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妈妈疫区记录4:
隔离/种族/性别, 都来当人类学家吧!
作者 | 小乐 李琴 小硕 Claire
编辑 | 赵晴
3.20 编者按一个:
只花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美国的确诊人数从一万飙升到两万。觉得起先十几个案例不算什么的总统和向来不相信疫苗的副总统,这下子不知道是不是相信指数了。
下文记录中的加州,麻省和纽约州,今天都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人类大隔离。纽约城中的朋友,刚刚做了这样 “简单却魔幻的日常数学”。
“一卷手纸有221格,一天用22格+,可以用最多10天。”
在隔离的静谧中,我们彼此该怎么相处?这是我们今天想记录的。
记录日期:2020年3月18-20日
记录地点:
加州(北) 伯克利
麻省 波士顿
纽约州 萨拉托加
加州(南) 千橡

记录 1
坐标:加州(北),伯克利
州确诊人数(截至发稿):1243
记录人:小乐,做儿童发展和家庭关系工作的环境社会学博士,儿子三岁半
3月16日,旧金山宣布全市居民stay home 除了生活必须出门之外。
3月19日,加州州长对宣布此项规定对全州有效。
至此,旧金山和加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城市,也是第一个州实施了如此严格的行动限制。
同时,傻X总统说出了Chinese virus,从各大主流媒体,英文社交媒体,到微信群,公众号都报道了和种族主义相关的语言或武力侵犯。尽管微信上的疯传的视频,图片中也混杂着和这次疫情无关的暴力事件。但不可否认,此类种族仇恨在总统的激励应许下,有了释放的空间。
3月18号,也成了我在这次新冠传染病期间最低落的一天。
这并非因为我自己觉得恐慌害怕了,我告诉朋友哪怕全美出现这样的种族歧视事件,伯克利也应该会是最后一个沦陷的地方。也许我是过于乐观盲目,但这些日子我的所见所闻让我对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城市从模糊的感受变成了坚实的信念。当然这是另外一件事儿。
让我悲伤的是,种族歧视,至少这种直白嚣张的种族歧视,大多来源于非裔美国人。我理解这样的仇恨。社会学背景,加上经常读关于种族的书,我对造成黑人今天在美国境遇的发展脉络算是了解也充满同情的。同为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却相互歧视和仇恨,才是让我最痛心的地方。
这种弱者之间的互相伤害,就好像一辈子被糟糕对待的媳妇,当熬成了婆婆,用自己的不幸编成了教科书,更加恶毒的对待另一个姑娘;又好像被人呼来喝去惯了的保安,用更残忍的方式去对待一个拾荒老人。
一个人经历了什么,他可能只会变本加厉的给别人什么。也正是因为如此,人性可以走向无边无际的黑暗,走向万劫不复的一次次悲剧。为什么文明发展了几千年,依然随时可能功亏一篑?这种绝望把我打趴在地上,爬不起来。
同样功亏一篑的,是曾经得到长足进步似乎已经快看不见的家务的性别分工差异。

事情是这样的。
中午看到了布洛芬可能对新冠病症起反作用,最好还是用泰诺, 但我家一点都没备后者,网上也都买不到了。于是下午就开车去家附近的药房碰运气。进店之前,我小心翼翼的戴上口罩,店里只有一个老人带了口罩,但是大家都还挺注意保持距离,相互依然很客气的微笑。好像此刻,表现出善意都能给自己平增一点勇气和力量。
货架上只有两瓶泰诺,却有满满的布洛芬。看来人们的行动都蛮迅速的。顺手给娃也买了两瓶儿童泰诺和咳嗽药。出门收到朋友消息,又折回去帮她的两个孩子一样买了一瓶,送去给她。也没进屋坐,大家都心领神会social distancing, 转身回家了。
回到家,正高兴想告诉娃爹我买到泰诺了,他听到我包里药盒子碰撞的声响,来一句 :“你买这么多药,那些需要的老年人不是就买不到了么?” 我愣在那儿一秒钟,喉咙里有热气往上涌,转身就出门了。
脑子里昏昏的,又气愤又伤心。想着这个活的简单不问世事的人,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就没怎么上过心,家里所有的吃的喝的,药品清洁的,他一样都没操心过。大家都在忙忙乱乱屯粮屯厕纸的时候,也都是我一个人线上线下的买东西。他吃的时候从来都是“再来点,都做了吧“, 转头跟我说,少买点,冰箱里都能吃一个星期了。
他是个丧偶式育儿的爸爸么?绝对不是。带在在的时间,他至少和我是一样多的,甚至还多一些,也是一个超级温柔讲道理好脾气的老公。但我们两在同样全职工作,自己均摊带娃的同时,我比他多出了几乎所有维护这个家庭运转的mental load。平时这个情况已经好转了很多,在我一次次和他谈话之后,家庭分工已经越来越趋于公平。但疫情之中,家庭内部的性别问题重新被打回原形,甚至更加放大。
前两天英国卫报就有一遍文章,讨论在新冠疫情中,女性比男性承担了更多家务和养娃的任物,一朝打回解放前。让我自己反思,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疫情期间女性gatekeeping 的角色空前加强。一切都是有限资源,必须有策略的高效使用。

