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你们觉得,教育孩子的第一使命是什么?
让她鹤立鸡群,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让她性格讨喜,总能在陌生的环境里成群结队?
潜心研究养娃玄学六年,和萌小妞斗智斗勇六年,我的阶段性结论是:
让她发现自己,悦纳自己,对生活充满热气腾腾的好奇心。
而第一件让胖萌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事,是拼图。
胖萌拼图,确实迅速,一张从未拼过的100块的小模块拼图,十来分钟就解决战斗。
这一点,让她的心里,赚足了优越感。
二姐之前就写过一篇,小仙女们可以点击这里补课
所以今天也想要你们试一试,看看拼图的魅力。

为什么我要娃玩拼图?
1
专注力、观察力和逻辑力一气呵成
拼图、七巧板和数独游戏,是训练娃逻辑能力的三颗明珠。
但七巧板对娃抽象思维要求偏高。
数独至少从4岁才能起步。
拼图当然是陪娃玩具里最能”夹带私货”又不伤母子感情的亲子玩具了。
先说观察力,把图像的碎片拼接起来,需要具备得能力就是细致得观察。
再说关注力,高强度的完成一片拼图,实在太需要娃聚精会神了,拼图越来越难,需要的专注力也越来越高。
逻辑力,其实就是孩子自己通过拼图形成的思维习惯。
这一点很关键,孩子们自己通过探索拼图游戏形成的思维方式,能在各种学习场合派上用场。
2
超级治愈
玩拼图的感受,确实属于沉浸式体验那一卦,沉浸又治愈。
要不是人穷、屋小、时间少,
我理想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
阳光洒进落地窗,
客厅里的音乐来自丹拿音响,
我拿起一块块的拼图左思右想,
最后用1000块拼图拼凑出自己的超级偶像。

那种”胜利就在再坚持一刻的努力之中“的无限靠近自己眼见的版图要完整的过程,
那种把最后一块拼图放回位置的的快感,
既有满足感又治愈。
3
提高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是父母夸出来的吗?
当我们长大以后就会发现,最容易幻灭的,就是父母的夸赞。
但拼图真的是提升自信的神器。
不必着急,
每一次用眼睛观察的判断都会被手上的拼图块成功拼凑到一起来验证成功。
不必鼓掌,
一幅拼图完成的那一刻,就是无声的掌声。
当娃成为了拼图小达人,他能嗖嗖嗖的很快完成一幅作品,这种完成感,比任何外在的夸奖和鼓励都要来的扎实、直接。

如何带着娃玩拼图?
1
走好拼图第一步,循序渐进
带娃第一次玩拼图就像第一次给孩子介绍一位好朋友。
既要有趣又要好玩儿,嗯,第一印象很重要。
有的家庭很会精打细算,一上来就买适合大一些娃的36块、48块等的多块拼图,美其名曰,让娃玩的时间久一点。
但块数多的拼图,要求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强。
小龄娃玩了几次发现完成不了,就干脆气急败坏的放弃,
让拼图直接被打入冷宫。
怎么给孩子选对属于娃的第一套拼图呢?
有意思:拼图的主题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易上手:比如2岁以内的娃,第一次拼图就可以拼2-3块合并成为一个图形,一玩就会,成就感拉满
能纠错:最好是板块之间本身有纠错能力(拼错了就拼不上)或者拼图有底图或边框,方便娃进行对照
2
保护前方野生玩家
老实说,玩儿拼图这事儿真的没门槛。
把一个又一个小方块放置到对应的位置上,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娃儿们经过多几次的探索和实践,就会练就火眼金睛+千手观音,三下五下就把一幅图拼完整。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没找对门路,这时候,从旁观战的老母亲一定要忍住。
不教育
好功夫都得自己领悟,千万别着急把自己的拼图心法急于传授给孩子。
萌小一些的时候,我俩同时比赛拼图:
我选择对照图先拼边框,然后一点点按图索骥,完成全貌。
我总觉得,这种有规律的拼图法很棒!
萌小妞则一开始拼图时则看起来毫无”逻辑“:
总是拿起一块拼图研究半天,然后又放下……
性子急的人在旁边看估计得10分钟掐8次人中。
但慢慢的,我发现她的逻辑是对图像的细节敏感,把一个图相关的碎片放在一块儿。
这种拼法一开始比较慢,但后面小片集合成了大片,大片直接拼凑起来,简直又快又快乐!
而不论娃自己的方法是什么,这就是他在拼图过程中淘到的金子,重要又珍贵。
这种让娃自主探索的过程,往小了说是自我发现,往大了说是独立人格,其实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至关重要。
相反,随时随地空降指挥的”伞兵式家长“和总喜欢喋喋不休的”念经式家长“都不可取。
不催促
你别说,性子急的老母亲看娃拼图确实容易上火。
娃拼图起来,就像是慢放动作,偶尔还按下了暂停键。
这时候,千万别着急催娃尽快完成。
孩子停下来的时候,一定是在观察、分析、思考的时候,这种时候你大可以脑补娃的大脑神经正在飞速发展,安装更新包,安装完成,娃就又升级了。
当然,二姐也更推荐我们给娃选择的拼图是细节感满满的图,这样才能埋下更多的点让娃去发现,去探索。

如果觉得干看着娃拼图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那倒不如自己拿一套拼图,自己在旁边拼起来,无声陪伴比有声教学效果可是好太多了。
不制止
放心吧。孩子们把拼图拿到手的那一刻,并不把拼图当拼图看待。
所以,拼图的一块可能变成飞机,被娃远远扔到一边;
拼图也可能变成涂色板,被涂鸦一番;
这时候别急着制止娃,不按规矩来玩拼图,也是探索拼图的过程之一。
在把玩拼图的过程中,孩子也观察到了颜色的变化,轮廓的细节变化,拼图的质感也被体会到了。
如果说,把拼图完成是进程拉到100%,那手拿拼图开始琢磨研究,进度条就已经到20%了,这钱就算是咱没百花的。
当然,如果能给娃玩一些玩具功能更强的拼图,比如个性磁力贴拼图,纽扣式拼图,钓鱼式拼图,把孩子的关注点主动引到拼图上,自然是更好的。

3
培养全局观念
之前给大伙儿说过,胖萌拼图属于”盲拼“型选手。
先仔仔细细看一遍拼图的完整图片,然后根据观察每块拼图的细节直接拼。

遇到不确认的细节,再看一遍,继续拼更多细节,
如此往复练习,
最后即使是拼100片的大拼图,萌小妞看3-4次图也就能完整的拼出来了。

如果把这种拼图的思维延申到生活中,
其实就是我们念叨的全局观念。
不域于眼前,胸中有沟壑,才能分步实现,最终完成整体目标。
3-4岁她刷拼图的时候,我们没觉得盲拼有什么用处。
但到后来给读绘本,刷英文分级阅读,盲拼识图小达人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萌小妞对于图片细节的记忆能力简直是太绝了!
比如,
《屁屁侦探》里藏在画面里的逻辑细节,基本萌都是第一遍刷就发现;
《开车出发》里不同人物的动作变化,
英文分级阅读里不同人物的出场顺序、动作顺序,基本一遍读完以后再做循证,正确率都很高。这种通过图像游戏训练出来的超强图像记忆力,可使用场景真的多,这种能力释放起来也真香。
如果说人生也是一块儿拼图,那大概胖萌的拼图才刚刚开始,而我的拼图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
比带着娃玩的拼图更难的是,人生的拼图真的要更拼,拼凑的过程也更容易茫然失去方向。
好在陪娃成长的路只要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走,拼凑起来的每一个人生片段,都是风景。
大姐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