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金翅森莺冬天与雄性分开——这一事实在保护计划中常常被忽视
摄影: Sean Graesser
近十年前,鸟类学家露丝·贝内特在洪都拉斯研究金翅森莺(Vermivora chrysoptera),这是一种种群数量正在减少、鲜为人知的物种。当时她发现了一种令人惊讶的现象。她所在大学附近的这种鸟大多是雌性。而那些有着独特的黑色围脖和明亮金冠的雄性,多聚集在更远处山上的潮湿、茂密的森林中。但因为没有更严格的数据,她共同撰写的保护计划中并没有在栖息地地图上标明这种雄性和雌性冬季出没的明显区别。
她的观察比她当时意识到的还要重要。她后来的研究发现,由于雌性金翅森莺在冬季总是会聚集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因此开发人员更有可能破坏它们的栖息地。从2000年到2016年,雌性损失了8%,而雄性仅损失了4%。
贝内特说:“雌性所面临的风险实际上是雄性的两倍,但我们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也没有考虑到她们的原因。”她和她的同事仔细研究了数据,去年发表了这一项惊人的发现。他们发现,多达三分之二的北美易受伤害的候鸟可能会根据性别在不同的栖息地越冬,这一因素仅在不到十分之一的保护计划中得到考虑。
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雌性鸟类常常被低估和忽视——这一事实不仅影响到了保护工作,而且影响到了基本的生态、环境和进化科学。
2019年的一项包括五个顶级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表明,雌鸟只占数百年来大量鸟类收藏的40%。研究人员认为,这样的偏差看起来并不大,但忽视它可能会影响从这些无价宝藏中研究出的科学成果。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鸟类标本来追踪几十年来生态系统中污染物水平的变化。然而,由于许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觅食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组织很可能吸收不同浓度的污染物,因而造成研究上的偏差。
雌鸟通常不是故意被冷落的。专家和业余观鸟者都可能错过或难以辨认雌鸟,因为雌鸟通常在颜色和行为上比较低调。有一些鸟种,如果没有血液分析,雄性和雌性几乎不可能区分开来,因此很难追踪到性别。当科学家们用鸟类的叫声引诱害羞的鸟类来统计它们的数量时,领地上的雄性更容易做出反应,从而使受到关注的天平进一步倾斜。
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的研究员卡兰·奥多姆说,还有一些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几个世纪以来,专家们一直认为只有雄鸟会唱歌,从而推论出一个自说自话的预言:如果一只鸟在唱歌,人们可能会认为它是雄鸟,并在他们的应用程序或数据表中作出错误的选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雌鸟比任何人想象的都更经常唱歌。在现有数据中,估计有70%的雌性,从伯劳到蔚蓝林莺,都会唱出优美的曲调,或是独唱,或是和雄性二重唱。奥多姆和合作者计划利用这些新的见解来修正鸟鸣进化研究成果。
“如果我们只关注一种性别,只关注雄鸟,那么我们就忽略了一半的答案,”她说。
记录鸟类的性别有时会花费研究人员时间和金钱,但纠正这种不平衡也可以非常简单,那就是提高认识。“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知道偏见的存在,你可以解释它,”亚历山大·邦德认为,他是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保护学家,也是博物馆收藏研究的合作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可能也会有所帮助:根据奥多姆未发表的研究,她们更可能关注同性鸟类的歌声。
为了进一步研究金翅森莺,贝内特现在正在收集更多的数据,以便明年可以修改鸟类保护计划,更好地保护雄鸟和雌鸟。“鸟类学界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摆脱这种偏见,”她说。“过去20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