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为
来自上海市的小学毕业生,12岁,梦想当一名动画片导演。
7月第一周,爸爸妈妈带着我参加乐创益在贵州省白兴村组织的公益项目,了解那里留守儿童的生活。
到达白兴大寨
我们坐飞机抵达贵阳,驱车前往目的地。车辆在盘旋的山路上开了一圈又一圈后,总算到了白兴大寨。
白兴大寨是瑶族人的居住地,他们自称绕家人。当车刚刚停稳,几位热情的村民就迎了上来,递给我们自己做的豆腐面条,把我们请进他们家里吃晚饭。参与该项目的其他几位客人也在客厅里坐着,和村民们聊着天。
餐桌上摆着一盘盘香喷喷的饭菜。土豆丝、煮青菜、小番茄、南瓜汤、糯米饭,应有尽有。哇,都是村民们亲手种的。装食物的盘子都是村民们自己画出来的。
我们享受着这顿大餐,和村民们聊着天。他们十分好客,还酿了酒给大家喝,一顿饭干杯就好几十次,我喝的都是糯米汤,酒我闻一闻就头晕了。
吃完了晚饭,一个穿着当地服装的女性村民带我们到住的房间,也就是他们家的二楼。那里有一个小客厅,与两个房间。当地习俗是夫妻不能进对方的房间,所以我的父母一人一间房。房间里的床算大,只是很闷热,又有一些小虫子,原来少数民族的儿童就住在这样的小房间里啊!
其实这已经是最好的了,我后来去了别的客人住的房子,墙壁都是木头做的,天花板上有蜘蛛网,连窗玻璃都没有!比起他们的房间,我们在城市里就太舒适了。虽然房间有些简陋,但房子的主人曹阿姨热情地帮忙,给我们搬电扇清理房间,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体验农村的乐趣
今天可以说是我来到这里最快乐的一天了!
早上,吃了面条后,杨叔叔带着我们去田里摘玉米。我的朋友小王摘了满满两筐,玉米有的还嫩嫩的,轻轻一掰,就从枝干上下来了。我们去的时候,玉米地里到处是玉米,叶子,枝干,当我们回来时,那里空空如也,地都被踏平了。
中午,我、小王,叶叶和她妹妹奇奇,一起和村民们剥玉米。中午饭吃的就是蒸玉米糊, 晚上烤玉米,香喷喷的至今难忘。中午时,我们几个孩子一起玩了“三个字,找卧底,捉迷藏”的游戏,在木头房里跳来跳去,从楼上跑到楼下,大汗淋漓。
但这毫无关系,因为下午,我们要做一个湿漉漉的工作——浑水摸鱼。
在看到那飘着绿油油青苔的水面时,真是不想进去,村民们却二话不说,脱了鞋,挽起裤腿,毫不犹豫地踏进了那都看不见水的、全是苔藓的、浑浊的水里。
村民们告诉我们不要穿鞋,我有些不能接受,但还是光着脚踩到了水里。
啊!恶心!脚底稀软的泥土一下子陷了下去,把脚埋住了,绿油油的苔藓,抱住了我的小腿,冰冰的水袭卷而来,难受到了极致。
我很艰难地迈了一步,差点滑倒,哎呀,这怎么摸鱼呀!
叶叶刚下来就尖叫了一声,也不奇怪,我们正在努力保持平衡。
这时,杨叔叔大喊:“嘿!我们用竹筐筐住了一条鱼,过来抓吧!”
我顾不得脚底软塌塌的泥了,艰难地一步步走着。
我走到竹筐前了,下水的曹阿姨说:“我们看到这条鱼的鱼鳍了,用这个竹筐把鱼筐在里面了,你就把手伸到里面摸,抓到了就放在桶里。”
我把手伸进了竹筐中间的水里。竹筐上下是空心的,只是一圈围了起来,不让鱼跑走,但这样一伸手,水和泥都碰得到,滑滑的泥像鱼一样,完全分不清。
在这个看不见水底的筐里,真的叫浑水摸鱼!
这时,我的手摸到了一个滑溜溜的小东西,鱼!
