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食基金是中国绿发会旗下国内最早推动食物体系转型的公益机构,致力于推动食物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以《良食倡议》的植物领先、健康饮食、减少浪费、当地当季等八个方面为健康可持续膳食和消费设定了工作框架和方向。良食基金先后与澎湃新闻、百度直播、腾讯新闻、喜马拉雅app、今日头条、中国网等多个平台和媒体的合作,策划并推出了系列图文、视频、声音播客等不同形式的优质内容,其中多个活动直播流量达数十万上百万,头条深度文章每日一个小爆款篇均阅读量1.5万+。
良食基金的“青年顾问”计划旨在培养下一代全球健康与可持续粮食系统的青年领导者,帮助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生物多样性食材。这项为期3个月的计划,将培养万能创意青年,使其不仅了解多民族传统饮食文化背后彰显的生活生产智慧,并且能够通过新媒体方式向现代人传播健康可持续饮食理念,在让现代社会的饮食重归自然本性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这是一次社会实践或职业生涯的新兵训练营——也是一次终生受益的领导力集训!

招募对象
短视频/博客制作达人
要求:熟悉素材的获取、整合与提炼;可以独立剪辑视频/音频、合成字幕,添加特效等
文案/翻译达人
要求:有文字功底,能独立完成中英文互译
主持/配音达人
要求:普通话标准,反应敏捷,控场能力佳,优先考虑可中英文双语主持/配音者
运营达人
要求:有一定数据分析能力,熟悉各类新媒体的日常运营(如微信、抖音,小红书等)
其他要求:
-
15-35岁,尤其适合有出国留学背景提升或者课外研学活动需求的
-
为保证培训质量,参与者须能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的参与时间
-
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积极主动,乐于学习与挑战
-
对新媒体传播方式有兴趣,脑洞大,创新意识强
-
加分项:对健康与可持续粮食系统有所了解
-
2022年12月10日
-
报名请扫描下方
二维码或者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你将获得什么?
-
来自生态学、植物学、营养学、民族学、人类学、传媒学、跨文化等各领域专家组成团队的悉心指导
-
短视频策划、拍摄、文案、剪辑、配音、翻译、直播中控、场控,及新媒体运营等全方位技能加成
-
领导力、沟通力、执行力、团队合作力,及抗压能力的飞速提升
-
培训期结束后,合格者将获得由良食基金颁发的“青年顾问”证书
-
获得良食基金支持,与互联网平台官方合作制作优质节目和内容的机会!
部分专家团队成员基本介绍:
王泽远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与行为健康学(公共健康学院),食品研究(历史与文化研究学院)博士在读;美国密歇根大学营养学与国际公共卫生硕士;意大利巴里大学政治经济与哲学硕士;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士,会计学和工商管理学辅修。
目前从事于现代商业和信息传播渠道对于世界原住民营养与传统食品系统影响的研究,并是国际营养学会原住民和传统食物系统和营养行动组的志愿者。在印度,墨西哥,坦桑尼亚,肯尼亚,亚美尼亚,荷兰等超过40个国家有工作,科研或旅居经历。同时关注原住民传统手工艺品,战后地区的幸存者与难民,传统医学,通灵学等话题。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熙评:世界民族部落与历史文化
李艺泓
刘晓慧
刘晓慧
来自山东烟台的汉族姑娘,热爱摄影、纪录片和民族文化,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在读,研究兴趣为视觉人类学、民族传统食物、现代食物系统,参与撰写2022年度国家非遗影像研究报告。于华南及港澳地区、呼伦贝尔、青岛渔村等多地进行饮食田野调研,摄有人类学纪录片作品《娜荷芽的婚礼》。
Emily Ostler(孙恩莲)
哈佛大学神学院环境伦理专业硕士。过去的近十年,曾在美国、坦桑尼亚、缅甸和中国等国家从事国际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同时,连续两年管理哈佛大学神学院的菜园。这些经历让Emily对于食物在促进人类和地球的共同繁荣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充满了热情。2022年7月,Emily正式加入良食基金,担任研究和项目官,她非常高兴能够为促进健康和可持续粮食系统的建设提供支持。
马梦瑶
马梦瑶,一位来自新疆伊犁的少数民族姑娘(柯尔克孜族+回族),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系,正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攻读研究生。她曾在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短期实习,学习生态农业知识,是康奈尔环境教育成效课程优秀学员。深度参与和关注传播生物多样性、可持续饮食和气候变化的组织,如良食基金、PDT食物小站、食通社、CYCAN等。
微博 | @良食基金
视频号 | 何以为食
快手、百家号 | 搜索“良食基金”
项目合作 | [email protected]
长期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发现 “分享” “赞” “在看” 了吗,喜欢就戳戳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