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和老姐出生在一个正宗的教师之家:
老爸是物理老师、老妈是语文老师。
不仅这样,我们长辈里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师:
外公是大学数学教授,外婆是高中生物老师,伯伯教物理、舅舅教数学、姨妈是教导主任……
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寒暑去哪个亲戚家串门他们都放假,搞得我还以为全世界工作都有寒暑假啊~

“段子手”外公擅长的科学兴趣引导课,学生们听入迷咯~
所以,你们别看胖萌还是个幼稚园中班小豆包,但家里各个科目的学科带头人,我们都已配齐!
这不,姥爷在胖萌不到2岁的时候,就开始发光发热,传授“物理”真经了!
这么早就搞科学启蒙,是不是有点扯?
接触一门学科时间是不是过早,主要取决两点:能力和兴趣。
能力嘛,说白了就是咱教的东西会不会太难,娃是不是学得会?
兴趣就不同,让娃学这个,TA有动力吗?

两岁的胖萌,跟着公公看科学小实验的视频,那时候她第一次听说“七色光”和“光的原理”
科学,并不只是一些具体的知识。它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素养。
所以,姥爷给胖萌做启蒙的时候,只有俩目标:
1、学会提问,培养科学脑
2、激发求知欲、拒绝手残党

先说科学脑
一个苹果从树上嘣的一声砸下来。
你在想,“这个苹果能吃吗?”这是吃货脑。
她在想,“这是哪个小男生干的恶作剧?”这是恋爱脑。
牛顿在想,“为什么苹果会由上至下垂直掉落?”这是科学脑。
而思考一个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从来不是天生的,它需要训练和培养。
我们家姥爷,就充分利用胖萌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向胖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冬天里开车出门,车窗上会凝结一层雾气。
这时候,公公就会借机发问:“萌萌,你看,车窗上是不是有水汽,车里怎么会有水啊,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这时候,公公就借题发挥,给萌安利了什么叫“空气的液化”。

吃饭时公公问,这些水汽是哪里来的?胖萌自己咔嚓了照片要回家研究~
去餐厅吃火锅,辣锅的一边会先沸腾。
姥爷又针对贪吃萌启发式教学:“有辣油的这边可以先吃哟!”吃货胖萌一看自己的三鲜锅还没鼓泡泡,赶紧问姥爷:”为什么辣的这边先冒泡泡,而不辣的还要等半天啊?
姥爷分别舀了一勺汤在两个碗里,不紧不慢的说:你看,辣乎乎的这边是油,不辣的那边是水,油的沸点比水低……
去公园放风筝,起风了风筝才会飞。
在家洗澡,浴盆里的小鸭子能浮起来,毛巾却沉下去。
矿泉水的瓶盖侧面,总是会有竖线一样的纹路。
浴室瓷砖上,有水就会很容易滑倒。
汽车加速人会后仰,汽车减速人会前倾……
生活中的物理科学,随处可见。
你也许怀疑一个才一两岁的娃,学什么物理?哪里能听得懂?
但其实,不把看到的东西当成理所当然,追问一句“为什么?”这就是科学脑!
“鸡蛋从外面打破,就是餐桌上的食物,从里面打破,就是鲜活的生命。”
我们的传统教育太重结果,希望从结果上评判学到了什么,但其实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以后能持续自律学习的王道啊!

再说亲身体验,动手操作
没有什么学习,比切实的体验让人印象更深刻。在我家,能动手的,绝对不靠说的——
01
游戏玩起来
家里的窗帘一拉,顶灯一关,一双手+一个手电筒,手影游戏就能玩起来啦!

我家姥爷比较能带动气氛,每次还加点儿乡土草原情的背景音乐~
播完音乐,就开始和胖萌一顿比划手影,他负责比“小鸟”“小狐狸”“小狗”(emm~姥爷就会这三种)。
外婆负责当拿着手电筒的工具人。
胖萌呐,就负责跟着影子跑、抓住手影,现场场面要多闹就有多闹。
一通疯玩儿下来,胖萌汗流浃背。
而“光沿直线传播”这一个小小的知识点,胖萌也肯定是记到心底里去了。
“姥爷,那要是没有光线会怎么办呢?”嗯,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要知道没有光线会怎么样,需要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挑战,这位同学,你准备好了吗?“
嗯,这就是姥爷想出来的让萌体会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可不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两眼一抹黑”嘛~~
02
科学馆逛起来
当然,只从游戏的角度搞科学启蒙太费人了。
上次祖孙俩“疯玩”光线组合游戏以后,胖萌嗓子都叫哑了,缓了整两天~
所以,姥爷也会开启参观型学习的模式。科学馆当然是不二之选啊~

19年我们在新加坡科学馆,左边是公公带3岁多的胖萌体验静电、右边是镜子迷宫~
一般来说,科学馆里总会有一些特别好玩儿的体验项目。
姥爷展示的“潜移默化教学大法”是先体验,在体验的时候强化和知识相关的关注点。
比如,玩儿镜子迷宫的时候,就带着胖萌看一看,镜子里面无数个自己是怎么变出来的~
先用手指自己→然后指对面的镜子→继续指镜子里的自己又到了哪个镜面,直到自己区分不出来为止。
这个时候,姥爷就开始提问:现在,镜子里有几个萌萌?
胖萌答:有很多很多个。
姥爷继续:那这些小萌萌都是哪里来的?
胖萌答:都是镜子里传来传去传出来的!
姥爷再问:那镜子为什么会把你传去呢?
胖萌再答:她们都是因为光的反射变出来的我!

你看看,这教学效果,杠杠的~
在这里二姐给大家伙划个重点:
启发式提问,给孩子们做科学启蒙时尤为重要。
我们问题时候要从能看到现象入手,一步一步切入,然后让孩子回答出来解释的原因。
如果,我们把它变成一个知识点,干巴巴的提问内容,那学诗歌和学科学有什么差别呢?

03
实验做起来
“电灯为什么能亮?”
“跑马灯为什么能跑起来?”
遇到这样的问题,没有比实验更好的解决办法啦!

4岁的胖萌,跟着公公一起做实验。
当然,对于3-4岁的小豆丁来说,要做好实验可不容易。
这需要手把手的指导,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别心急!
即使慢一点,关键的步骤也一定要娃自己完成。
等实验完成以后,还一定还要给娃来个360度巡演,孩子的学习收获,必须展示!
当然,上面所有的心得的核按钮是,有一位像wuli姥爷一样,有趣有耐心的灵魂工程师~~O(∩_∩)O哈哈~
二姐的碎碎念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