伴玩耍的意愿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家长有个判断。
2
想清楚自己最看重什么
有的家庭双职工,没有老人帮忙的话,那就没有选择,孩子必须早点入园。
那就送,心安理得的送,别孩子一哭,就心理防线崩溃,自责没有多陪伴孩子。
大姐觉得完全没必要。下班回家以后高质量的陪陪孩子效果也不错。
关于这点,大姐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请戳这里。
对于我而言,家里的情况给了我选择的机会。田田在家多呆一段时间也没问题。
但是我更希望性格内向谨慎的小田能早点开始融入集体生活,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滋养。
当然,在其他的场合,小田也能开展社交,认识新朋友,但是慢热的小田往往是刚刚熟悉或者是还没熟悉呢,就要面临分开了。
而在幼儿园里,小田会有稳定的社交圈,有相同的小伙伴每天一起玩耍。
这点是我非常看重的,所以决定早点送。
最后,想好了就去执行,坚信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比如,有一阵儿,我要去上班的时候,小田会情绪崩溃,生怕我出门,我在上厕所,她都要过来紧紧抱住我的脖子。
过一阵儿就好了,现在我每次出门,都要先请小田亲亲我,然后告诉她,妈妈要上班了,跟妈妈说再见。她也很坦然接受了,挥挥手,自己接着搭积木。
真的很不建议,为了怕孩子哭,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这样孩子一回头发现没人了,会更没有安全感。
唠唠叨叨这么多,其实哪里有万无一失的入园准备,只有继续修炼成为情绪稳定的家长。
孩子已经入园的姐妹们,有什么好经验或者好办法,期待大家在留言区分享哈。
大姐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