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招募消息:接待情感和生活咨询。
那是过去几年不同朋友都会对我说的话:哎,你去做情感(心理)咨询吧。大概是他们从与我的聊天、咨询中,获益良多吧。
过去数年里,许多朋友在遇到情感、生活、人生发展和选择的困惑时,都会来和我聊天。又或者,在一些无意的聊天瞬间,我说出一些观察和判断,帮到了别人。
直到最近,我才决定尝试一下,向陌生网友们开放咨询。于是昨天中午,我花了10分钟时间,在豆瓣上发了这样一条招募贴:
昨天聚会回来想了想,一个两年前就有朋友提议、我也思考过的事情,不妨试一试。不然时不时在心里冒出来,让我感到好奇和想尝试。说干就干,这就来了——接待情感和生活咨询、聊天。
现实生活中,朋友们遇到问题和困境,都会来找我。大部分是女性和gay,大部分是感情和婚姻问题,和人生选择与发展问题。
从身边朋友的咨询来看,我们这个国家的人,太缺乏情感教育了,几乎是空白。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把握人际边界,如何去表达情感,如何去与异性开始和相处。那些情与性,没有人和他们交流,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样做。人们羞于启齿。那些情感和生活中的困境和问题,将他们困在原地。他们也找不到该和谁去交流、表达和咨询。
于是我这样一个人成了咨询对象。我是很会聊天的人,因为懂得倾听吧。这事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其实能做到、做得好的人不多。
能做得好的人,一来需要有一颗很包容的心,能吸收、能接纳、不会去judge和评判别人。二来,理解力要很强,能听懂别人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第三,有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在倾听中抓住关键,提出关键问题。
其实“提问题”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提出真正的问题(而不是伪问题)。它需要你看穿表面,看到实质,看出问题所在。人都是被问题启发的,然后才会走向新局面。看到问题,提出问题,才会解决问题。
所以黑塞的经典作品《悉达多》里,别人问悉达多会做什么,他说“我会斋戒,会提问”,很淡定地依靠这个本领在世上游走,最后“成佛”。而我这些年,大概也是以“提问”为生。
倾听和提问之后,才是表达观点。我大概算是很敏锐的人,能觉察到那些藏在人心里的东西,然后把这个东西点出来,听者往往会震动。那是存在于他们身上的东西,他们或许隐隐知道或许不知道。我看到了、说出来,他们沉默、沉思,然后得出他们的方案。
这些年,我大概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帮助着身边的朋友们,也看到他们之后突破难关,走向他们想要的(还挺好的)人生。
所以总是有朋友跟我说,你应该去做咨询。之前我没当回事,但这样的友情案例越来越多,且最近的我在阶段性完成一些事情后也开始思考接下来的人生,想尝试更多事情,于是决定尝试一下开放咨询。
目前是探索和尝试阶段。坦白说,我并不确定想要做这件事(所以虽然一直有人提议,但我从未行动),决定暂时先开放三个名额,以象征性的价格接待咨询(相当于一顿下午茶、一次简餐,但这样的事情一定是要付费的)。具体可以豆邮,或者加我的工作微信eleven2100(朋友圈对我屏蔽都可以的)。
另,不接待抑郁症、焦虑症等需要系统接受心理医生、咨询师及药物治疗的患者,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只是普通的情感与生活问题咨询聊天吧。
也不负责给出解决方案、手把手告诉你你应该如何选择和做决定,因为你才是你人生的决策者。可能,我们就是一次愉快的聊天,一次让你有所思考和启发的交流和表达,让你没有顾忌地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得到有针对性的回应吧。
呀,怀抱着无限的对未知的好奇心,发出此条。连我都很好奇,它会带来什么样的旅程。
发出去后,我才想到:咦,我怎么这么笃定呢?别人真的会有需求吗?或许没有人会想要来咨询呢?
结果没想到,不一会儿就有人找来。然后一下午时间,我就排满了三个咨询名额,此外还有十多个在等。我赶紧公告暂停。
等到真正要开始咨询的时候,我又有一种迷惑感:啊,别人拿来问我的问题,我真的能解答吗?它们在我的应对范围之内吗?
结果发现,好像大家来和我交流的、咨询的,我都还能应付。她们的讲述、表达,我的倾听、提问、表达我的观点和想法,好像感觉还行哦。到了末尾,我都会由衷地说一句:希望对你有用,能帮到你。
就在那样的时刻,我才意识到:哦,原来做这件事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是能帮到别人啊。
前来咨询的三个女孩儿,询问的都是情感和人际关系:爱情和亲情。这或许是女性永恒的困扰,女性的情感丰富、细腻、敏感多思,容易被周围的人与情所牵动,也容易出现不解和困惑。于是也才有了倾诉、求解的需要吧。
而若仅针对爱情而言,我的一大感受是:年轻的女孩子,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钱财、不要被pua的前提下,可以勇敢一点的。多谈恋爱,多认识人,增加识人的经验和能力,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才不会在以后和不合适的人匆忙进入婚姻,过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啊总之,和她们的交流、咨询,让我产生了很多很多的感悟心得。我做了一些总结,也发在了豆瓣上,引来许多共鸣。
刚刚和做咨询的女孩儿聊天的一个感受(其实也是长久以来的感受):在中国的环境下,很多男生和女生从青春期开始,就被分隔在两种极端情况下了——要么完全不接触、保持距离,要么就是谈恋爱、做情侣,没有中间地带,也没有过渡阶段。这给了很多男孩女孩儿以非常大的压力,甚至不敢开始,哪怕仅仅是接触和了解、像朋友一样相处。
还有影视剧、电影小说也制造了一些错觉,以为男女之间的感情关系都非常戏剧化,说开始就开始了。但其实现实生活中,多的是平淡的、渐进的、进一步退两步的情感和关系。两个互有好感的人,也不是一认识就必须进入“恋情”的性质和进度条,也可以“认识一下,做个朋友”的。
和第二位做咨询的女孩聊完,感受也很不一般。感动,也有些心疼吧,还受到鼓舞。
目前接到的咨询,确实会让人有感动,得到正向的东西。因为都是很努力、很认真在生活的女孩儿。但当代社会,确实会让人们于有形无形中,承受很多压力,遭遇很多困惑,以及其实会有创伤。可能当事人们都不一定有觉察。希望我和她们的聊天,能带来一些压力的舒缓和对压力的认知吧。而压力的减轻,有时候来自清晰的认知,认知到人的局限和无限所在。
1、永远与撞上来的问题、麻烦正面对决,不要想着去绕开它,去逃避它。所有的借口、看似正当的理由,其实是因为你怯懦和害怕。
怯懦和害怕其实也没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但可怕的是:当你用借口和理由去掩饰,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怯懦与害怕合理化,然后有一天你会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你因为怯懦退缩而失去的东西,不可挽回。你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想过什么生活的茫然之人。
2、很大可能是:你逃避的、绕开的东西,最后会让你头破血流。
3、大部分时候,主动是最小的试错成本,主动会让你体验更丰富的人生,包括在感情中。被动不是姿态优雅,也不是避免失败和风险的方法,被动大部分时候只是让你成为猎物,丧失主动权。
这就是昨天一天我的魔幻经历。在三个名额的尝试之后,我也仍在思考,是否要将这件事情持续下去。我能否承受人们的倾诉和求解?又如何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



看见女性的力量
作者|祁十一
小红书·豆瓣|祁十一
合作微信号|eleven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