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这955个人,每个都比冯唐...

这955个人,每个都比冯唐强

去年五四,B站发了一个演讲视频叫《后浪》,发完以后,前浪都说好,后浪不买账,表示爹味儿太浓,毕竟谁家也不缺一个说教爹。


今年五四,B站又发了个视频,《我不想做这样的人》。这次,爹终于没了,后浪自己登台发声。



视频里两个后浪轮流发言,每句话都是一把盐,扑面撒过来,你要是疼了,就说明撒你伤口上了。我的直接触感是,现在的年轻人真牛逼,我十几岁时还跟个文化沙漠一样,在本儿上抄名人名言呢,很多屁话我自己都不信。现在的小孩儿牛逼,直接自己说名言。


一席话砸过来,我听完后,就是那感觉,坐针毡,芒刺背。杀伤力这么强的年轻人,好像很久没见了,翻遍脑盘,我能想到的也就是那几个。


阿城算一个。他年轻时代是在琉璃厂度过的,整天泡在旧书店、古玩店里,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学杂。后来他和人聊天,才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的文化构成已经不一样了。


当年,阿城是时代的宠儿,他获取了同龄人没有的信息量。现在的年轻人,个个是宠儿,感觉每个人的细胞里都奔涌着信息量。


阿城十几岁时,已然一身本领。插队下乡时,一个人对他说:「像你这种出身不硬的,做人不可八面玲珑,要六面玲珑,还有两面得是刺。」这句话,阿城说他一直受用到现在。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可能并不想做一个带刺的人,他们不太会轻易嘲讽、嘲笑别人。


身怀海量信息的人,会形成强劲的独立思考能力。阿城写《棋王》那两天,诗人芒克正好在他家借宿。天冷,阿城的小东屋紧挨马路,他们经常天没亮就被羊蹄子敲马路的声音敲醒,芒克不知何故非要半夜赶羊。


阿城告诉他:「这是从塞外赶来的羊,专供北京人吃的,正直奔屠宰场。也只有这段时间才放这些羊进城,不影响交通。你瞧瞧人有多坏,要吃人家吧,还让人家大老远的自个儿把肉给背来。」


同一件事,掌握不同信息量的人,看到的层次不一样。阿城看得高,现在的年轻人,看得也已经不低了。我最近几年接触了不少十几岁的小孩儿,都挺惊喜的,聊起来什么都知道。互动过程中,常常被难住的那个人是我。


王朔相对于阿城来说,是下一代后浪。王朔小学时就看了大量的书,中外小说,文史资料,什么都看。阅读跟上了,写作也没落下。王朔小学时就写五千字的检查,最常写的一句话是「做了阶级敌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儿」,在全校同学面前念。


王朔从小就跟老师不对付。上初中时,一节语文课,老师写了一个常见字的异体字,王朔指出来说老师你写错了。老师知道自己没错,但她不解释,觉得伤了面子,说我没写错,是你无知。王朔说字典上没这字。老师继续不解释,直接把王朔揪到工宣队,让他在全年级做检查,还把他爸找来揍他。


这件事,王朔到现在都不服:「我能服么,我当然不服了,我瞧不起你。你在那儿装全知,一个小学老师,怎么可能是全知。你在小孩儿面前认个错怎么了。你弄不了我,你叫我爸来打我,破坏我们亲子关系。」


这955个人,每个都比冯唐强

老师们不待见王朔,王朔更不待见她们:「你们这些老师你们罪过不罪过,成心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你打击我自尊心干吗呀,我是没让你丫打击下去。我中学老师没一个敢觍着脸出来说培养过我。」


现在的年轻人和当年的王朔一样,就是敢说,反的就是权威,越权威越反你,人人平等,凭什么你吃老本儿不与时俱进,把头发混白了,你就成权威了,活的时间长你就牛逼了,你是茅台啊。


