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亲子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众所周知,我和老姐出生在一个正宗的教师之家:


老爸是物理老师、老妈是语文老师。


不仅这样,我们长辈里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师:


外公是大学数学教授,外婆是高中生物老师,伯伯教物理、舅舅教数学、姨妈是教导主任……


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寒暑去哪个亲戚家串门他们都放假,搞得我还以为全世界工作都有寒暑假啊~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段子手”外公擅长的科学兴趣引导课,学生们听入迷咯~


所以,你们别看胖萌还是个幼稚园中班小豆包,但家里各个科目的学科带头人,我们都已配齐!


这不,姥爷在胖萌不到2岁的时候,就开始发光发热,传授“物理”真经了!


这么早就搞科学启蒙,是不是有点扯?


接触一门学科时间是不是过早,主要取决两点:能力和兴趣。


能力嘛,说白了就是咱教的东西会不会太难,娃是不是学得会?


兴趣就不同,让娃学这个,TA有动力吗?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两岁的胖萌,跟着公公看科学小实验的视频,那时候她第一次听说“七色光”和“光的原理”


科学,并不只是一些具体的知识。它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素养。


所以,姥爷给胖萌做启蒙的时候,只有俩目标:


1、学会提问,培养科学脑

2、激发求知欲、拒绝手残党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先说科学脑 


一个苹果从树上嘣的一声砸下来。


你在想,“这个苹果能吃吗?”这是吃货脑。


她在想,“这是哪个小男生干的恶作剧?”这是恋爱脑。


牛顿在想,“为什么苹果会由上至下垂直掉落?”这是科学脑。


而思考一个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从来不是天生的,它需要训练和培养。


我们家姥爷,就充分利用胖萌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向胖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冬天里开车出门,车窗上会凝结一层雾气。


这时候,公公就会借机发问:“萌萌,你看,车窗上是不是有水汽,车里怎么会有水啊,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这时候,公公就借题发挥,给萌安利了什么叫“空气的液化”。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吃饭时公公问,这些水汽是哪里来的?胖萌自己咔嚓了照片要回家研究~


去餐厅吃火锅,辣锅的一边会先沸腾。


姥爷又针对贪吃萌启发式教学:“有辣油的这边可以先吃哟!”吃货胖萌一看自己的三鲜锅还没鼓泡泡,赶紧问姥爷:”为什么辣的这边先冒泡泡,而不辣的还要等半天啊?


姥爷分别舀了一勺汤在两个碗里,不紧不慢的说:你看,辣乎乎的这边是油,不辣的那边是水,油的沸点比水低……


去公园放风筝,起风了风筝才会飞。


在家洗澡,浴盆里的小鸭子能浮起来,毛巾却沉下去。


矿泉水的瓶盖侧面,总是会有竖线一样的纹路。


浴室瓷砖上,有水就会很容易滑倒。


汽车加速人会后仰,汽车减速人会前倾……


生活中的物理科学,随处可见。


你也许怀疑一个才一两岁的娃,学什么物理?哪里能听得懂?


但其实,不把看到的东西当成理所当然,追问一句“为什么?”这就是科学脑!


“鸡蛋从外面打破,就是餐桌上的食物,从里面打破,就是鲜活的生命。”


我们的传统教育太重结果,希望从结果上评判学到了什么,但其实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以后能持续自律学习的王道啊!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再说亲身体验,动手操作


没有什么学习,比切实的体验让人印象更深刻。在我家,能动手的,绝对不靠说的——


01

游戏玩起来


家里的窗帘一拉,顶灯一关,一双手+一个手电筒,手影游戏就能玩起来啦!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我家姥爷比较能带动气氛,每次还加点儿乡土草原情的背景音乐~


播完音乐,就开始和胖萌一顿比划手影,他负责比“小鸟”“小狐狸”“小狗”(emm~姥爷就会这三种)。


外婆负责当拿着手电筒的工具人。


胖萌呐,就负责跟着影子跑、抓住手影,现场场面要多闹就有多闹。


一通疯玩儿下来,胖萌汗流浃背。


而“光沿直线传播”这一个小小的知识点,胖萌也肯定是记到心底里去了。


“姥爷,那要是没有光线会怎么办呢?”嗯,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要知道没有光线会怎么样,需要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挑战,这位同学,你准备好了吗?“



