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亲子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没错,上面图片里这只伤痕累累的手臂就是大姐的右手。还有肩膀、脖子都是被袭击的重灾区,甚至是脸上也有抓伤的痕迹。


搞不好大家还以为我被家暴了,也对,如果被田田咬伤、抓伤也算家庭暴力的话。


小田满15个月以后,突然变得很喜欢咬人,抓人,有时候还会打人。


小田同学咬起人来可真不含糊,一口下去,使出全身力气,一个完整的椭圆形牙印就完成了。这还算好的,有时候她咬住不放,还要把咬住的肉拔起来在牙齿之间摩擦,那才叫一个酸爽,咬完就变成图片上的青紫一片了。田田爸目睹了一次田田咬我的全过程,直呼看不下去,看着都疼!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这还不算完,千万不能穿精贵的衣服,分分钟被田田的伶牙俐齿咬抽丝。她喜欢咬起我的领口,然后使劲把头往后仰,直到衣服从她牙齿的反复摩梭中嘎嘣一下弹出来为止,然后再来一口。


好几件心爱的衣服已经葬身于田田的牙齿之下。


更令人崩溃的是,田田是那种越挫越勇的小孩,你越说不行,越是阻止,她就越要尝试。


我说:“田田,不许咬人!”


小田会立刻非常认真的点点头,诚恳的回答:“嗯!”


话音未落,又来一口。


这可咋办?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小宝宝为什么咬人、打人?


宝宝每个年龄段的每种行为,都事出有因,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宝宝,了解了原因,才好对症下药。


01

长牙期,牙龈不舒服


宝宝在4-6个月就开始长牙了。田田是我们小区出牙最早的宝宝,刚过4个月就出了第一颗牙,现在我们已经长满12颗牙了。长牙期的宝宝牙龈会很不舒服,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只好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发泄出来。


这时候的咬人,是宝宝的生理需求,完全可以理解,也不必焦虑。给孩子准备好咬咬胶、安抚奶嘴、磨牙棒就行。小田同学8-10月龄牙齿猛长时,吃掉了6盒磨牙棒。过了那一阵儿,就好了很多。


02

探索世界


宝宝一岁以后,大动作和精细运动都得到更大的进步。他打人、咬人、扔东西,都是在自己探索周围的世界,体验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会导致的结果。


这样的打人和咬人,与大家担心的“攻击性行为”没有关系。


比如我们这次去海南旅行。一般是田田爸开车,外公坐副驾驶,外婆、田田和我坐后排座。


除了正在开车的爸爸,田田不碰,也够不着,田田会时不时打外婆的手臂一下,或是向前探出身子,打外公的手臂一下,然后期待着外公外婆的反应。如果外公回头看田田,或者外婆以双手捂脸再打开这种躲猫猫的游戏回应田田,田田就会高兴得哈哈大笑。要是外婆没有回应,田田还会再打外婆手臂,等外婆看过来,她就自己捂住小脸再打开,提示外婆和她玩这个游戏。小小年纪,就会撩人陪她玩,太可爱了,外公外婆都被逗乐了。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03

表达情绪


宝宝从两三个月开始就会有各种情绪了。大约在18个月左右,宝宝就开始有强烈的自我感受和自我意识了。不仅仅是喜怒哀乐,就连羞怯、窘迫、内疚、嫉妒这些较为复杂的情绪,他们也能有所体会了。


比如田田。不知从哪个时候开始,她拉臭以后,很讨厌我们给她换尿不湿,碰都不让碰。一碰她就会激动的大叫抗议,全身挺直。小家伙开始害羞了。


这么多情绪,无法用语言顺畅的表达出来,自然就只能用打人、咬人这类肢体语言了。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田田这一阶段咬人有以下特点:


第1, 只咬妈妈,不咬其他人;


第2, 咬妈妈的时候都是情绪比较高兴激动的时候。生气和抗议的时候,她一般是大叫,而不会咬人。


第3, 在她高兴的时候,会喜欢拍打外婆或者阿姨的头,然后贴脸亲亲。


田田这一阶段的咬人、打人,主要是想表达愉快、喜欢和激动的情绪。


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宝宝则可能是在生气、愤怒、或者嫉妒、求关注的时候咬人和打人。


不同的原因导致的攻击行为,处理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了解宝宝打人、咬人的原因,是第一步。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我们避免这样做


01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看着我被咬的惨不忍睹,田田爸开玩笑的说:“你也咬回去。你狠狠咬田田一口,让她记住被咬的剧痛,下次就不会咬人了。”