这波年轻人,真的敢说,王朔当年自嘲是无知者无畏,现在的年轻人升级了,有知者无畏,觉得不对的事直接开口,该批批,该骂骂。


王朔之后,最典型的强力后浪,就是韩寒了。韩寒是个炮手,路见不平就轰你,更别说你惹到他头上。最近几十年,中国文坛最著名的一场笔战,就是韩寒发起的主攻。


这955个人,每个都比冯唐强


2006年2月,文学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发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当时流行博客,能写点字儿的人几乎人手一个,和今天的公众号一样。


白烨本来是打算给韩寒抬轿子的,什么意思呢,给个巴掌赏个糖。他是先骂后夸,上来先是一番指手画脚,说韩寒的作品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关系,后边其实往回圆了几句,但他这开头韩寒首先就咽不下去。


韩寒扭头就反击,发了一篇博客《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那句著名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最后也都是花圈」就出自这儿。


你不让白烨装逼,他怎么受得了,毕竟吃的就是装逼这碗饭。白烨自信应战,继续发文回应,韩寒连续反击,几个实锤回合下来,白烨直接投降,宣布关闭博客。


之后,作家陆天明出来支持白烨,韩寒反手又是一炮,祭出一篇《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磊落》,直接点明:「这是关于文学评论家是否干净和所谓主流文学的文坛有多迂腐观点的争论,不是长辈教训晚辈。别把中国文学搞得跟敬老院似的。」


说陆天明知道的人不多,他还有个身份,陆川的爹。爹被欺负了,儿子挺身而骂。韩寒持续输出,一篇《观后总结:中国式文学争论——上阵父子兵,伙同亲友团》,全歼敌军。


陆川被干翻后,他的哥们儿高晓松出来帮架。高晓松自知不是韩寒的对手,另辟蹊径开始玩法律武器,说韩寒在《三重门》里用过他的歌词,吵架吵不过,直接他妈的起诉。


韩寒杀疯了,全力会战。两回合后,高晓松宣布关闭博客,陆川宣布关闭博客。韩寒留下一句话:「高处不胜韩。」


打了一个多月的论战,让当时的互联网提前过了年。韩寒一个人,单挑了一麻袋时任权威。


韩寒单挑权威的武器就是他的语录。他是一个语录王,天生就有输出语录的技能,他年轻时的一系列的锐气炮轰,轰下座座高山。我摘两小段,大家温故知新一下。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我身边有朋友说,此人过气了。我想,对于音乐,对于文学,对于电影,难道一直在蹦哒又不自己做事情的家伙就叫当红,而安心做自己的事情的人就叫过气?


现在的年轻人和当年的韩寒一样,斩钉截铁地输出语录,语录的背后,是常年累月攒下的见识和想法。心里有货,嘴上不虚,每个年轻人身上都背着一门意大利炮,看见山河有恙,没别的,轰他娘的。


当年的阿城、王朔、韩寒都是站在时代之尖的年轻人,他们靠自己过人的积累和见解,鹤立鸡群。而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个状态都很生猛,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生下来就被海量信息拥抱。


他们获取资讯的渠道比阿城、王朔当年方便了几百倍,他们中的一些人很早地就开始,有意或无意地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每天身处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在前浪难以想象的年纪,就参与到了很多社会议题的讨论中。他们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有自己独立思辨的能力


比起前辈来,他们有胆识,有锐气,反权威的意识更强,自己有底,谁还管什么所谓权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谁也不能指黑为白。


看视频时,我一直在想一个事,这两个小孩儿这么牛逼,这些观点都是他俩想出来的?还是更可怕,背后有成百上千个他们?视频最后给了答案。


B站在全国各省市找了955位初中生,以「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为题,让他们写下自己真实的想法,整理之后,由这两位同学做代表上台发声,扩散一代人的声音。


看完这个视频,大部分人都得挨几刀,比如这几句:「我不想做一个油腻的人,你吃亏的时候他说吃亏是福,该较真的时候他说难得糊涂。」就是一股清流迎面而来,相比之下,油腻中年人完全是绝对反义词般的存在,我不得不再次请出冯唐老师。


