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顶部蓝色“雷家两姐妹”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在刚过去的4月里,中国教育改革可谓是连出大招。
先是4月20日,时隔26年首次修订了职业教育法。

紧接着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当前全国中小学生的课程体系、教材、教辅材料、考试内容和方向,都是根据2001年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来的。

所以这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一勺烩地修订,说是义务教育20年一遇的大事也不为过。
虽说义务教育的事对于像小田这样的低龄宝宝而言还有些遥远,但凡是在未来10~20年内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孩子,他们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怎么考都将围绕这次发布的新课标进行。
新课标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课程设置、课时比重的调整,更关键的是以中考为核心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也会随之改变,而这个评价体系决定了高中的录取模式。
比如说,中考总成绩原来是720分,新课标后可能会改变;以前英语的考试形式就是笔试+听力,之后可能还会加入口试。而高中录取标准可能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完全以中考考试成绩为依据。
大姐搜集了新课标的全套电子版,并把其中非常重要的六条信息给大家提炼出来,还找到了一些地区根据新课标精神出台的中考改革实验方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转发本文,截图加关键词“新课标”回复后台,获得这些资源。
今天大姐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新课标向全社会传递出的教育精神,对于低龄宝宝的启蒙、养育有哪些借鉴意义。
在研究了新课标后,大姐发现有几个科目还真要从现在就开始抓起,否则宝宝可能会在未来的义务教育阶段吃亏。

新课标传递出的最值得关注的教育精神有以下三点:
1
重点强调了学段衔接,甚至点名幼小衔接

这可是教育部官方盖章认证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前段时间在给小田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一提到幼小衔接,所有幼儿园都是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看到新课标后,大姐觉得,之后再选择幼儿园,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地谈幼小衔接,而且还要将是否具备幼小衔接能力列为幼儿园考察的重点指标之一。
当然,此“幼小衔接”非彼“幼小衔接”。新课标里明确提出,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那些单纯以学习运算法则、背诵英语单词为主要内容的幼小衔接就走偏方向了。
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家里给孩子做各种学科启蒙时,要更加注重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向孩子渗透知识。
2
强调学科综合,跨学科学习

新课标里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组织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该是深有体会。现实中,完成任何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都需要把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
比如田爸从事金融投资工作。在做一个投资决策时,语文阅读和数学计算能力是基础,金融知识与法律知识更是密不可分。有时甚至还需要有社会学、宗教学知识才能更全面地评估一项投资的潜在风险。
很多工作上取得成就的人都是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跨学科人才更贵!

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格外注意引导孩子从小就多题材阅读,接触科普、社科、人文等各种主题。当涉及的面广了,才更有可能把知识结成网。跨学科学习是突击不来的,只能靠日积月累。
3
强调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学校学习跟生活实践脱节,导致学生高分低能是以前教育饱受诟病的痛点。很多孩子的学习状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考试成绩很好,一遇到实际问题就立马傻眼。
新课标里明确提出要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知识点的学习只是第一步,能把知识运用出来,这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针对这一点,我们要从现阶段起注重培养小龄宝宝的独立自主性。在日常养育中尽量减少对他们的各种包办代替,允许、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认知世界。

新课标里提到的这两个科目现在就可以着手抓起,但却最容易被人忽视。
1
道德与法治
这次新课标的课程设置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语文成为了学科之王,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这个科目的课程设置其实变化也很大。
首先,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
其次,学时上跟语文和数学一样,是从一年级就开设,九年总课时比例与英语的比例是一样的,都是6%~8%。

再次,从一些地区推行的中考改革实验方案来看,道德与法治不仅是单独的录取计分科目,而且分值权重比例还上升了。
道德与法治这个科目还有一个隐藏的重要性,大家一般都没意识到,那就是对语文作文的加成作用。
一篇好作文立意最重要,从考试角度而言,最讨巧的立意就是来源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
像小田这么大年龄的孩子完全可以开始针对新课标做道德和法治启蒙了。
一说道德和法治,很多人都感觉有点虚头巴脑的。如果看一下新课标里道德和法治的学段目标,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也没那么玄。
实际上,很多家长在小龄宝宝的养育过程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都已经覆盖了新课标里道德和法治的学段目标了。


2
劳动
这次新课标里,把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科目。
劳动课虽然不是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但它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门课。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依靠“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录入典型材料和客观数据,经整理遴选、审核公示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高中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招生使用。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大家往往更重视体育、美术、音乐,而忽视劳动这门新课。
看一下劳动课的学段目标,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也是小龄宝宝养育中马上就可以逐步覆盖的。
现在就能让孩子以合适的方式,适度参与家庭劳动,并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对未来的综合素质评价无疑是事半功倍。


最后,大姐再来谈谈这次研究完新课标的总体感受。
简单概括就是在未来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分数与综合素质评价双翼齐飞。
考试分数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考察,而是考察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表述自己解决方案的能力。
再加上综合素质本来就注重过程评价,所以在未来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要想获得好成绩,只能靠长期积累,一步一个脚印。
靠临考前多熬几个通宵,多刷几遍习题就能提高成绩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
中国真的是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而素质教育真心是离不开家长的努力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