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闺蜜聚会,大家都在为同一件事发愁:
在家能说会道的孩子一出门,就哑口无言了。
一个闺蜜说:
“我家小妞,特别爱买买买。
哪怕是逛故宫或者博物馆,她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去纪念品销售处买东西。
但是,前提是我帮她去买。
你让她自己去问店员买,那她宁可强忍着放下爱不释手的东西,转身走开,也不愿意开口。”
另一个闺蜜说:
“可不是吗。为了锻炼孩子自己去买东西,我专门准备了零钱。我告诉她家里今天开饭必须有香菜,两根就行,让她下楼去小区里的便利店买回来。
结果她溜溜去了三次:
第一次去,买回来芹菜;
第二次去买回来蒿子杆;
她拿不准,宁可一趟两趟上楼下楼跑得大汗淋漓,也不愿意向店员寻求帮助。
第三次终于买回来了,但不是两根,而是一大把!
原因是这样就不用跟人沟通找钱了。”
让孩子自己上街去买东西,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怎么就这么难?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本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那时候还没有小田,但看到这个故事时,我的心真有被戳到的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那个站在家附近文具店柜台前的自己,手里紧紧攥着花了很久才凑齐的零花钱,想买一支喜欢的彩笔。
却是憋红了脸也不敢上前一步和陌生的店员说话;
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刚要开口,却又被人家抢了先。
到最后也没买成,又沮丧的独自回家了。
其实,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来说绝非易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弟弟在哭闹,炉子上还点着火,妈妈要安抚弟弟、忙做饭,却发现没有牛奶了;
实在走不开,只好让美依独自帮忙去买一下。
五岁的美依激动得“跳了起来”,充满自信的说:“能!我都已经五岁了。”

故事发生在日本一个宁静的小镇上,路上行人不多、车也不多,整条街上,我们只看见一辆自行车、一辆电动车以及一辆汽车,危险系数不算大。卖牛奶的小卖部就在街不远的转角处。

然而美依去买牛奶的这一路,仍然是一波三折。
美依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1.路上遇到自行车冲过来,美依吓得赶紧贴到墙角;
2.被石头绊了一下,摔倒了,却顾不上疼,而是紧张妈妈给的硬币滚走了;
3.赶紧去一个一个找硬币;
4.小店里没有人;
5.大声喊还是没有人出来;
6.被墨镜叔叔抢了先;
7.被胖大妈挤到一边;
……

美依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美依遇到的困难 |
美依的应对 |
1.路上遇到自行车冲过来 |
她虽然紧张,却仍能连忙紧紧地贴到墙上躲避自行车 |
2.被石头绊了一下,摔倒了 |
她没有哭,反而因为担心滚走的钱,坚强地爬了起来 |
3.钱滚走了 |
她没有灰心,来来回回找了几圈儿,找到后又劲头十足地朝着斜坡上头跑去 |
4.小店里没有人 |
她可以深吸一口气,发出自己的声音 |
5.大声喊还是没有人出来 |
她手握拳头,继续等着 |
6.被墨镜叔叔抢了先 |
被墨镜叔叔抢了先 |
7.被胖大妈挤到一边 |
她大声得连自己都吓了一跳,喊出:“我要买牛奶! ” |
当小卖部的老婆婆终于注意到她时,她终于松了口气,眼泪实在忍不住掉了下来。

这眼泪是忍了很久的:


很多时候,当大人当久了,那种小孩子时,心里因为不熟练带来的恐惧不安,我们早就忘了。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这还不简单吗?
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背诗、讲英语,这根本没什么!
第一次自己用马桶、系鞋带、穿衣服,怎么还能学不会呢?
我们常常误会那些小时候经过反复练习才掌握的事,从来就是轻松的。
但其实,孩子向前走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都是从0到1的飞跃!
所以,请一定要珍惜和善待孩子的每个第一次,观察他、体谅他、默默地给予帮助和支持。
第一、俯下身,用孩子的视角去发现,这件事情有多难。
也许你觉得孩子从几米远的地方走向你的怀抱,这并没有多难。
但是看看《小桃子在赶路》吧。
走到妈妈怀抱里的这一路,对她来说漫长又艰辛:
上坡又下坡,摔了跤、奋力推倒了大熊般巨大的内心恐惧才终于迎来了妈妈的温暖的双臂。

如果觉得孩子学说话慢,不妨试着让自己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如果觉得孩子写字握笔练不好,不妨试一试用左手写字。
试过以后你会发现,原来,即使当了老爸老妈,孩子第一次做的事情,如果换做自己第一次做,也还会陌生又费力。
所以,先蹲下身来,体会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的不容易,和孩子产生共情了,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抚。
第2、 告诉孩子世界的真相,陪她去面对
你们有没有喂药之前,告诉孩子药不苦?
打针之前,告诉孩子打针不疼?
尽管孩子小时候,我们还有能力尽可能的去保护他,避开外界对他的干扰和伤害,可是等到孩子大一些了呢?
我们不可能永远把孩子栓在身边,用温室把他保护起来。
所以,耐心的去让孩子体验真实的世界,让他充分了解自己的第一次尝试将会面临什么,这样孩子在真正面对的一刻,就不会那么不知所措了。
比如和小田一起去打疫苗。
每次去打疫苗之前,我都会如实的讲给她听:
我们今天要去医院打疫苗。
针扎进去的时候会有刺痛的感觉,但是一会会儿就好了。
我们打疫苗,是为了不生病,不受更大的疼痛啊。
这样,到了医院,小田已经知道打针会疼的。
我还会告诉她,疼的话,可以哭出来,妈妈也害怕打针,太疼了也会哭,打完了就好了。

现在小田慢慢长大了一些,打针的痛感其实是比以前更强烈了,但是她每次都是扎下去的时候哭一两声,扎完就立刻不哭了。
因为她已经很清楚的知道和习惯了打疫苗会痛这件事。
如果你一开始就不告诉孩子,等他被突然袭击的时候才感受到痛,他有可能会一直害怕和排斥这件事。
第3、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大胆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下面视频中这位泰国妈妈,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教育孩子的方式让我真心点赞。
视频中,看到女儿羡慕别的小朋友手中的冰激淋,收入微薄的妈妈没有办法买,就自己动手给女儿做了菠萝冰激淋。
女儿满足的吃完,想要去市场上卖菠萝冰淇淋。
长期在市场上做小生意的妈妈,怎么会不知道卖东西的窍门?
但她不动声色,让女儿自己去尝试。
第一次,孩子拿着并同兴致勃勃的出发了,回来却一个也没有卖出去;
妈妈还是没有直接帮助她,而是让她自己去观察,别人是怎么把东西卖出去的。
女儿通过仔细观察,很快找到了改进的办法。
一面放手一面鼓励,是女儿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尤其是片头和片尾,这个朴素的泰国妈妈的两句
话,值得我们反复回味:
我不知道教孩子什么,但我希望孩子能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我希望有一天我不在了,她也可以过得很好!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亲密关系是走向分离,除了父母子女。
多少年以后,大概小田还会无数次的经历那些陌生又奇怪的第一次吧?
而我只希望,她总有一份勇气去尝试;一份从容去面对失败;一份睿智去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再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