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上午一个闺蜜跟我抱怨,幼儿园放学以后接孩子回家路上,问孩子在幼儿园都干嘛了?
孩子只回答“不知道”,再问怎么会不知道呢?孩子干脆回答:“我傻呗!”
简直“滚刀肉”!一副完全不想和大人沟通的样子。
哈哈,“滚刀肉”是闺蜜常常挂在口边说自己3岁儿子的原话,很搞笑有没有?
闺蜜失落极了。三岁的儿子才刚刚入园1个半月呀,怎么就不愿意和妈妈交流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他们的大脑还没发育成熟,所以他们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整理幼儿园一天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如果这时候,我们直接询问,孩子即使有想说的,也未必可以表达出来。
回想女儿小田2岁半入园到现在,已经快3个月了。
这3个月的时光里,我和小田也经历了刚开始她说不知道,或者直接就是不回答我的问题的失落,到现在经常主动告诉我幼儿园里的见闻和感受的过程。
先安抚情绪比提出问题更重要
对于刚刚入园不久的小宝贝而言,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天的幼儿园时光结束的时候,克服了无数次对妈妈的思念,终于放学见到妈妈的那一刻,想要的就是妈妈一个热烈的拥抱和对他感受的共情。
所以我每次都争取是提前一点在幼儿园门口等小田出来。老师牵着她到幼儿园门口,一看到妈妈,她马上绽放了特别灿烂的笑容,然后就是想要妈妈抱,抱起来还会狂啃妈妈的脸。
每次这时候,田爸都羡慕不已,因为他没有这样的待遇呀,哈哈。
这时候,要是问田田,幼儿园今天都发生什么了?都干嘛了?这类问题,小田肯定是不回答的。
而回应她,直接表达,妈妈这一整天也很想田田,回应她的亲亲,她就会在整个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特别开心。
然后会哼唱这一天在学校里学的英文歌,或者是给我看看和同学交换的礼物等等。
所以,在刚放学和孩子见面的第一件事,我们需要做的是回应孩子的情绪,表达自己也非常想念孩子的心情,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甜甜的亲吻。
在和孩子有了互相理解和亲密链接的基础上,有效沟通才有可能出现。
通过具体事情 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的感受
小龄宝宝要去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并且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是需要一个复杂过程的。
尽管你发现孩子已经会说很多的词汇和句子,想要表达一件事完全够用了,但到他们真正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依然需要一段时间。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大人去帮助和引导孩子展开回忆,说出自己的感受。
比如,小田当值日生这件事。
头一天放学接她的时候,她就很兴奋的告诉我:
“妈妈,你知道值日生吗?”
然后一路上都在反复念叨着值日生,值日生。
第二天看了老师发来的照片,我恍然大悟,原来,终于轮到田田当值日生了。
戴着值日生胸卡的小田格外神气,哈哈!
这天放学接到田田,小家伙情绪不错,但我忍住了马上问她,而是陪她一路唱着喜欢的儿歌,分享她的喜悦。
一直等到回家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她一定要给大家端饭菜,小小的手小心翼翼的端着盘子从厨房走到饭厅。
我才问她:田田,今天当值日生了呀,好厉害呀!
田田骄傲的说:妈妈,我不怕烫。我喜欢端菜。我今天是值日生,我要给大家端菜!
原来,值日生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协助老师给其他小朋友端饭菜。
再比如昨天放学的时候,主班老师告诉我,这段时间班里开始教小朋友们做手工了。
田田是班里最小的孩子,比别的同学基本上小一岁到一岁半。
所以,主班老师告诉我:“田田会用剪刀把纸剪开,就很不错了。因为年龄太小,还无法做到跟着图案的线条来剪。”
在家里,我们还没让田田用过大人剪刀呢,总担心她不小心剪到自己的手,受伤了。
给她用的都是儿童专用的波浪齿纹的小剪刀。
昨天晚上吃完晚饭,田田就自己去找大人剪刀去了。
因为知道了幼儿园的安排,我们索性让田田使用大人剪刀了。
田田很认真的说:妈妈,我们今天学习使用剪刀了。我长大了,不是小宝宝了,我会用剪刀,我不会剪到自己的手的。
哈哈,你看,幼儿园里干什么了,不等我问,她就自己说了,而且我还没开口提醒,就把我的担心也打消了。
接着,田田把白纸上她和奶奶一起画的彩色小花花一朵朵剪下来,递到我手上说:
妈妈,你幸福吧!
我看着那些彩色小花,幸福之余,惊喜的发现,小田进步了,她是沿着每一朵小花的边缘剪的,个别地方还顺着花瓣剪出了弧形,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会没有目标的乱剪了。
情境再现,孩子打开话匣子
这个方法的前提,还是和老师沟通过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所以和老师的良好沟通非常重要。
比如每天放学的时候,我最关心的就是田田吃饭睡觉怎么样。
主班老师都会很贴心的跟我聊聊。
这天,老师告诉我,田田今天吃了生日蛋糕了,还吃了一份饭、一份菜。
我就知道田田班里今天有同学过生日了。
但回家以后,田田一直没有提起。晚上的绘本阅读时光,我就拿了一本生日会主题的绘本给田田读。
田田一看到过生日的主题,就打开了话匣子:
“妈妈,告诉你一件事,今天老师让我自己切了蛋糕了。”
“是吗!你能自己切蛋糕了呀,是有同学过生日吗?”
“豆包过生日了,桐桐也过生日了。我也想戴他们戴的那种会发光的帽子,然后我还唱了happy birthday的歌。”
“哇!豆包和桐桐一起过生日,那蛋糕一定很大吧!”
田田把手张开说:这么大!
“等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也给你准备亮亮的帽子和很大的生日蛋糕好不好?”
小田愉快的答应了。
这种情境再现的方法,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回忆现场情境,然后表达自己感受。
要知道,就在前几天,胖萌姐姐过生日的时候,小田还不肯开口唱英文版的生日歌呢,只想着赶紧吃蛋糕,现在就已经脱口而出了!
仔细观察收获更多
有时候,孩子虽然口头没有说,但行动上能表现出他在学校里干什么了。
因为比班里的孩子都小一岁半,小田在上体能课的时候,有些动作是完不成的。
有些时候,老师会专门给她安排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在一边玩。
但是小田其实也在观察着大家的体能训练。
因为我发现她回家会暗自练习一些新动作,我就知道那肯定是体能课上老师教大家的。
比如立定跳远,她回家练习了好一阵子。
从跳起来以后落地的时候摔个大屁墩儿,到落地的时候能够双脚站稳;
再到跳的距离有所增加,小田在一天天慢慢进步。
这天老师给我发来的视频是这样的:
小田终于加入了同学们的队伍,努力的完成着自己的动作。
还有一阵儿,小田回来练习单脚跳。那肯定也是幼儿园里老师教的。
她从单脚站不稳,到能站稳保持一段时间;
从只能单脚跳一下,到现在能单脚跳10次,也是一点一点慢慢进步。
很感谢田田的老师对她成长瞬间的这些宝贵记录呢!
这些进步,不用她说,仔细观察,就知道她在幼儿园干嘛了。
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打喷嚏的时候,她会捂着鼻子了;
睡觉的时候,我给她唱歌,她突然说:“妈妈,别唱了,老师说,睡觉的时候发出声音会影响到别人。“
小田上幼儿园的这三个月时光里,方方面面都肉眼可见的进步了。
有时候,不用着急去问,耐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那个小不点儿突然长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