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还在因为娃突然从学校被发配回家而挠头,想着和大家一块合计一下:
疫情家里蹲的遛娃大招(←点这里看二姐支招)
结果第二天,萌萌姥姥姥爷就当机立断,核酸检查-买机票-收拾行李,这一波操作简直是行云流水,一点儿不带磕巴的。
姥姥姥爷带娃单独难度太大,必须立刻拿出能和娃24小时待在一起,依然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了!
孩子这种生物,就是精力爆表,不知疲倦。
让他们安静下来的最好方式,要么让他们出去疯玩疯跑放放电,回家就睡;
要么就得让他们上瘾入迷,自己能一待待半天,给老母亲几个小时安宁。
现在这个时候,北京天寒地冻,加上又有疫情影响,不适合出去疯玩。
所以看书、乐高、拼图、彩泥、太空沙之类的都行,只要他们喜欢就行。
胖萌2岁那会儿,我斥巨资给她买过一套大颗粒乐高。
犹犹豫豫舍不得下单的时候,我脑补了一幅画面:
胖萌一个人乖巧的坐在小凳上,沉迷在乐高搭建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而老母亲也偷得浮生半日闲。

对自由的向往让我战胜了抠门儿,我终于按下了付款的交易密码。
谁知道,胖萌那会对乐高完全不感冒。
哪怕我主动陪她搭,她也完全提不起兴趣,还说“妈妈,我们先休息一下。”
what?! 你的和蔼老妈陪你搭乐高,难道不是在休息嘛!
后来,我无意中又入了一套拼图。
谁知道无心插柳,胖萌爱上了拼图,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那会儿我就发现,拼图真的是解放老母亲双手的王中王。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拼图不像乐高,还需要课程来教才会玩,拼图特别好上手。
看到一坨拼图小碎片,孩子们立马目标明确——把碎片拼成一副完整的画。
别小看这一点。
我们给娃买了很多玩具,仔细想想他们是不是:
● 要求多人同玩(各种棋类)
● 玩法相对复杂、低龄娃理解有难度(各种逻辑游戏)
● 玩的过程没有互动参与感(各种洋娃娃、奥特曼)
操作简单、目标明确,还可以独立完成的游戏,拼图选项真的不错。
其次,拼图是我目前带萌玩儿过的最锻炼专注力的玩具。
从5块到150块的拼图,想要拼凑完整,实在太需要娃的专注、毅力和耐心了。
这里,我们可以帮娃做这几件事:
1.收拾一块足够宽敞的地方(没有其他玩具干扰,可以把散片摊开)
2.帮娃把小拼块儿翻到正面
3.把原图图例立面放置
做好这些工作,还可以放置一个沙漏在旁边,让他抓紧时间完整拼图工作!
不仅如此,拼图还很训练观察力和记忆力。
陪胖萌拼拼图的这几年,她超强的图像观察和记忆力常让我惊讶。
胖萌2岁时,我们带她去香港迪士尼,香港迪士尼里的地图排布,她到现在还记得;
胖萌4岁时,我们一起去新加坡,下了公交车以后,我们打算原路返回酒店,结果她因为认出了隔壁街墙面上的涂鸦,带着我们一家老小超了近道;
更别提绘本里每个角色对应衣服颜色、书包样式,他都能找出对应性,玩儿《屁屁侦探》里的找线索这种梗也基本都秒杀~~
胖萌现在5岁,已经可以拼150块的拼图了!
拼过一次的图,基本都能在30-40分钟内独立完成。
从2岁开始接触拼图到现在,我非常深刻能感受到胖萌的变化。

如果有朋友对拼图比较感兴趣,我也分享下我们这几年玩拼图总结的经验:

1-2岁,可以适时入门
入门入门,能给娃拽进拼图的世界里面来最重要。
选择娃喜欢的主题的相关拼图,图片要很好看,还要动手难度低。
其次,要让娃明白,拼图怎么玩儿。
大家先带着孩子指认图片当中有什么。
不仅要求娃看到图片,还可以牵起娃的小包子手,简单比划一下拼图里物体的轮廓。
然后带着娃拎起拼图模块的木质把手这样拿起-放下,反复几次之后娃大概就知道了拼图的玩法。
一般14-16个月,就能成功独立完成自己的第一次拼图。