比如安排食物如何搭配才能最少浪费:爹给在在弄早饭两种cereal配两碗牛奶,再煎个饼,最后浪费一大半, 或者爹说他做饭,就把冷冻的可以放的时间更长的牛排羊排都想拿下来做, 然后很快就要坏的蔬菜不去碰。这些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的“浪费” 都是当下无法承受的。而现在也没有时间慢慢讲方法改想法,妈妈亲力亲为是时间和物质上都性价比最高的。
好在走着走着,心情就放松了很多,这才注意到路上的景色看起来很奇特。天很蓝,新生的叶子很绿,各家院子里的花儿也开的喜人。如此春光明媚生机盎然,这条原本热闹的商业街上行人和车辆却都少的非常不自然。
另一方面,很多饭店里面没开灯,却挂着open的标志,路过的时候甚至能看到里面愁眉苦脸的店员。按照规定,饭店已经禁止堂食,只能外带和送餐。很多饭店可能都会撑不下去,等疫情过去再也不会重新开门了。
我突然想到刚看完的Gods in the Upper Air, 说的是美国的人类学之父Franz Boas和他门下的一个个个性十足又鼎鼎大名的学生们的故事。书中有一段大意是说Boas认为人类学独特的地方是把研究者完全带到一个陌生的社会中, 曾经的一切“常识“都不复存在,这时才能抛下一切旧有的习惯和约束去重新发现和理解。我记得当时被这一段话深深吸引,想起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控制一切变量,而人类学家却把自己丢到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外的环境中去探索,真是刺激。

而我眼前看到的街道,城市,社会,又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样子,一段曾经的常识,生活习惯,各种认知都被颠覆了的时期。那何不把这一切当一场人类学的田野来看待呢?这是多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喧嚣静止,活动凝固,人群回到家中,一切都放缓变安静下来之后,重新观察我们感受已经麻木的生活世界 (life world)。
想着想着,人也走回家了。气还没消,噼里啪啦对在在爹把怨气一股脑全倒了出来。他听完气呼呼的,但又不知如何反驳,于是也穿上鞋出去散心。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争论完轮流“离家出走”的方式。我也就安安心心带着在在一起做饭,还和好友连发了多条语音吐槽了一通。没过多久,爹回来了,谄媚的道歉,氛围立刻又和煦了起来,晚上还讨论了一下接下来的时间分配。
今天醒来,我和爹还讨论,都觉得昨天爆了这么一下其实挺好的。在娃停课的第一周可能很多爹妈都压力爆表,与其憋着攒着,不如释放一下,然后平和的讨论,调整状态。有矛盾不但正常,而且必然,如何解决矛盾才更重要。
疫情对所有家庭都是一段难得的经历,看上去是危机,但也可能是机会。 在这个和寻常日子完全不同的时期, 埋藏的矛盾可能暴发,原有的问题可能放大, 新的理解也可能达成,曾经忽视或遗忘的一些东西可能也重新发光。
就让我玩一次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人类学家, 在常态不再的疫情下,多观察,多体会,多思考。我们生活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什么对我们而言是真正重要的,而什么又是被高估了的。
记录 2
坐标:Boston, Massachusetts 麻省波士顿
州确诊人数(截至发稿):413
记录人:李琴,管理学博士,两个儿子,7岁和3岁
今天18号,星期三,天气晴好。
早上孩子说想出门的时候带些小瓶装的牛奶,“好,马上买!”,一搜,Target断货、Walmart不送货、Amazon至少要等到4月3日之后……,倒吸一口气,扭头对身后的孩子苦笑说,“至少我们囤足了湿纸巾,可以给你搽屁屁~”。
哈佛大学今天的“Community Notifications”公布总共有4例确诊了,说即使你知道他们是谁,也请尊重他们的隐私(respect their privacy)。麻州政府发言人Robert DeLeo今天早上公布麻州政府一位工作人员COVID-19确诊了。剑桥市的Cambridge Health Alliance开始出现医疗物质短缺,向社会征求护目镜和口罩了,想起之前到处微信转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同济医院等7所医院的社会捐赠求助信息,恍如昨日。
昨晚和武汉的父母视频,他们反复说“不要出门,千万不要出门”,两三个月来这一直是我反复跟他们说的话,现在,他们尚未解封,仍处于惊魂未定之中,又要开始为我担心……
现在我也身为父母,懂得为人父母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过这就是人生,就是成长,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从这场灾难中学到什么?
第一,科学家和逆行者是英雄。我们可以呆家自保,他们却要勇担风险、逆行救人。