嗯,这就是姥爷想出来的让萌体会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可不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两眼一抹黑”嘛~~


02

科学馆逛起来


当然,只从游戏的角度搞科学启蒙太费人了。


上次祖孙俩“疯玩”光线组合游戏以后,胖萌嗓子都叫哑了,缓了整两天~


所以,姥爷也会开启参观型学习的模式。科学馆当然是不二之选啊~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19年我们在新加坡科学馆,左边是公公带3岁多的胖萌体验静电、右边是镜子迷宫~


一般来说,科学馆里总会有一些特别好玩儿的体验项目。


姥爷展示的“潜移默化教学大法”是先体验,在体验的时候强化和知识相关的关注点。


比如,玩儿镜子迷宫的时候,就带着胖萌看一看,镜子里面无数个自己是怎么变出来的~


先用手指自己→然后指对面的镜子→继续指镜子里的自己又到了哪个镜面,直到自己区分不出来为止。


这个时候,姥爷就开始提问:现在,镜子里有几个萌萌?


胖萌答:有很多很多个。


姥爷继续:那这些小萌萌都是哪里来的?


胖萌答:都是镜子里传来传去传出来的!


姥爷再问:那镜子为什么会把你传去呢?


胖萌再答:她们都是因为光的反射变出来的我!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你看看,这教学效果,杠杠的~


在这里二姐给大家伙划个重点:


启发式提问,给孩子们做科学启蒙时尤为重要。


我们问题时候要从能看到现象入手,一步一步切入,然后让孩子回答出来解释的原因。


如果,我们把它变成一个知识点,干巴巴的提问内容,那学诗歌和学科学有什么差别呢?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03

实验做起来


“电灯为什么能亮?”


“跑马灯为什么能跑起来?”


遇到这样的问题,没有比实验更好的解决办法啦!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4岁的胖萌,跟着公公一起做实验。


当然,对于3-4岁的小豆丁来说,要做好实验可不容易。


这需要手把手的指导,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别心急!


即使慢一点,关键的步骤也一定要娃自己完成。


等实验完成以后,还一定还要给娃来个360度巡演,孩子的学习收获,必须展示!


科学启蒙进阶暖心缩略版

1-2岁:注意培养观察力,培养爱思考、爱提问的思维习惯;


3-4岁:注意用游戏来渗透小知识,一个游戏只解释一个小小的知识点;


5-6岁: 可以开始做一些小实验啦,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上都培养出独立的空间。自己琢磨完成的事儿,所学会的东西一辈子不会忘掉。



当然,上面所有的心得的核按钮是,有一位像wuli姥爷一样,有趣有耐心的灵魂工程师~~O(∩_∩)O哈哈~


二姐的碎碎念

在很多学科类的学习上,我们都会关注:


学**内容应该什么时候开始,生怕错过孩子学习敏感期。


但真相是,孩子对一件事、一门学科是不是敏感,很大程度来源于个体天赋和家庭环境。


千万别觉得,孩子识字、算术学晚了一点就会掉队。


真正决定孩子以后学习实力的,其实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而很多知识,都会在不同的阶段、学习到不同的深度。


而早一点埋下对科学的小种子,总会在孩子长大的时候,收获惊喜。


当然啦,我们家鸡“物理”是因为在资源上有个物理姥爷,资源不贵,不用浪费。


那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特资源包”,家长们的特长就是孩子的一手资源!


你有什么是从小就开始给娃学的秘笈?


一定在留言区贡献出来啊,育儿好方法咱远程共享!


当两岁孩子开始搞物理实验,我乐晕了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雷家两姐妹
雷家两姐妹
名校毕业、混迹出版圈多年的互掐亲姐俩,又有了6岁胖萌和2岁憨田小姐俩。加入我们的姐妹趴,把出版圈内人的私藏童书和育儿日常掰开了揉碎了和你分享。我们提供0-12岁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教育新知|童书书单,让当妈的生活不慌不忙、有酒有诗。 公号:雷家两姐妹 微信号:Reading_girls
RELATED ARTICLES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