真能这样吗?且不说小宝宝那么粉嫩,实在下不去口;这种以牙还牙的行为真的能起到让宝宝“长记性”的作用吗?不仅很有可能记不住,反而让宝宝觉得大人也会这样做,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02

忍受不作为


既然宝宝长牙齿难受,口欲期用咬人要东西来感知世界,这一切都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就应该默默忍受被咬,等待着孩子长大一些自然变好吗?放任只会让宝宝觉得自己的这种咬人、打人的表达方式是正常行为,没有错误,愈演愈烈,变成一个常态。同时也忽视了宝宝的情感需求。


03

反应过度


如果宝宝出现打人、咬人的行为,大人表现得特别生气或者情绪激动,宝宝要么会因为充分引起了大人的关注而觉得很好玩,下次觉得被忽视的时候还会再犯;要么受到惊吓,产生恐惧感。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光说“不可以”还不够

我们还可以做这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

当然是及时制止,但不回应


用平静而坚定的语气告诉宝宝,咬人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不要有任何表情回应,更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的回应很有趣。


仔细观察宝宝咬完你以后,一定是看着你,等着观察妈妈的反应呢。如果你觉得并没有那么疼,笑着说他是小淘气,那么他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受到鼓励,立刻再来一口。


即使平静而坚定的告诉宝宝,不可以,咬人不对,宝宝还是完全有可能听不进去。就像我上文中提到的,田田就属于这样的孩子,越说不,她就越想要。所以在告诉田田,咬人不可以的同时,我还把被她咬红的手臂举起来让她看。


“田田,你看,妈妈都被你咬伤了,真的好痛!”


喜欢看五味太郎“找不同”绘本的田田一眼发现妈妈手臂上的红肿,指着自己咬红的地方,大声说着“哦!”

接下来,为了加深她的印象,让她承担一定的后果,我继续跟她说:“快来帮妈妈揉揉,妈妈好痛哟!”


田田赶紧伸出小手,轻轻抚了抚刚刚自己咬过的地方。接下来的一天,田田都没有再咬我。


但之后她忘记了,兴奋的时候还是会偶尔来一口,我照样会把上面的整个过程复习一遍。慢慢的田田就明白了,现在咬我的情况少了很多。


第二步

和孩子共情


前面和大家讨论过,孩子打人或者咬人的原因很多,我们搞清楚具体原因以后,一定要先和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帮助孩子解决令他焦虑、担忧或者生气愤怒的事情,平复情绪。


身边一位同事告诉我,她孩子两岁多,一遇到自己能力做不到又很想做的事,就着急上火,甚至自己打自己。这个具体的情况里,孩子的打人行为也不是攻击性的,而是发泄对自己能力有限的挫败感。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帮助孩子一起完成他想做的事,让孩子冷静下来。


问题解决以后,再和孩子复盘,让孩子明白打人不对且没有用,找到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


第三步

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情感表达


比如开心时可以鼓掌,但不可以打人咬人;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拉拉手、抱一抱、贴贴或者亲亲脸,但不可以咬人;


生气时,可以大声表示抗议,但不可以打人咬人。


谈到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情感表达,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绘本“请你像我这样做”系列。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牙不是用来咬人的》


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就是没有迂回、复杂的大道理,而是直接给出正确的示范,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向正确的习惯靠拢。


打个小广告


喜欢的亲们别着急下手,我们姐妹已经在向当当申请书单福利!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这次打折力度很大,大姐、二姐想买的书都已经放在本次当当六一活动的“雷家两姐妹图书专场”中了,上面提到的两本《手不是用来打人的》《牙不是用来咬人的》也参加了本次专场优惠活动,折上折,还有满减优惠卷,还有很多不错的品种,我们姐妹正在紧张慎重的给大家筛选中。


预计明天就能领取优惠卷了,大家记得明天来领取,数量有限,千万别错过哈!被小田又咬又打了N次后,我找到了这套制“敌”对策



雷家两姐妹
雷家两姐妹
名校毕业、混迹出版圈多年的互掐亲姐俩,又有了6岁胖萌和2岁憨田小姐俩。加入我们的姐妹趴,把出版圈内人的私藏童书和育儿日常掰开了揉碎了和你分享。我们提供0-12岁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教育新知|童书书单,让当妈的生活不慌不忙、有酒有诗。 公号:雷家两姐妹 微信号:Reading_girls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