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姐和二姐忙的四脚朝天。
我们出版行业全年最重要的展会,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在即。
全国各地出版社、书店的主要负责人都陆续到达北京,发布一年里最重要的新书,彼此交流着行业里的最新动态。
早在去年11月份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大姐就受组委会邀请,在“童书出版的未来之路“高层论坛上”上,发布了《2019-2020中国少儿图书产业发展报告》。

想不到吧,大姐其实在出版圈还是有些“话语权”的,哈哈
这次和参展同行们交流,几个变化趋势更加明朗了。
童书出版业是儿童阅读的风向标。(也是我的“前瞻性鸡娃饲料”)
大姐最深刻的感受是,现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已经从以前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扩大课外知识面,变成了学科启蒙和应试教育的必选项目。阅读已经从加餐变成了鸡娃主战场!
今天,大姐就带着大家一起分析这些大数据,看看全国的妈妈们,都在给孩子读什么,怎么读。(偷偷告诉大家,有些地方我们的读者已经走在时代前列了!)

0-2岁低幼读物增长最快
阅读启蒙从婴儿抓起
大家在给孩子选书、买书的时候,会参考和搜索图书的一系列标签,包括:
这本书的分类:比如绘本,儿童小说,历史读物,科普读物等等;
适合的读者群体:比如年龄和职业;
书名、内容关键词、作者、表现形式、读者评论等等。
我们以这些标签在图书销售时的引用和实现消费的次数为标准,绘制了标签云图:

标签云图根据中金易云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抓取
上面的图中,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
2019-2020这两年,针对0-2岁孩子的婴幼儿读物销售增速十分显著。立体书、有声书、乐器书、纸板书、洞洞书等形式多种多样的早教类读物成为年轻夫妇们的哄娃神器。
其中,大家最爱购买的单品包括:
立体玩具书:乐乐趣出品的立体书《我们的身体》,迅速走红,连带着整个立体书品类都成为2020年前三季度增长最快的童书标签;

幼儿习惯培养读物:比如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德国专注力养成大画册》系列,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培养好习惯做最好的自己》系列等都销售火爆;
有声书也是大家越来越喜欢购买的品类:比如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听,什么声音》系列,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农场里面谁在吵》系列等多款有声类产品销售在2020年都比过去有了大幅提升。
无论哪种品类的图书,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对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越来越重视,亲子陪伴的主要打开方式已经变成了亲子共读。
大姐划重点:大家看看,现在阅读真的是从“真娃娃抓起”了!我们为大家写了那么多书单,细到根据宝宝的月龄推荐:
分享了我给女儿田田的亲子共读方法,细到每个月宝宝的阅读特征和应对方法:
真的是公号里面绝无仅有,最操心小龄宝宝阅读的了。
而且我和二姐作为圈内人,也从婴儿抓起,对陪伴孩子阅读绝不手软,全力以赴,其中的深意不言自明,各位读者关注我们,也是非常有品位,哈哈!


科普读物等非虚构童书
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绘本
与2019年相比,2020年,家长们购买增幅最大的少儿图书品类就是少儿科普百科。科普图书在童书市场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了绘本。
这届家长更愿意走出阅读舒适圈,为孩子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打底。
2020年少儿图书细分市场结构和变化

注:码洋是我们的专业术语,说的是根据图书后面表明的定价和印刷册数计算出来的生产总额。
比较火爆的产品比如:《打开故宫(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幼儿大科学绘本:大宇宙》《奇趣科普3D立体发声书:恐龙世界》《写给孩子的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绘本》等等。

家长们为孩子选择的少儿科普图书,已经扩大到文化、科技、自我保护等很多方面。
大姐不得不佩服,这届家长们的竞争力太强了。怎么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姐先给大家科普一下我们的行业术语:
在我们出版业,有一个最基础的图书分类方法,就是把所有图书分为虚构类(Fiction)和非虚构(Non-fiction)两大类。
虚构类,指的是图书题材是虚构的、非真实的故事。比如我们都爱看的绘本、童话、小说、神话等;

非虚构类,就是描写真实世界的图书,包括人文、科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等。
比如大家经常头疼的孩子们的十万个问什么,就得从非虚构的书里找答案。

不得不说,阅读虚构类的图书,因为有精彩的故事,吸引人的情节推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更爱读,也更容易读。
而非虚构类,不管是我们大人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孩子们阅读时的理解和掌握,难度系数都要高很多。
可以说,虚构类就是我们的阅读舒适圈。
而现在家长们越来越多的购买非虚构类读物,主题还涉猎如此广泛,就是不怕麻烦,主动和孩子们一起跳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圈啊。
也许你会问,不是说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吗?非虚构孩子读不进去怎么办?
没错,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时,我们应该以孩子自然习得为主要的启蒙路线。选择孩子爱看的故事类绘本,会让孩子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喜欢的故事中的角色吸引,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但只读绘本,阅读面就太窄了。
比起为乐趣而读的虚构故事,非虚构类的阅读则是为学习而读,是孩子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一、 功利的角度来说,非虚构阅读已经成为英语学习、中高考和各类英语能力测试考试的主战场。
陪孩子刷过大名鼎鼎的英语分级阅读教材RAZ的家长们都知道:
前面的级数进展神速,
越往后,nonfiction(非虚构)阅读比例大幅增加,比如L级、W级非虚构比例分别为63%、79%。
对小朋友来说,理解的难度就会大幅增加。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1卷,5篇阅读理解文章,全部是非虚构类文章!
文章类型包括了Informative Text(信息类实用文本)、比较类的说明文、解决方案类的说明文、科普文、议论文;
内容涵盖列车时刻表、科普、体育、心理等各个方面。
考生们直呼太难了!

无论是英语应试还是各种英语水平测试,除了阅读由非虚构类文章主导以外,写作部分往往包括写一封邮件、一张留言条、一幅图表分析或者表达观点的小essay,主打也是非虚构写作。
总之一句话,要想英语考得好,必然需要孩子在平日里大量的阅读中,打下非虚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坚实基础。
第二、非虚构阅读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其实,并不是孩子对非虚构不感兴趣,他们起初对真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的。反而是我们家长的畏难情绪扼杀了孩子的探索乐趣。非虚构阅读是激发孩子求知欲、探索欲的不二选择。
第三,非虚构阅读帮助孩子建立跨学科、跨主题的阅读和学习能力。
比如读小库的“大自然”科普绘本系列(详细解读请戳这里)

孩子在观察和阅读同一场景里一天、一年的变化时,同时了解到了:
物候知识:这个地方的植物和动物形态、生活习性;
地理知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关系,水循环的原理等;
天文知识:一天和一年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
……
孩子要理解和掌握非虚构读物里复杂的内容,就必须补充了解其方方面面的背景知识,向外拓展。
这极大的锻炼了孩子的跨学科阅读和学习能力。
第四,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
非虚构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深度阅读能力。
来自美国常春藤名校之一Emory College(埃默里大学)的Mark Bauerlein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解释了非虚构类阅读的重要性:
而深度阅读的能力,正是语文学习中越来越强调的。
都说时代变了,大语文时代到来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的分量占比都越来越大。
而且,现在对于孩子语文学习的考察和要求和我们80后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
靠熟背各种知识点和各种刷题掌握应试技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现在对语文的考察不只是掌握知识点,更需要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也就是对文学、文化的综合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
——语文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吴欣歆教授
这种对孩子综合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的考察方向,无疑对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文分级阅读将成为未来童书出版的趋势。我和二姐,也会尽自己所能,给大家分享最新、最科学的分级阅读选择和心得。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