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自一名叫“影子不会说谎”的博主,有一个专门打假、反诈、反偷拍的团队。
立马有乌泱泱100多号人,将博主围堵在酒店里,让博主签署不曝光声明。
9月,博主接到了网友投稿,称在石家庄一民宿发现了3个隐藏摄像头,他再次来到石家庄华强广场。
博主让房客打电话报警,说明在酒店发现了偷拍的摄像头。
用仪器扫到隐藏摄像头之后,博主立马开了直播,并让摄影小哥进行不间断录像,拍下“开箱过程”。
执法人员上门后,他们说明情况,在房间里发现摄像头。
那是不是摄像头,是谁安装的,视频存储在哪里,被用来做了什么 ……调查这些是执法人员的责任吧。
它虽然是个摄像头,但它不是用来偷拍啊,而是有别的用途。
终于锁定了疑有隐藏摄像头的房间后,博主立马打电话给警察。
从楼道里钻出来的人倒是越来越多,博主连忙打通了紧急电话。
看到这里,短短的8分钟,简直像一出精彩的谍战片,侦查、反侦查与再反侦查。
那么接下来的,便像是黑帮片,狭小的楼道里数十人围着博主。
几十号人立马围了上来,扯住博主,抢走他的麦克风,进行了长达几分钟的殴打与恐吓。
虽然场面混乱,但也可以看到,有人对着摄像头挥动着手,说着一些会被消音的话。
直至一名随行的朋友拿着摄像资料,经历上下围堵追赶,终于从26楼跑到1楼。
从8点14分报警,直到8点41分,将近半个小时他们只能独自面对。
而根据相关规定,出警时间要求,市中心区域5分钟内,近郊或郊区10分钟内到达现场。
就当博主一行人准备离开派出所,发现外面已经被人包围,说:你们今晚是走不了了!
比如去年一对情侣入住内蒙古包头的酒店,发现里面有偷拍摄像头。
报警后,警察拆除了摄像头,但后续酒店也并未被处罚。
情侣在订房软件上写下差评,指出房间内有偷拍,结果却遭到酒店方起诉,“损害肖像权和名誉权”,索赔1万元!
学校说会处理,称“已经报警了”,还在调查中,等后续情况。
因为很可能,人来了也不承认,或者摄像头被拿走后就不了了之,连证据都找不到。
插座、挂件、座机、纸巾盒、电视机、路由器、花洒头、通风管……哪怕是一盆绿植,后面都可能有无数双眼睛。
对于被偷拍后,视频的流向,因为信息的遮蔽,不少人还对此懵懵懂懂——
据某前民宿老板揭露,不少民宿装有3-5个摄像头,并且会同步云端,进行直播。
一般来说,在相关的网络群聊中,群主会在大群发布广告,然后通过建立小群,把付费用户拉进来,分享偷拍视频。
在一个成员过万人的Potato土豆群,群主打着“酒店、家庭实时监控,实时偷拍”的招牌,还大胆地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
为了躲避法律责任,不少偷拍者还会将视频资源通过Telegram开通网络群聊进行售卖。
通过一个邀请码,摄像头的使用权与观看权,能经过不同的代理商层层转售,卖给成千上万的网友。
在2021年4月,有媒体曾报道一个摄像头出售者,称自己能提供定制服务,客户想看哪个酒店哪间房,他都能派小弟上门去安装摄像头。
去年10月,有一对情侣向媒体爆料,他们曾入住过一家酒店,后来突然收到了陌生人发来的偷拍视频。
一共有5段他和女友的私密视频,对方还知道他们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想要勒索的意图昭然若揭。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我们就会成为被摄像头出售的商品。
无人能幸免。
这种大问题,我们问了很多遍了,可还是没听到多少回音。
第二步,将房间内的灯光调暗,将手电筒/手机对准房间进行扫射,看看是否有任何异常的反光或者闪烁点。
一是可以看到敏感区域的地方,如床头床尾、淋浴房、浴缸等区域的物品。
二是偷拍者可能利用镜面反射来偷拍,甚至镜子本身是偷拍工具,针孔摄像头可能就是一个小点,可以用手电筒或者打开手机的相机,挨个扫描。
三是有电源的地方,摄像头需要供电才能长期工作,可以重点检查电源附近的物品。
四是安装在隐蔽性高的地方,如前文提到的路由器、插座、电视机等。
这些防偷拍的举动,还是如螳螂挡车,只是让我们在直播间出现的时间,晚一点,再晚一点点。
但比起让事件再一次沉寂下去,让偷拍成为横行霸道的灰色规则。
还是要大胆地拿起手中的手机,扫视、取证、报警、反击、发声。
此时此刻,Sir又想起了被不少网友吐槽为“拍了也没用”的韩国电影。
新闻上在报道,偷拍的受害者多次报警,得不到处理,最后绝望自杀。
为什么有人揭露了偷拍镜头,却没有人沿着线索,查出安装者、传播者、获益者这一整条犯罪链条。
为什么在偷拍面前,总要顾及某个省份、某个学校的名誉而息事宁人,难道一个地方的名声不来自于维护每个普通人的权益?
想不通这些问题。
你就无法找到一个地方,可以真正地安然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