这955个人,每个都比冯唐强


我在上篇推送留言里看到个故事,一个某品牌的活动,请了冯唐做嘉宾。活动是主题访谈形式,但冯唐一直东说西说,不进主题,导致严重超时。据当事人回忆,冯唐还是动辄就扔一个「肿胀」出来。


他还在那个场合发表了一系列他的惯常油腻言论:「想要写的好,得先看成人动作片」、「有读者反应看我的作品一会儿硬一会儿软一会又硬,非常耗神」、「我写的东西算是经典,填补了世界文学的空白」、「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诗人是我」。


这个故事太精彩了,简直是一个冯老师的个人形象宣传片。我本来已经不想刻薄了,刻薄没什么劲儿,但这个人很神奇,你了解他越多,你就会越刻薄。做川菜里所有最费油的菜,都不用放油,把冯唐老师叫到厨房待着就行,开火直接炒,油在空气中。


以冯老师为代表的「油中」,站在清流对岸,时刻不自觉散发爹味,好为人师,眉飞色舞指手画脚,告诉你这样做才不油腻,那样做会讨人喜欢,还传授于你独门心法。女娲造人他没帮上忙,现在找机会重新捏你。


这955个人,每个都比冯唐强

整个中文互联网,就是因为油中过多,导致浑浊拥堵,阵营分明,戾气弥漫,一言不合,就地爆炸。上个网不够生气的,大家都忘了,几年前上网的初衷其实是获得快乐。


作为一个曾经享受过互联网愉悦的人,其实很期待现在这波清流年轻人长大后的那个互联网。该换换气了,他们就是换气扇。


视频里还提到了一种人,比油中还气人,就是现在那些批量生产出来的无脑 idol,那是两位同学坚决不愿意成为的人:「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有预定的人设。」


我也不狗头保命了,就是真的不懂他们量产的意义。当年想当偶像都得特立独行才能杀出一条血路。现在真行,想当偶像,必须一模一样,得靠在一个差不多的范围里才能出道,千篇一律。


这955个人,每个都比冯唐强


从千人千面到万人一面,很多量产 idol 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像一个不用充电的扫地机器人,按主人规划好的路径,有序行进,敢自作主张,就把你返厂。


你以为这是时代洪流,每个年轻人都想被量产?错了,完全不是,现在有些年轻人根本不想那些虚头巴脑的,他们要的是真东西,闪光的才华和精彩的作品,这是他们最看中的。


但还有一些年轻人,拿着家里的钱,冲出来给自己支持的无脑 idol 打投,有人还拿了给妈看病的钱出来打,打投打的把脑子打没了,和 idol 保持一致。有这功夫有这钱,你能不能多给自己打打投,投在自己身上,避开冯唐,上点好课,投资自己,给世界增加一个独立的人。


以前只有一个韩寒,现在一个视频背后就藏着955个韩寒。以前批判不正确的事是意见领袖的专属工作,现在每个年轻人都是自己的意见领袖,爹味儿老哥都玩蛋去。


我从这955个同学身上,看到了下代人脱油、反量产的迹象。


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每天想的也是这个,一路胡逼想,从少年想到中年,一事无成,蹉跎岁月。现在的后浪,终于不再浪费时间过早地追着虚无缥缈的人造目标跑了,他们每天想的,都是不想做什么样的人。干脆利落的排除法,熠熠生辉的人生观。


很多人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不了解就会误解,这是一切争端的源头。你有那臆测的功夫,不如直接看看这个视频,听听后浪们没被渲染过的第一手想法。


前浪们在网上吵架,爱说一句话:「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有一个。」这个「脑子」说到底指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看完《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最深的感受,「脑子」这个好东西,终于有望普及了。因为后浪,未来有望。


这955个人,每个都比冯唐强
马东 桥下有人
马东 桥下有人
文艺史和故事会。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