第二,集体行动才能解决问题。美国文化强调个人成就,但在此危机面前,全球同呼吸共命运,指责、歧视,于事无补,面对公共议题,只能同舟共济。想到这里,又忍不住唾弃川普“Chinese Virus”一百遍!
第三,只要活着,一切都会过去。2003年我的母校出现湖北省首个非典病例,我们几万人的学校封闭一两个月,大家白天去食堂排队领中药汤,晚上听着各个宿舍轮番唱歌,都熬过去了,时隔17年,这次也一样,会过去的。
今天20号,星期五,学校停课已一周,大家也逐渐习惯了新的routine。
我们Revere的确诊案例也从1例增加到3例。市长宣布所有的理发店、美甲店、按摩店、SPA、化妆品店等从昨晚6点开始全部关闭,孩子说,幸好从小到大都是妈妈在家理发,我说,经过这段时间,每个人都会十项全能!
今天上网填了人口普查信息(Census 2020),可想而知此次普查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还是希望每个人都填报,因为这次普查的结果将用于往后十年联邦资金的分配,而医院、学校、交通等公共服务都仰仗这些资金。只要能上网,5分钟内就能完成。
我参与的VITA(The Volunteer Income Tax Assistance)报税项目已确知无法完成预期800个家庭的报税目标了,不过今天已知IRS推迟了报税的截止时间,从4月15日延迟到了7月15日。
前天提到剑桥市的Cambridge Health Alliance开始出现医疗物质短缺,向社会征求护目镜和口罩了,波士顿的一家人发起了“缝口罩项目(Sew Masks Project)”,现在已有超过一千人自带缝纫机自愿加入。发起人Michael Rosenblatt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三个儿女也都是医疗相关专业,他们计划分三步完成符合外科标准的口罩。

