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书单:一个女性读书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主编导读

今天,我们来聊个与美有关的话题:时尚衣裳。
衣服对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王安忆的《长恨歌》里这么说:要说做人,最是体现在穿衣上,吃是做人的里子,虽也是重要,却不是像面子那样,支撑起全局。
对于我们现代女性,装扮自己的目的,应该早就脱离了仅仅是“女为悦已者容”,更多是自我形象和性格的呈现。
懂得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优势,穿出自己的风格——衣服成了自己无声的代言。
不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今天推荐的四本书,基本是对个人着装基本风格的建议和对复古衣装的欣赏,也会让我们对自我形象有一些整体认知和简单规划。
我们不是在追求时尚,而是探索自我风格。
1

《我的风格小黑皮书》,尼娜·加西亚著,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
这本书的作者尼娜·加西亚,是美版Elle的前时装总监,现任美版Marie Claire(嘉人)的时装总监。值得一提的是,家庭优渥的她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时尚熏陶,她的妈妈是一名女演员,每天都会在宽敞的衣帽间打扮自己,和家里的女裁缝讨论怎么对衣服进行改造。她也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周游世界,这种耳濡目染和见多识广无疑有助于她时尚品位的培养。

就像如今的章小蕙,亲身用过的好东西,推荐起来才有说服力。
这本书最根本的基调,就是用着装建立自己的风格。就像作者所认为的:风格是一个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你需要发自内心地对自己本来的样子感到自信。
你每穿一件衣服,都是在说明你的某些个性,你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你希望自己是谁。
有一些基本的简单理念可以用在平时:
学会取舍:舍弃掉那些你不会再穿的衣服;
买基本款:例如白衬衣、风衣、高领毛衣等等;

经得起时间考验:想想自己再过3年、5年甚至10年后,会不会还喜欢它?(认真想一下,估计很多衣服都不会买了);
学会利用配饰:手表、帽子、手镯、钻石等等;

学会混搭:柔软和硬挺面料的搭配,休闲装和职业装的搭配,等等。
最后一点最重要:自信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书中还用专门一章列举了20世纪50到90年代电影中的穿衣风格,这也是本书特别有意思的地方。《蒂凡尼的早餐》《了不起的盖茨比》《花样年华》都是可以一看再看找到穿衣灵感的电影。

这本书的配图是邀请了时尚插画师绘制了几百幅精美的图片,阅读体验惊艳又复古。
2

《我
《我的100件时尚单品》,尼娜·加西亚著,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
这本书同样是尼娜·加西亚所写,也是她的“时尚三部曲”里的第二本,可以称之为进阶版。
了解和确定了自己的风格后,就可以对照书中的清单寻找自己合适的单品啦!
匡威鞋帆布鞋、芭蕾平底鞋,A字裙、小黑裙,比基尼、内衣,香水、丝巾,100件单品囊括了配饰、鞋子等内外着装。

作者对每件物品都讲述了背后的小故事,例如今天我们喜欢的阔腿裤,在20世纪40时代之前几乎没有女性穿着,女性着裤装甚至被看作是奇怪的事情。
这里要感谢一个人——凯瑟琳·赫本:拍摄电影《育婴奇谭》时她经常穿着各种阔腿裤出镜,工作人员为了让她换上裙子,把她的裤子藏了起来,结果她干脆穿着内裤出现在片场,直到工作人员把裤子还给她。

她的坚持让当时属于男装的阔腿裤流行开来,也让女性发现了裤子的优点:便于行走,同时又令身材显得纤细高挑。
你看,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着装竟然还有一番这样主动权的争夺。
不过对一些在日常中并不必要的单品,例如手套、皮裤等,了解就可以啦,日常生活中,不太用得到。
看完后,会有种霓裳羽衣在眼前飞舞的感觉。
3

《巴黎女人的时尚经》,伊娜•德拉弗拉桑热著,中信出版社,2011年出版
巴黎女人被称为拥有“最不费劲的时尚感”,这本书的作者伊娜,是20世纪80年代最出名的法国模特,被刚接管香奈儿的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捧为缪斯,成为CHANEL历史上第一位专属模特。

她可以带着宠物走T台,边走边抽烟,累了还会当场休息,走秀风格在整个模特界独树一帜。
书中附有许多彩照,也是由伊娜-德拉弗拉桑热年仅17岁的女儿亲自作模特拍摄而成。
在伊娜看来,不是从头到脚都追求精致才是完美的穿衣风格,很多时候,随性一些才是时尚的精髓。
书中列出了七大质感好、造型出色的必备单品:西装外套、风衣、深蓝色毛衣、背心、黑色小洋装、牛仔裤和皮夹克,它们之间还可以混搭。

对于随着年龄增长的容貌焦虑,伊娜说:50岁的巴黎女人并不那么在乎皱纹和肌肤,整体的吸引力和格调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的巴黎时尚,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
4

《复古时裳》,奥蒂莉·戈弗雷,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出版,2020年再版
这是一本展示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时装变化的图书,书中用了大量的图片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女性着装风潮。
看完会不由觉得:时尚,真的是一个轮回,也让我们看到了香奈儿、迪奥经典品牌的魅力。

20年代有了选举权的女性,穿着中开始出现各种Bing Bing的元素,时装也随之光彩夺目,参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时髦大集合。
30到40年代,因为经济的不景气和二战的开始,许多女性加入了战地工作,为了方便她们穿起了长裤,束起了发带,带动了裤装、中性套装的流行。
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在作者看来这是像花儿一样的时光,对时尚和美丽的追求使这个时期的衣服充满了花朵绚丽这些元素。还有,勒紧你的腰身。参看奥黛丽·赫本这个时期的电影《罗马假日》《龙凤配》《甜姐儿》。

60年代的new look,以Dior 为代表,非常突出女性线条,其实今天看来是非常女性刻板印象的。当然,好看是好看的。

复古,并不代表落后,而是现代中,透着一点点传统,一点点克制。
也希望我们从服装的潮流中,挖掘出更多美的元素,呈现一个更舒服更有风格的自已!(完)
谢谢阅读,欢迎文末留言交流,感谢转发分享。
往期文章
她书单|林徽因:月亮的另一面

READ MORE