我用力一抓,鱼像泥鳅一样哧溜一下溜走了。
“哎呀!”我叫了一声,继续摸。
又找到了,我用两只手把鱼按在竹筐内侧,刚要抓,鱼又和抹了油一样,没了。
其他几个小孩也没什么进展,摸来摸去,什么都没抓到。
我有一次抓到鱼了,还没拿起来,它大尾巴一扇,身子一扭,扑哧又掉到水里了,还溅了我一身水。
杨叔叔笑着说:“反应不能慢,你摸到了就立刻抓,一只手抓脑袋,一只手抓尾巴,平着举起来就行了。”
我又把手伸进水里,觉得腰好酸,这时滑溜溜的鱼又来了,我完全没有怠慢,一只手闪电般的射出,捏住了鱼尾巴,在鱼要滑走的前一秒,另一只手死死卡住了鱼脑袋,把鱼举了起来。
“好!”杨叔叔叫道,咧开嘴笑着。
没过多久,桶里就有了13条大鲤鱼。
我们把脚上的烂泥洗干净,又把13条大鲤鱼身上的泥和血洗干净。
曹阿姨开玩笑说:“你们都记好自己要吃的鱼哦!”
结果我们把鱼一条条抓起来,看自己要吃的。
我找到了一条不大不小的鱼,它很健康,身上没有血迹,右边的嘴上有一道棕色的疤痕,不知为何,我很喜欢这条鱼,默默记住了它。
我们回到住所时,大厨代清叔叔就开始杀鱼了。
我很好奇,于是凑上去看,但那血腥的方法让我有些头晕。
只见他把手指插进鱼头,把鱼一拧,然后用小刀,把鱼鳞刮干净,划开鱼肚,把鱼的心脏揪出来,满手鲜血。
鱼一动不动,望着天空。死不瞑目,一下子蹿到了我的脑海里,我在桶里翻找着我的鱼。它竟然没有躲,安静的被我抓了起来,可怜兮兮地好像在看我。
我和边上的杨叔叔说:“杨叔叔,我有点不想杀这条鱼, 我想把它放生了。”
杨叔叔地:“可以呀!我给你找个盆,你把它放了吧!”
于是我接了一点水,快速地把鱼放进了水里,和妈妈往河边走,路上我一直在用手摸这条鱼,到了河边,我看着河水。我选择把它放生在大河里,因为村民们只在小河里摸鱼,这样我的鱼就永远安全了。安了心以后,我总算开心了。
玩水
今天也很快乐,因为我们要玩水,穿着正常的衣服,在河里玩水。
一开始,我不想下水,因为这水比抓鱼的地方的水冰多了!而且脚底是鹅卵石,很疼!不过我们很快就适应了,开始在水里游来游去。没有人带游泳眼镜,都是闭着眼游的。
我们本来约好要打水仗的,但叶叶尖叫的声音把小王吓得不轻,又不好打奇奇,所以小王就开始用水枪喷我。
我也不甘示弱,我可是在海里被冲过眼睛的,河水算什么。所以小王喷我的时候,我睁着眼睛,照样继续喷他。在水里玩了不久,我们就湿透了。
回去后,杨叔叔叫我们做爆米花,那声音,比放烟花大多了!砰的一声,一竹筐的爆米花就好了!
枫脂染
我们来瑶族其实是学手艺来的,瑶族的一个神奇手艺就是枫脂染。
意思就是,把枫香树的树脂提取出来,在火上烤软,用竹签沾着树脂在布料上画画,然后用靛蓝染布料,有树脂的地方是染不到的,呈现出白色,其他地方是蓝色,可以做包,发卡,头绳,衣服……
曹阿姨的头巾就是她自己制作的。
我们上午画图,下午点蜡。我决定做一个小包。我画了好多图案,花纹,手都酸了,村里人都连连赞赏。我们画画时,村民们提取枫香树脂。
下午我们就开始点蜡了!村民们把烧好的枫香树脂放在桌子上,里面还冒着气,接着,我们面前又多了一根尖头竹签。
曹阿姨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一副眼镜戴上,一下子就有了手艺人的样子。她自己帮助奇奇作画,时不时会抬起头看看我们需不需要帮助,像一个认真的老师一样。
我在点蜡的时候有很多问题,因为树脂软了以后是半液体,黏糊糊的,我用竹签沾了一点,还没碰到画,一大滴树脂就滴在了布料上,越揉越脏。曹阿姨告诉我,锅中间的枫脂比较粘稠,取枫脂的时候最好挑边上的,点好了赶快画,不能反复画同一个地方,不然树脂会拉丝。
说完,曹阿姨就一笔一画地教我,我慢慢也熟悉了起来。虽然和村民们点蜡的技术还是有天差地别,但是已经进步不少了。
在晚上,我终于完成了。
明天我就要走了,在这里待了那么久,学了好多东西,真是舍不得。我一定会把这里的文化介绍我所居住城市和我所认识的人,让大家了解白兴大寨的,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更有那些可爱的绕家人!
我的枫脂染成品
点下图进入近期活动报名页
公平贸易是全球推行70多年的消费运动,消费者通过购买公平贸易产品,实践道德消费,确保经济边缘化群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