搞好分级,难度爬坡
就像阅读有分级,拼图的分级更是肉眼可见。
最开始的时候,选择即使1岁半也能成功率100%的拼图。

确定一个难度阶梯孩子彻底熟练以后,再升级到新的难度。
胖萌两岁第一次玩儿的拼图是二十四片拼成一幅画的那种。
稍微做了示范以后,她居然慢慢的自己完成了。
看到她能拼24块的,我赶紧又下单了48块的拼板。心里想,买的难一点,总是能玩儿的久一点。
结果,让萌拼的时候,明显觉得吃力很多,她又不希望我帮忙。
半天拼不出来以后,反而信心大打折扣,直接导致好几周根本不想再碰拼图了。
所以这里划个重点:天赋的前提是兴趣。
千万别因为小小的成功就揠苗助长,薅灭了娃各种兴趣的小火苗。
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天长大,每天心里默念一千零一遍“别心急”。

让孩子自己,发现技巧
相比所有其他事,胖萌在拼图上投入远高于其他事的热情和专注。
激发她拼图兴趣的,是和她拼命比赛的老爹。
任何时候,引入竞争机制,都是提升兴趣、提高专注力的王炸手段啊!
如果是我去和萌比,我这柔弱老母的心肯定是软的不行,不忍心孩子承受失败,偷偷放水。
结果,萌爸比较直,相比担心娃难过,他好像更在意比赛的输赢……
和萌比赛拼了几次100块的拼图,他俩居然不相上下,有输有赢。
看到这个“战况”,或许你会好奇:我们是不是给萌萌什么训练方法了?
比如,一定先好拼外框,然后由外到内一点点凑齐?
比如,你会发现有的拼图背面有数字,按照数字大小摆放拼图的难度就一落千里?
但事实上,小盆友拼图真的是天赋异禀,他们喜欢硬拼。
很多胖萌拼过一次的图,她就不再对照完整图片开始盲拼了。
她总是能抓住里面的N个主要人物,以及里面的N+1个色彩、形状细节。
一边拼一边喃喃自语,这里应该有一只灰色的小猫,花盆是在咖啡店招牌的左边……
总之,孩子拼图和大人完全不同:大人靠逻辑,孩子靠超级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所以,二姐强烈建议,让娃自己琢磨,拼图这件事的规律是什么。(很有可能娃比你强)
让孩子自己发现规律,不断完成挑战的过程,才是拼图游戏里最娃最有意义的事啊~

在给孩子挑选玩具和课程时,我们常不自觉跟风:
特别在海淀,爸妈都给孩子买更益智、更激发创造力的玩具。
所以好多爸妈或许都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满心欢喜地买了一个大价钱的几件套,结果发现娃并不喜欢。
但真相是如果只是用摞高高的方式随意拼搭乐高,娃的创造力并不会得到激发;
只是用随手涂鸦的方式玩颜料,也并一定艺术感知力爆棚。
在建筑家和艺术家的眼里,手里被风吹弯了腰的狗尾巴草都是力学的美,地上不小心洒下的蓝色颜料,都叫做天空的忧伤。
所以,放轻松些,娃玩什么玩具、真的不决定命运:
乐此不疲的玩过家家,其实也能提升孩子的沟通力和共情能力;
喜欢折纸、贴纸书,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精细动作;
喜欢疯跑还能锻炼孩子的体力耐力呢~
孩子和孩子生而不同,何必用他们不喜欢的玩具把他们变得相似?
现在的胖萌已经开始喜欢上了拼装乐高机器人,但现在的这份喜欢,恰恰是因为当年我尊重了她的“不喜欢”。
乐高是好,但拼图也不错,不是嘛?
二姐的碎碎念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