第一步是筹备所需材料,第二步是分给所有会缝纫的志愿者在家完成,第三步是将缝好的口罩集中送到医疗机构进行工业清洗。希望下周一(3月23日)能完成第一批口罩,如果顺利,此模式将可全球复制。
记录 3
坐标:纽约州,萨拉托加
州确诊人数(截至发稿):8403
记录人:小硕,社会学和亚洲研究副教授,中国研究首席教授,有一个即将5岁的儿子
美国疫情的数字天天都在攀升,我所在的这个人口密度并不高的小城所在的县截至今天也已经有了14例确诊,而相隔仅30分钟车程的纽约州首府阿尔巴尼已经有43例确诊。
每天打开各个社交媒体的平台几乎都是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和文章,州政府的反应逐步升级,我们大学也从春假延长一周,到要求学生(除有特殊情况外)本周日前全部搬离,余下的学期改为远程教学,老师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网络教学的方案,这对我们这样的讲究面对面教学以及课堂参与互动的文理学院来说尤具挑战性。
在这种情况下再淡定的人也很难不焦虑,而我每天都在思考着自己作为一名在美华人,一名社会学家,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母亲,一名工作着的女性,如何在各种角色之间平衡。
就在两天前,校长的公开信中说我们学校的一个员工被确诊,一时间引发学校其他人的恐慌,包括我自己,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病毒离我们很近很近,但据说该员工一直在校外,所以没有接触传染学校其他人的风险。
就在昨晚,该感染的员工发了一封群发邮件给全体师生员工,声称自己染上新冠病毒是因为一名中国学生,说该学生1月23日返校前在中国曾住院,而返校后学校并没有强制该生去学校的医院检查,说学校只关心那个学生的权利,而置其他人的生死于不顾。问题在于,即使该学生确实感染了病毒,也不可能在时隔近两个月后传给他。
每个人都希望给自己的不幸找到原因,而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为找到替罪羊提供了最简便的途径。从特朗普把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到美国针对华人和亚裔的仇恨犯罪(hate crime)的增多,以及相对应的,中国满天飞的美国阴谋论和永无休止的关于病毒究竟来自何方的争辩,这一切都表明一个本应价值中立的病毒被高度政治化,成为种族歧视、阴谋论、排外等的孵化土壤,为决策者们甩锅提供了便利,而最为讽刺的是病毒扩散的无可控制的全球化和某些人群及政客的去全球化和国家保护主义言论和政策。
在这次疫情中,在美的华人和亚裔迅速从“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变回“黄祸“(yellow peril),充分说明这两种关于亚裔的刻板印象不过是硬币的两面,本为同根,亚裔即使再认同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即使再被同化,也摆脱不了被视作“永远的外国人”。
除了宏观上的国家之争,体制之争,民族之争,因疫情突然触发的远程教学也引发老师们对于结构性不公以及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余下课程的讨论。
学校一开始建议全体老师尽量选择网上同步授课即直播的形式,但很快意识到,学生们回家后将遍布各个时区,不是所有学生随时都能连接上网络,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在校园里勤工俭学也许需要找别的工作而不能按时上网课,又或者家里人很多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里安心上课。
更重要的是,在疫情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根本性改变的这个重要时刻,是否还应该按照原先的课表,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的授课,我们能够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什么样的教学体验,能不能不再增加学生和老师的压力和焦虑以及用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应对疫情和自我反思。
仔细想来,能够安心宅在家里,安静等待上网课,这本身是多么大的幸运,而我们做的每一个政策决定和规则制定都应该考虑中间所包含的假设(assumptions)以及它以哪些人群为基准,又可能以哪些人群为代价。
周二去相熟的一个餐馆老板娘那里取餐。这家餐馆本身是一家泰国菜餐馆,就开在我们的市中心,离我们大学很近,老板和老板娘是中国人,为我校的中国学生特别制作了“秘密菜单”,贴在微信群里,让学生们可以品尝到相对正宗的水煮牛肉、糖醋鱼、红烧牛腩等中国菜,我最近两个月在不想下厨的时候会时不时去订一两个菜。
老板娘告诉我因为逐步升级的疫情,这几天生意惨淡,订单赚的钱都不够付水电费的,更不要说还要养活员工,因此想关店,但考虑到中国学生因为学校食堂关闭没地方吃饭,所以决定再坚持几天,等到学生们离校再关,也正好将进的菜和肉多烧掉一些,否则只能扔掉了。又说,钱没了还可以再挣,保命要紧。她有三个孩子,老大在这边上学,两个小的在国内,本来春节要去接他们回来的,但是因为国内疫情爆发,不敢冒险前去,现在美国这边又爆发,也不知道何时孩子们才能回到她身边。
这周是我们学区公立中小学关闭的第一周,目前的通知是关到4月20日,但很有可能会持续到暑假。很幸运,我儿子上的幼儿园还是开的,但是鉴于公立学校关闭,疫情升级,我们决定从这周起的接下来几周不让孩子去幼儿园了,轮流带娃,静观其变。
我很清楚能够做这个决定是因为我在休学术假,时间灵活,孩子他爸也有在家办公的选择,并且我们可以承受一边交着孩子的幼儿园学费(不会因为不去就退钱),一边在家带娃的经济负担,家里有足够的空间,社区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场所可以供孩子玩耍。
目前为止,在家带娃还算顺利,一起做瑜伽,一起画画,一起做烤苹果,一起读书,一起练字,一起去野外散步,一起骑车,一起泡脚……我觉得自己居然很享受这样和孩子整天相处的时间,明明以前经常一到周末就盼着周一赶快到可以送孩子去幼儿园的!
也不得不感慨孩子成长得太快,如今可以在我烧饭的时候自己专心的画画和写字,能自己做很多事并且很喜欢帮大人忙,会在我帮他忙时说“谢谢妈妈”,学会了洗手时唱两遍生日快乐歌(洗手要洗20秒,据说唱两遍生日快乐歌正好20秒),还知道了病毒的威力以及保持社交距离的原因,但是又会在出门骑车散步看到邻居或小朋友时想要打招呼或交朋友。看到他,我就会对生命,对未来,对人类充满希望。

