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新书,四个小众书店和一档综艺
作者 | 小乐
最近接二连三看到曾经给我感动和知识的,我写在文章里的一些英文书纷纷被引进上市。而一些中文版的书名或封面和英文版变化很大,不容易被发现 (欢迎吐槽)。于是想着不如干脆写一篇文章来推荐吧。
需要在开头说明的是:
1. 你会在这篇文章中看到6本新出版的中文书。它们是我曾基于英文版写过笔记,也非常喜欢的书籍。不卖书,非商业合作。
2. 这其中大部分的中文版我没有通读过,所以中文翻译质量我不确定,欢迎读过的同学留言告诉大家。
3. 我也会推荐几家常光顾的独立书店,它们由真正的爱书人经营,书品非常好。要明说的是,我的推荐完全出于个人喜欢,不是商务推广。实际上,有几家书店我只是顾客,都不认识店主。
4. 最后,我憋不住要推荐一档情感综艺嘎嘎嘎嘎。
最最后,写了将近4年公号的我,一个技术白痴,终于开通了赞赏!并且,为了开这个赞赏账号,还不得不改了自己的名字。有没有人告诉我,这个名字设置了可以更改的?
6本新书


《兰花和蒲公英》
The Orchid and The Dandelion
这本书我2019年特别喜欢,写进了年度总结,想一直想好好写笔记却迟迟没写完。作者W. Thomas Boyce, MD, 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儿科医学和精神病学杰出教授。这是一本我眼中理想的科普书。一方面,它很严谨,来自一辈子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一流学者。另一方面,也有充沛的情感和吸引人的故事。所以从知识和感情两方面,我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Boyce教授用这本书写出了自己的家族史和一个学者一生的研究史。而在这两条主线背后的,是一个学科的发展轨迹。对儿童的科学研究在上世纪初被优生学占据,然后行为心理学崛起,否定了出身论,认识到后天环境和养育方式的重要功能。再往后,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研究兴起,直到近些年,科学家不再争论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决定了儿童发展轨迹,而一致认为是先天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表观遗传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热起来的。
兰花和蒲公英是很多人听说过的对于儿童对环境敏感度不同的分类, Boyce教授在这本书里展开对这对概念的挖掘,并且清晰的解释了表观遗传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让我们对自己,对孩子的发展有了一层全新的认识。他也明确指出,兰花和蒲公英不是一个明确对立的概念,而是一个延续的谱系。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总体通畅宜易读,但是有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在测耳温的部分把左右耳有几次弄颠倒了,这是很遗憾的。但总的来说,非常推荐。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在成长合作社过去三年我写过的文章中,“不听话和发脾气,是孩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对我是很特别的一篇,因为在那之前,我基本上只写单本书的读书笔记。原因当然是因为我希望和中文读者分享高质量的英文养育书籍,但也因为我还不太有“自己的观点”, 所以总结和转述“专家”的文字让我觉得安全。
只有我自己知道,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尝试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方向,提炼不同书中最精彩和有价值的部分,不再只做转述者,而是一个创作者。
这次尝试虽然不容易,但是值得的。从19年发出一直到现在,依然有家长告诉我这篇文章对她们帮助很大。这让我知道这样的创作是有意义的,用心写作好的主题文章是有长久的价值的。
而触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很重要的一本书,就是这本《也许你该找人聊聊》。我读这本书时几度落泪,Lori Gottlieb把作为心理治疗师和病人两种角色所看到的经历对一个人生命的深刻影响写作的淋漓尽致。文中的几个案例,会让每个人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更加理解自己的人生。
所以看到它的上市,我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拿着大喇叭来推荐。通过在山猫的群里和这本书编辑的沟通,我知道她们有很用心的做这本书。也有朋友已经看过,对中文版很喜欢。替作者开心。


《游戏天性》
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 Cards
这本书的英文版我在很多群里推荐过,是三个一线研究者对婴幼儿天然的学习机制进行解释的书籍。我曾写过“数学启蒙家长啥都不用做?没错!”就关于此书,所以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终于看到中文版引进了,翻译质量据看过的朋友说还行。
对是否要给孩子早教,怎么给孩子启蒙有疑问的家长,请你们看看这本书。


《升维阅读》
Reader, Come Home
这本也是几年前刚出版时我就看过,并且爱到不行,以至于不敢贸然写笔记的一本书。作者Maryanne Wolf是阅读和大脑,儿童阅读和语言发展领域权威的学者,曾经写过阅读和大脑发展话题中畅销的《普鲁斯特和乌贼》。
同样,这也是一本有料又美好的非虚构。Wolf教授对大脑如何发展出阅读回路,深度阅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儿童的阅读能力如何养成,在数码时代如何和做出阅读选择等方面做了深入剖析。整本书以作者向读者写信的方式呈现,大量经典文学作品穿插其中,阅读体验无比美妙。
我在和全家一起开车去优胜美地的路上听的前几章,本来枯燥的长途驾驶变的欲罢不能。到现在我都记得那种心里极静谧,脑中又极热烈,仿佛听书听出了心流的感受。
这本书的中文版书名和封面和英文原版比起来,都变得有点莫名其妙。我没有看过中文版,不确定翻译质量,但是山猫群里有朋友看过觉得不错。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Why We Sleep
这本书在米国刚一出版就成了热门,比尔盖茨号称改变了他的睡眠习惯。我以前没想到我们每一天都在做的如此世俗又寻常的事情原来有这么多学问和影响。睡觉对我们从头到脚,从心理到智商到健康全面影响都有着巨大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对睡觉充满敬意和虔诚心。用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作者Matthew Walker的话来说,睡觉不是一个无意义的浪费时间,而是一个积极参与的,内涵丰富的活动。
而书里提出的一些经科学验证帮助睡眠的方法,也确实对我有效。所以,去读这本书,然后好好睡觉吧。
这本书的中文版我没有读过,希望它被善待。


《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
Raising a Secure Child
无论是安全感还是依恋,可能都是心理学领域研究最充分,也最被流行文化扭曲和被大众误解的概念。这本书是美国一个老牌的基于依恋理论进行家庭干预项目的组织,Circle of Security的三个创始人合作写作的。内容靠谱详实,语言通俗易懂。这应该是中文书里关于安全感和依恋理论权威书籍。强烈推荐一下。
Again , 这本书的中文版我没有读过,希望它被善待。
四个书店
好了,说完了书,来说说书店。Again, 所有推荐都没收一分钱。推荐纯属因为我喜欢,也希望有更多人看见和支持这样的独立书店。
猫头鹰书店 (公号:猫头鹰森林)
猫头鹰书店的店主是离开多年编辑岗位,自己读书,选书,试图把更多高质量的小众书带给读者的“怪阿姨”。
阿姨的阅读面很广,从文学、科普、绘本、人文社科、无所不包。我很难想象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是怎么做到拍视频,大量阅读,写文章,运营社群,做共读活动,时不时还打捞一些绝版书等等这么多事儿的。希望阿姨多休息一点,也希望有更多人支持她这样的职业尝试。
猫头鹰书店有同名的公众号,这里是她的店铺二维码。

月巷儿童书店(公号:莲漫文化LINMIND)
这是英国Tales on Moon Lane儿童书店在南京的分店,主要经营英文原版绘本和儿童书籍。店主Jessy来过山猫的群里做分享,她对于英国书店的广泛了解和深入思考让我印象深刻。开在南京的这家店也很有自己的气质。我在她们公众号的图片里也经常见到很新的绘本上架。推荐南京本地和来旅游的朋友带孩子去逛逛。图片来自朋友Fan。

参差书店和乐开书店 (公众号同名)
这两个书店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都是选品独特,销售新书和二手书,让我看到更多美好的中文书的小而美书店。我在朋友圈经常看到她们给书一本一本的拍照,推荐。这种笨笨的方式背后是大量的人力投入,微薄的利润和爱书的人。虽然不认识她们,但依然想帮他们做做宣传。


一档综艺
好啦,最后跑题推荐一档综艺。我平时基本不看综艺,但最近无意间在微博看到了“再见爱人”,找来正片看的唏嘘不已。这是一档给成年人,或者说中年人看的情感综艺节目。它拍出了当激情退去,走进琐碎的磨人的生活后疲惫又眷恋,怀念又绝望,在坚持和放下间挣扎的两个人的样子。

尤其吸引我的,是每个人的真实和复杂。他们勇敢的暴露自己的脆弱,愤怒,愚蠢,宽容,洒脱,歉疚。他们真真切切的爱过,也如此真实的痛苦着。这在很多小美好,小清新或者炫酷搞笑的真人秀节目中是无法看到的。
而每个人都让人心疼,哪怕KK和老王的很多言论让人生气,我依然无法对他们讨厌一分。我看到的,是女性的大步前进和男性依然被保守的性别观紧紧的捆绑。章贺已经是三个男人中最松弛也善解人意的一位,但仍然时不时抛出类似“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人就是要被呵护的”,“你要她生孩子这个要求不过分” 这些老爷们儿话。
你能很清楚地看到保守的性别观在这几个男人身上深深的烙印,对他们造成的伤害:他们要面子,要孩子,要理性和效率,同时不会沟通,难以共情,固执己见,并且最终受困于此。
可能因为相比较而言,对于性别偏见,女性是比较单纯的受害者,而男性既是获益者也是受害者,所以前者更没有顾虑的去反抗和解放,而后者被更错综复杂的捆绑,也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挣脱。
“我爱你”是很容易说出口的三个字,“爱的能力”却是另一件难得多的事情。而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人生。
最后,都看到这了,留言、转发、点击“在看”,还是赞赏,你看着办喽~
1
END
1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