人性有多恶,就有多善,有多无知丑陋,就有多高贵善良。打败人类的从来不是病毒,而是各种敌视和偏见。愿我们在保持社交距离的同时,心灵更加贴近彼此!
记录 4
坐标:加州(南),千橡
州确诊人数(截至发稿):1243
记录人:Claire,城市规划背景,从建筑规划设计师转行摄影师,儿子五岁
和大多数在美华人一样,我的抗疫之役始于一月底武汉封城。老妈七十多了,一个在上海住着,本来是打算三月让她过来和我们一起过夏天的。武汉一封城,我就着急了,拼命劝说她早点过来。奈何老人家有一些事情没处理完,只好暂定二月中,并定了机票。二月一号川普宣布对中国的travel ban, 我只好取消了机票,在市场上收集口罩寄过去,在淘宝买蔬菜水果送到家,每天和她视频确认状况等等。这算是战疫之役的第一部分。
接下来美国数据开始爬升。到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怎么紧张了。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相信科学,我心里还是很笃定的。而这几天我的补货过程让我对疫情有了直观的了解。
3月12号,家里牛奶和厕纸快没了,送完孩子上学我就去了Costco。之前听说华人区有抢购潮,看看家里米面都不缺,外加离华人区也远,估摸没事。到了Costco门口,有工作人员发消毒纸巾。进去左转,就看到一条长长的排队结账的队伍一直往后延伸过去。
我顺着队伍往后走,过了家具区,服装区,还没走到队尾。这下我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一直走到冷冻区,第一条队伍才结束。这时候我心里OMG已经好几十回了。厕纸区没有厕纸,全部堆满了瓶装水,每人限两箱。面粉还剩五袋,也搬了一袋。队伍很长大家很有秩序,但是也花了快一小时才付完款。
但厕纸还是没买到。我接着去Lowes试试运气。厕纸完全没有了,厨房纸还有几卷,一人限量十卷,我拿了五卷。
继续我的寻找厕纸之旅,下一个店Smart and Final。我找到擦手纸和餐巾纸,实在不行总是能代替吧。一位老大爷走过来,打开擦手纸的箱子,然后自言自语说,这不是我要的,我要toilet paper。我只好投去遗憾和同情的眼光,全世界都在找toilet paper啊!
一直在下雨,我浑身湿漉漉回到家,打开微信local的妈妈群,大家都在找厕纸。我灵机一动去Lowes网上找找,居然有,赶紧下单。虽然有napkin垫底,但还是非常希望这单能寄出来 。经过几天的等待,差一点要怀疑寄不到的时候,这单厕纸终于在16日早上到了,店员好心帮我放在office里面比较隐秘的地方,不然只怕我都见不到它们了。
16号下午接了娃, 带他一起去Trader Joe’s购物。走到冷冻柜,又是数十个OMG, 冷冻食物全空!有个别存留下来的,估计是那些可以请店方重新考虑进货单的类型。

空空的冷藏柜和一盒被嫌弃的食物
17号上午一早,我送娃去学校,回来直奔Trader Joe’s。门口排长队,但是见识过Costco的队伍,这个就不算什么。一人出一人进,每样食物限一人两份。进去直奔水饺区,没有猪肉的了,拎了两包鸡肉的先顶着。鸡蛋拿了两盒, 冷冻蔬菜拿了几包,平时都不吃的东西,现在觉得也先买点吧。

超市门口的牌子上写着:一个向邻居们表达善意的很棒的方式,就是每样东西购买不要超过2件。我们一起来面对!
两次囤货下来,家里食物估计可以顶两周以上。估计等大家都囤的差不多了,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断货了。各大超市还推出早上给老人的特别购物时间段。整个过程中接触到的人都比较友好,感谢帮我搬东西推车和藏厕纸的人,感谢要援助我厕纸和提供信息的朋友们。这个病毒是全人类的病毒,忽略脑残政客的嘴炮,所有人联合起来一直抗疫才是正经。
学校刚刚发来通知,下周停课。下面就要开始和神兽斗争了, 有点发愁也有点期待。
– 往期文章 –
好文章太多,随便往前翻翻你就知道le
疫区记录都4了,你错过了前3没有?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